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小姐最抱怨妈妈的一句话,就是数学不拔尖。在青小姐自己看来,只是不能达到参加竞赛而已。在加拿大,青小姐似乎圆了自己的竞赛梦,参加了滑铁卢大学组织的比赛,也开始说,遗传了爸爸的23对DNA。
青小姐上学日记(5)——简单的数学(下)
青小姐对我上篇说她在国内数学一般般不乐了,要我纠正下,说不过是不拔尖,不能参加竞赛的水平罢了。好吧,尊重主人公的意见,特此更正。

就这样,青小姐在第二学期进入高级数学班,这个班亚洲孩子占了一半(在其他课的班上不到10%的比例)。教材其实和其他班相同,老师是位满头白发,很有教授气质说着标准伦敦腔的英国老头。他告诉学生们,他们的上课内容并不会超出教材,不会提前学习以后要学的内容,但是会加深,更多的讲解原理或者开拓他们解题思路(事实证明,还是免不了会拓展些高年级内容,因为实在太简单)。两周之内,如果有学生觉得有压力,可以申请换回普通数学班。在这学期的数学学习中,我同样没再看到她回家做数学题,但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担忧。因为她每天回来都会很开心的和我们分享数学课的上新鲜的知识。
他们全班常常组织去参加各种竞赛(她终于成为竞赛选手了。。),上两周刚去附近的省立大学,参加了滑铁卢大学组织的一个竞赛(类似华东区选拔赛)。所谓竞赛,也就是上机考试一个半小时,然后欢脱的三三两两的大学校园一日春游。结果是不在意的,但她也见识到了数学天才并不仅仅只有华人或亚洲人。有些孩子的数学天赋特别好,七八年级就有大学的数学教授给他们特别辅导。
最近,他们的一项数学作业是,个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一项presentation,在网上查找资料,再向全班同学介绍一名数学家和他所发明的定理。她不仅对自己和越南小伙伴共同完成的成果非常满意(关于迪卡尔及其坐标,函数理论),同时也对其他同学的介绍万分赞赏,或是他们PPT的精良制作,或是充满自信的侃侃而谈,或是逻辑缜密的黑板演算推理。虽然一些介绍的内容甚至要大学才能学到,大家似懂非懂,讲台上的学生甚至演算时还时不时把自己绕进去,但丝毫不影响他们高涨的热情和兴趣。
那天回来她说“竟然有同学说到了爱因斯坦相对论E=mc2,老师说更深的解释只能等到大学里去学习,我对数学越来越有兴趣了,可能我是遗传了更多我爸的23对(DNA)吧”。我哑然失笑,却感到欣慰了,只要找到了学习的兴趣,竞赛是否得奖,将来或文或理都不再重要。但学长们告诉她,到了十一年级后,就没那么轻松了,如果选择最高级别的数学,那也是极其辛苦的。我们拭目以待。(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