如何提高舆情引导处置能力
随着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以及全媒体的迅猛发展,民意表达诉求日益强烈,舆情热点高发,基层干部的应对舆情能力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科学有效应对舆情,加强舆情管理,切实提高舆情引导处置能力水平,是新时代基层干部必备的治理能力之一。
(一)舆情引导处置是全媒体时代基层干部的“必修课”
当前,有些基层干部在面对舆情事件时,存在明显的能力短板,没有主动而为,没有主动渗透到危机化解的各个环节,同时还存在回避和消极心态。所以,提升基层干部的舆情引导处置能力势在必行。
舆情处置主要是针对已引发的舆情危机,通过一些舆情监测手段,研判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民众的直接沟通,或者以媒体为中介,传达权威信息,最大限度压缩小道消息、虚假消息的空间,赢得话语主动权,主要包括及时反应,抢占舆论先机;公开真相;通过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相关社会组织和“意见领袖”相互配合;丰富参与的表达方式等途径。
(二)舆情引导处置能力的主要构成
1.舆情发生发展的知识能力
要认清引发舆情的因素,比如突发事件、负面报道、不当言论、不当举止、视听材料、反常理事件、传闻谣言、不作为等,这些都需要相关的知识基础。还需要把握舆情发展的时间进程特点,学习和了解舆情的相关知识,掌握舆情的引导方法。
2分析研判舆情的专业能力
要及时发现、综合分析研判舆情信息。要具备对舆情原生态的解析能力,全面把握舆情的相关特征。要经常关注网络媒体平台,及时获取需要关注的信息,对各类舆情信息进行梳理、比较、分析。
3.快速处置舆情的技术能力
要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权威媒体或者通过相关部门对接权威媒体,以召开新闻发布会、情况说明会等形式,发挥其去伪存真、稳定人心的作用,有效控制信息导向。同时注重与“关键人物”(意见领袖)的沟通交流,通过跟帖、在线访谈和朋友圈留言等方式,借助其影响力进行舆情引导。
4.引导舆情走向的责任能力
要充分利用“三微一端”和自媒体平台,通过线上沟通、线下主动走近民众,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引导民众愿意倾诉,了解民众的“急难愁盼”。积极主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宣传,培养社会民众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责任感。
(三)提升基层干部舆情引导处置能力的方法策略
1.舆情引导处置的原则
及时性原则当舆情发生后,第一时间了解舆情事件的真相,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权威媒体,第一时间平等、真诚、坦率地发布事情真相和促进共识,占据舆情引导制高点。
客观性原则以客观的立场,开诚布公地将真实、准确的信息完整地呈现在民众面前,以满足其知情权,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与理解。
主动性原则舆情发生后,要主动介入,与权威媒体积极沟通,主动向民众发声。把负面舆情向正面引导,需要及时还原真相,主动与“意见领袖”交流意见,把民众对事件的关注点引导到有利于解决舆情危机的正确轨道上。
整体性原则舆情涉事部门和主体多样,信息发布渠道和主体多样,必须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整体性原则,上下一盘棋。
公开性原则谣言止于公开。当舆情事件发生后,最行之有效的处置方法就是把事实真相公布于众。主动公开舆情真相和处理过程,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讲话。
合法性原则舆情的引导处置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加强坦诚沟通,切实解决民众的“急难愁盼”
基层干部要善于运用群众语言与媒体和民众平等交流,对网络虚假失实言论予以澄清。要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表达立场、回应关切、答疑解惑。还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不良舆情的苗头性信息,要第一时间报告情况,坚持把事件处置和舆情应对同步安排、同步实施。
3及时掌握舆情的热点与动态,提高预见性
积极研判、尽早处置很关键。要抓早抓小抓预防,善于分析事件背后的矛盾和问题,把舆情特别是网络舆情当作各级党委政府发现问题的“显微镜”、反映民声的“民意库”以及体察民情的“晴雨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民众的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4.主动发布准确可信的舆情信息,科学引导舆情方向
基层干部需要针对信息源头及时发布真实可信的舆情信息,切实提高公众自身的判断能力。在舆情的动态监控上下功夫,做好舆情信息管理,以正确的方向推动舆情的发展,不断提高舆情引导能力。
5.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升舆情危机化解水平
针对舆情管理,以案例警示、实例研讨、集中学习等形式,对基层干部开展专题培训教育,提高基层干部对网络舆情管理和处置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职业敏感性。
(四)舆情语言使用技巧
区别公文语言与媒体语言媒体语言侧重以事实和细节取胜,弱化领导职位和角色,更加体现对公众的关切。政务舆情回应因面向公众,在语言应用方面更应考虑大众传播的要求。
舆情回应切忌官话套话就某一事件表态时,尤其是因自然灾害、生产安全、暴力袭击等导致的伤亡情况,切忌官话套话。
舆情回应远离“语言吹捧”带有吹捧性质的语言常成为引起次生舆情的重要因素。
官方回应警惕“雷言雷语”在舆情回应中说出与公众关切格格不入的“雷言雷语”,会引发舆论批评和对相关部门官僚主义的质疑。
舆情回应避免过于绝对需避免用词用语过于绝对,应表达共情,谨慎用语,不急于盖棺定论,为纠正差错、解决问题留下回旋的余地。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28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