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发言: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擘画乡镇发展新蓝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们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XX镇党委书记,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我镇发展的实际行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结合我镇实际,我谈几点体会与思考。
一、领悟会议精髓,把握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论述贯穿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始终,也为我们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把握城市发展方向提供了核心指引。通过深入学习会议内容,我深刻认识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对于我们XX镇这样处在城市发展辐射区域、自身也在不断探索城镇化路径的乡镇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领会新思想,强化发展理念。会议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将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还是产业布局规划,都要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我们要转变以往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幸福感和参与度。比如在城镇建设中,合理规划休闲空间、教育医疗设施布局,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使XX镇成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二)洞察新形势,找准发展定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XX镇应敏锐洞察这一形势变化,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发展定位。我们不能盲目跟风大城市的发展模式,而是要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如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将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紧密结合。同时,抓住区域协同发展的机遇,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对接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配套产业,成为城市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三)明确新任务,细化发展举措。会议部署的7个方面重点任务,为我们明确了工作方向。在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方面,我们要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镇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在建设创新城市方面,鼓励本地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创新主体,打造特色创新平台;在建设宜居城市方面,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我们要将这些任务细化分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聚焦重点任务,推动镇域发展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的重点任务,是我们推动XX镇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我们要紧密结合镇情,将各项任务细化为具体的工作举措,全面提升镇域发展水平。
(一)优化体系,促进城乡融合。一是完善交通网络,畅通城乡脉络。交通是城乡融合的基础支撑,我们要加大对镇域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拓宽改造主要道路,打通断头路,加强与周边城市和乡村的交通连接。同时,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增加公交班次,提高城乡公交的覆盖率和准点率,方便群众出行,促进城乡人员、物资的流动。二是强化产业协同,实现优势互补。立足XX镇的产业基础,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一方面,引导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我镇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流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承接城市的产业转移,发展配套产业,如为城市制造业提供零部件加工、物流配送等服务。通过产业协同,实现城乡产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提升公共服务,共享发展成果。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是城乡融合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动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通过建立城乡学校、医院结对帮扶机制等方式,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
(二)激发活力,打造创XX镇。一是培育创新主体,增强发展动力。鼓励本地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同时,积极引进创新型企业和项目,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二是搭建创新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各类创新人才汇聚XX镇,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三是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制定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加大对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的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让创新成为XX镇发展的鲜明底色。
(三)提升品质,建设宜居家园。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镇形象。科学编制镇域总体规划,合理划分居住、商业、工业、生态等功能区,避免功能区混杂。加强城镇景观设计,打造富有特色的城镇风貌,塑造独特的城镇形象。注重城镇绿化美化,增加城镇绿地面积,建设绿色廊道,提升城镇生态品质。二是推进住房改造,改善居住条件。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让全体居民住有所居。三是发展生活服务,满足多元需求。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服务业态,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建设农贸市场、超市、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购物需求。发展餐饮、娱乐、美容美发等服务业,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社区服务。
(四)彰显特色,传承历史文脉。一是加强文化保护,留住历史记忆。深入挖掘XX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古建筑、古遗址、历史文化街区等进行全面普查和登记,建立保护名录。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投入专项资金进行修缮和维护,让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延续。二是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影响力。结合XX镇的特色文化,如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举办民俗文化节、农耕文化展览等活动,展示我镇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提升XX镇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三是促进文化融合,丰富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中,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产业项目,让文化在融合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丰富XX镇的文化内涵。
三、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发展合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建设现代化乡镇,必须加强党对乡镇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起推动XX镇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加强镇党委自身建设,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发挥好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员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7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