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城建新篇章——在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城建新篇章——在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近期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城市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擘画了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会议精神实质,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务实行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发展任务。下面,结合学习思考和**实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深化认识提升站位,精准把握新时代城市发展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此论断科学阐释了城市发展的价值依归。作为县域治理责任人,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城市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部署上来。
    (一)坚守人民立场根本原则,筑牢城市发展价值根基。人民立场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的重要指示,将全周期民生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在空间资源配置上,必须优先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用地需求,重点优化**新区、**老城区的15分钟生活圈布局。在政策制定维度,需建立市民诉求响应闭环机制,依托“民声大数据平台”动态调整民生项目清单。针对弱势群体保障,应完善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探索“租购补改”四位一体住房保障模式,确保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尤其要聚焦“一老一小”特殊需求,加快社区适老化改造和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真正使城市成为人民的情感归属地。
    (二)把握内涵发展核心逻辑,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模式。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必然。我们需坚定不移落实总书记“城市发展要讲究辩证法”的方法论,将有机更新理念贯穿城市肌理修复全过程。建立全域存量资源台账系统,对**平方公里建成区实施分级分类更新策略。在产业空间重构层面,重点推动旧工业区向科创园区转型,依法有序处置低效用地,坚决遏制“摊大饼”式扩张。针对建筑风貌管控,制定《城市色彩与形态管控导则》,传承**古城“三水绕城”的传统格局,严禁破坏山水城林自然脉络的开发行为。全面推行绿色建造方式,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占比不得低于35%,实现资源消耗强度五年下降20%目标。
    (三)坚持系统治理方法论,提升城市韧性安全水平。“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的科学论断要求我们强化系统思维。必须牢记总书记“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的嘱托,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的韧性城市体系。基础设施领域实施生命线安全工程,两年内完成**公里老旧管网改造,建立地下三维管线数据库。防灾体系方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区覆盖率达60%以上,改造**个易涝积水点,构筑百年一遇防洪标准体系。社区治理维度推行“平急两用”设施改造,将**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为综合应急服务站。同步建设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接入物联感知设备超20万个,实现风险监测预警“一键响应”。
    二、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构建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我们必须以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重要指示为指引,统筹把握规划、建设、治理三环节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城乡融合战略路径,着力破解空间失衡、动能不足、品质短板等问题。本次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七项重点任务,为我们提供了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突破口。
    (一)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强化区域协同联动。以城市群战略导向重构县域空间体系。一是构建梯次联动城镇体系。落实《全国城镇体系规划》要求,形成“中心城区—重点镇—特色小镇”三级结构。重点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推动**街道与**新城“双心联动”发展,引导产业人口梯度转移。二是健全综合交通网络骨骼。抢抓**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契机,规划建设**高铁站枢纽经济区。实施县域交通“内畅外联”工程,新建城市道路**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公里,消除组团间通行壁垒。三是塑造山水城林空间形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留**山体、**河生态廊道。开展城市“留白增绿”行动,划定**平方公里战略留白区,新增公园绿地**公顷,保护传承“山—水—田—城”历史格局。
    (二)创新动能培育转化激活城市内生动力。以新质生产力理念重塑城市发展引擎。一是打造科创赋能核心载体。高标准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引进大院名所共建技术转化中心。聚焦智慧农业、绿色建材等领域,五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家,研发投入强度突破35%。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机制改革。全面实施营商环境4.0改革,探索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建立低效用地退出补偿机制,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供应模式,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三是构建开放包容要素生态。设立20亿元城市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建设。创新“候鸟型”人才引进机制,实施大学生安居工程,确保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以上,用制度创新激发城市活力。
    (三)实施品质跃升工程建设全龄友好家园。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优化服务供给。一是推动住有宜居提档升级。严格落实房地产发展“三大工程”,改造**个城中村、**万平方米危旧房。构建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退出”全流程机制,确保新市民、青年人安居宜居。二是优化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实施基础教育资源扩充工程,五年新增学位**个。建设县域医疗联合体,推动三甲医院资源下沉社区。打造集养老托幼功能的邻里中心**处,补齐“一老一小”服务短板。三是营造人文关怀城市温度。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行动,创建儿童友好社区试点**个。建设“**书屋”城市阅读空间网络,实现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平方米,构建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共同体。
    (四)坚守安全发展底线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城市安全防线。一是完善综合防灾救灾体系。新建*座防洪排涝泵站,改造*座病险水库。构建“县—街道—社区”三级应急物资储备网络,推进避难场所规范化设置,确保灾害设防标准达百年一遇。二是创新智慧治理模式。建设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接入物联感知设备*万套。建立燃气、供水等管网智能监测系统,推动灾害预警响应时间缩短50%,实现城市安全风险“一屏掌控”。三是提升基层应急响应水平。开展“安全细胞”创建工程,完成**个社区减灾能力达标建设。组织万人民兵应急分队常态化演练,推广安全风险“吹哨人”制度,真正实现城市安全共建共治共享。
    三、强化担当狠抓落实,健全现代化城市治理实施体系
落实中央城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7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