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简介50字,王羲之简介50字及作品

兰亭盛会(上)

书圣王羲之

兰亭盛会

王羲之简介50字,王羲之简介50字及作品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东晋偏安东南已经34年。

多年不愿做官的王羲之因为前任王述回家丁忧,不得不顶替他出任会稽内史,也就是刺史,地方主官,一把手。会稽,在钱镠吴越国建都杭州之前,一直是江南核心,与苏州南北呼应。

对会稽地方,王羲之并不陌生,26岁时他就在这里担任过王友,给会稽王司马昱伴读,会见宾客和游览山水。从那时起,王羲之便爱上了会稽。所以这次重来,他是心甘情愿的,而且下定了决心,要在这里终了一生。

比王羲之小18岁,出生在会稽的谢安已在东山隐居多时。他们经常书札往来。所以王羲之一到会稽,谢安就来面见大哥。接着,孙绰、许询等一批隐居在会稽周边的名士陆陆续续围在了大哥身边。他们谈古论今,探讨哲学、诗文、书法,免不了也谈谈国家大事。

那时的朝廷上下,依然以收复中原为最大的目标。第二年,殷浩不顾王羲之规劝,执意北伐。谢安的堂兄谢尚随军出征,虽遭兵败却意外获得传国玉玺。谢尚头脑清晰,立刻将玉玺送往都城建邺(今南京)。从此,东晋摆脱了延续多年的“白版皇帝”的尴尬处境。十月,谢尚派兵攻克许昌。谢家的势力再次走上巅峰。

眼看谢家声势日显,谢安心安理得呆在乡下,但他的心里却始终牵挂着朝廷。快到春节了,谢安带着礼物,下东山乘坐专船逆曹娥江而上,入东鉴湖进入会稽城。

王羲之举家来了会稽,十几口人热闹得很。

见到谢安,王羲之也很高兴。两人个子都很高,而且相貌堂堂。一见面,谢安就高叫了声“大哥,想死我了”,上去就是一个有力的熊抱。

“老哥年纪大了,经不起你的折腾啦。”王羲之笑着道。

“哪能啊,瞧你这么精神,朝廷还指望着你呐。”谢安牵着王羲之的手,在堂前八仙桌旁坐了下来。看上去,谢安像是主人。

“你这么年轻不出去为朝廷效力?”王羲之有些不解。

“朝中有我堂兄谢尚在,我出山还没到时候。”谢安说,“不过,我们私下里还是应该出点力的。”

王羲之听出了谢安话里的话,“老弟有什么想法了?”

“先让我喝口热茶,这天冷的,手都僵了。”谢安搓着手,又放嘴上哈气。

王羲之站起来拉起谢安,“去房间火炉上聊,边喝边聊。”

“要得。”谢安听说有酒,眉飞色舞。

房间里,地上埋着一口炉子,炭火红彤彤的。火炉上方架着一张小方桌。

王羲之让妻子郗璿端上来几个凉菜:笋丝、猪肝、蟹螯之类。又让妻子再烧几个热菜。毕竟是州府主官,又是大户人家,条件还是比较优渥的。

王羲之拿出一只铜壶,从酒坛里舀出一壶黄酒,说:“先把酒烫烫热哈。”

谢安等不及了,“冷酒先喝着吧,到肚子里就暖和了,不碍事。”

“酒虫啊。”王羲之嘲讽了一句,先往两人的青铜酒樽里斟满酒,再往铜壶里加点姜丝,把铜壶炖入炉火之中。

谢安早已把酒一饮而尽了,“给我满上。”

王羲之只好去酒坛取酒给谢安满上,坐下来吟道:“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干一杯。”

两人干了。

“醇醪陶丹府,兀若游羲唐。”谢安也吟了一句,“干。”

王羲之听明白了,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你一闲云野鹤,犯得着吗?”

“如今朝廷门阀相争,北方豪强虎视眈眈,能不让我忧心吗?”谢安摇着头,目光深不可测,似有泪光闪烁。

“贤弟不必忧虑。”王羲之把铜壶里的热酒给两人倒上,热菜也上来了。“喝酒。”

“大哥你有什么高招?”谢安着急问。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王羲之说,“内部团结一致才能收复中原。这也是我一直反对殷浩北伐的原因。”

谢安对王羲之的判断力一向十分钦佩:“不幸又被你言中了。还好尚哥小胜,算是挽回一点颜面。”

“你们谢家人才辈出啊。”王羲之拍了一句,“为今之计,团结为上。”

“愿闻其详。”

“我们组一个局。”王羲之食指蘸了点酒,在桌上画起来。“这是桓家,这是殷家,今日朝廷主要是这两家在明争暗斗,我们王、谢两家实力最强,是这场斗争中起平衡作用的力量。”

谢安频频点头表示认可。

“从国家大局着眼,我们应该抛弃门阀之见,化干戈为玉帛。”王羲之说,“我们王谢出面,邀请他们以及郗、庾、孙家聚个会,握手言和,共商国是。我想他们会来参加的。”

“好主意。”谢安击了一掌,“谅他们也不敢不来。干了。”举起酒樽,和王羲之酒樽用力碰了一下,酒樽“琤”发出清脆的金属敲击声。然后一饮而尽,将酒樽狠狠拍在桌子上。桌面顿时陷下一条缝。

“你。”王羲之想挡却来不及了,“激动啥,年轻人。”

“地方、日子,你来选,邀请函也你来写,你的书法、文章都比我好。署上我们俩的名字。”谢安挥挥手,“你写完了,我去建邺一趟,送信上门。他们不来,我把他们捆了。”

“好好,算你狠。”王羲之嘴角露出微笑,“我们列个名单先吧。”

王羲之拿出笔墨,把一张纸摊开在桌面上。只见这张纸白如云、薄如翼,谢安看傻了,用手一摸既挺刮又柔软。他也喜欢书法、绘画,可这样高级的纸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叫蚕茧纸,”王羲之解释道,“取自剡地,用山中特有的古藤制作,又叫剡藤纸,薄、轻、韧、细、白,莹润光泽,坚滑而不凝笔,质地精良,很好用。”

“到底还是要当官啊。”谢安不禁赞叹。

“哪儿的话,这是我买来的。可不便宜哦。”王羲之漏出些许得意。

“你是大书法家,写幅字不就换来了?”

“书法当不得饭吃,该给钱还是要给的。”王羲之叹了一口气。一边握笔蘸墨开始写字。不一会儿,一幅行草跃然纸上。

谢安举起名单,不停地赞叹,“随手一涂也是天下第一啊。真是没有天理了。”

“别贫嘴了,又不是第一次看我写字。”王羲之说,“看看,有没有补充的。”

“嗯,不错。”谢安点点头,“在京城周边的,我亲自跑一趟,远在前线的只能寄了。至于在会稽附近的孙绰、郗昙、道林他们,我们约定每季度到我东山聚会一次。后天,他们就来了。你送我回东山,刚好和兄弟们见个面。”

王羲之羡慕不已,“我这破官,耽误我多少事啊。明年不干了,和兄弟们游山玩水去。”

接着,哥儿俩开始讨论聚会的时间、地点和形式。最后,他们决定时间放在次年的三月初三上巳节,天气开始暖和,春天景色也好。地点放在会稽城西南面的兰亭。

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后称兰亭。这里有山有湖也有小溪,茂竹修林,风景秀丽。王羲之出任内史后,利用官府力量,把兰亭移到镜湖中央,又修木桥一边通向大路、一边通向山坡。他还将山上小溪做了一番整理,垒石护岸,岸边设石凳、石桌,供游客休憩。因为离城区不远,兰亭很快成为会稽市民休闲、踏青好去处。

王羲之和他的儿子们也特别喜欢兰亭。王羲之公务之余在亭子里写写书法、读读书,用镜湖的水洗砚台、磨墨,还在湖中养了一大群白鹅。

“兰亭山上几十人同时活动,空间没有问题。”王羲之胸有成竹,“活动名义和内容你有什么想法?”

修禊事也。”谢安脱口而出,“上巳节本来不就是修禊日吗?干了。”

“好,想到一块去了。”王羲之干了一杯,“那就以修禊之名,召集大家过来。先举行修禊仪式,再吟诗喝酒、写书作画,自由发挥。”

“曲水流觞,谁做不出诗,罚酒一杯。”谢安一拍桌子,“这些人,没个规矩,不行。”

“好主意,曲水流觞,必成千古佳话。”王羲之来了兴致,“我准备最好的鼠毫笔、徽州墨、蚕茧纸、青溪砚,档次来东。”

“啧啧啧啧,出手如此豪华,书坛泰斗名不虚传啊。干了!”

一切商量妥当。王羲之和谢安俩各自誊抄邀请函。谢安写好一张,自己端详一番,觉得不赖,跟王羲之说:“右军哥,你看我这字,和你挺像啊。”

王羲之认真看了看,“老弟的字颇有大将之风,我不及啊。将来必有大成,国之栋梁。”

谢安哈哈大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那些被邀请的人收到信,一看是王羲之、谢安的署名,都当成了宝贝。如此高级、风雅的聚会能受邀请,已经是受宠若惊了,何况大书法家的墨宝,求之不得呢。他们无不期待三月初三上巳节的到来。

转眼,聚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聚会最重要的是酒。会稽黄酒历史悠久,越王勾践曾以酒奖励生育,到晋朝已成为贡品。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又有鉴湖这一丰沛而优质的水源,酿酒可谓得天独厚。东晋南渡后,饮酒之风更盛,从士大夫到布衣百姓,宁可食无肉,不可饮无酒,会稽酒业需求量大增。王羲之来会稽后,几次去酒坊走访,力推酒业发展。这次聚会正是推广会稽酒的最好契机。他选了女儿红。想到女儿红,他的心里就升起一阵暖意。

女儿红的老板听说兰亭聚会选用他的酒,高兴得不得了,把珍藏多年的好酒选了十几坛,用人力车拉上兰亭。当然是赞助啦。

王羲之向朝廷请了半个月的假,把公务交给副手,提前十几天全家搬进了兰亭,一门心思筹办聚会事宜。几十号人,吃喝拉撒都得管,还是个不小的工程。

王羲之做事谨慎,每个细节都要亲自过问。郗璿笑他“婆娘相”,他也乐于接受。

谢安在城里负责接待嘉宾报到,安排住宿、吃饭。这几天,官道上、河道里都是赶路的马车和船只。很多没有接到邀请的文化人、做生意的商人、好赶热闹的闲人听说兰亭盛世,纷纷赶来参加。盛会还没开幕,兰亭山下、镜湖岸边已经搭起了一圈帐篷,卖货的、旅游的,想找请帖进场的,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王羲之让儿子们在山上用篱笆围了一圈,并安排专人巡查,防止陌生人进入。

三月初二这天,谢安来到兰亭,汇报报到情况。

“奶奶的,桓温、殷浩这俩小子答应好好的。”谢安擦擦脸上的汗,“今天,报到的只有他们的儿子和幕僚,说皇帝老儿找他们商量事儿,走不开。”一脸的沮丧。

“你没有把他们捆来啊。”王羲之递杯茶给谢安,笑道,“我估计他们抹不下这张老脸。能派人来,已经很给我们面子啦。”

谢安坐在桌子旁,让气呼呼的心情平缓下来,突然给自己扇了一巴掌:“牛皮吹破了,该打。”

“行了。”王羲之严厉地说,“明天一早,你安排车辆把大家送过来。修禊仪式巳时准时开始,可不能迟到了。”

“都安排好了。”谢安斩钉截铁道,“迟到了,我当众磕头。”

第二天早上,王羲之带领儿子们把水果、点心搬上山,在水边的石桌上陈列合适,然后等在路口,迎接客人到来。

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仰头看看湛蓝的天空无边无际,低头看看脚下的土地生机勃勃,竟然觉得今日的兰亭不同往日,一股豪情油然而生。身为东晋第一豪门,又身居一方要职,今天的聚会一定要达到目的。国家统一大业未竟,君臣团结、万众一心才是根本大计啊。

正思虑间,一阵喊声响起:“右军大人,别来无恙。”“大哥,好久不见啊。”

一群人瞬间到了跟前,激动地把王羲之围住了。王羲之急忙一一抱拳、作揖,叫着名字:“万石”“重熙”“兴公”。

后面的年轻人,叫不出名字。谢安做了介绍:桓温之子桓伟、庾冰之子庾蕴…….

“先就坐吧。”王羲之引领大家往水边。有人坐石凳上,有人找块石头坐了,有人坐地上,有人干脆脱去鞋袜,坐在水边把脚伸进了水里,叫着“凉快”“舒爽”。

看沙漏的时间差不多了。王羲之找了一处高地,站了上去。今天是重要的日子,他特意梳洗打扮了一番,身穿一套丝质衣料的宽袍,宽大的袖子垂到他的膝盖;头戴高高的五折瓦楞帽,脚蹬一双翘头金丝皮鞋。他一米八几的个子,高大挺拔;国字脸,白皮肤,五官如同刀削一般棱角分明;大耳朵,厚厚长长的耳垂透出他与生俱来的的高贵气质。

还没开口,人群已经开始惊叹:“大帅哥啊!”“潘安没你帅。”

王羲之就当没听见,年轻的时候早已耳朵起茧,没反应了。

“兄弟们静一静,”王羲之的声音响起,清晰地飘入每个人的耳中,宽厚有力,富有磁性,闻之如沐春风。“欢迎各位参加今天的修禊活动。下面,大家互相认识一下,我报到名字的,站起来做个自我介绍。”

第一个自然是谢安:“谢安。”

“到。”谢安站起来,亭亭玉立,人群又是一阵惊叹。“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今年33岁,生在会稽。老百姓一个,喜欢游山玩水,好诗文、好书法,也好酒色。”

人群哄堂大笑,气氛欢乐无比。有人吹哨子,有人把水撒到他人身上。

“孙绰。”

“到。”孙绰站起来,一副文质彬彬的形象。“在下孙绰,字兴公。太原人,生于会稽。39岁,长乐侯,世袭的。诗文比右军、安石写得好,书法一般。”

众人又是哄堂大笑。

一一介绍完了,清点人数,一共41人,包括王羲之六个儿子,算是近水楼台,让他们见见世面。然后王羲之宣布修禊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个环节:祓禊。大家脱去鞋袜,把双脚伸进曲水之中,用春天的净水洗去身体的污垢,涤荡心灵的肮脏。此时,深沉悠扬的箫声想起,是传统的“祓禊曲”。

随着箫声,众人安静下来,轻轻地洗浴。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第二个环节:祈福。大家穿好鞋袜。王羲之的儿子们给他们送去擦脚的布巾。也有人直接拿宽大的袖子擦了脚。众人起身肃立在水边,王羲之的声音再次响起:

暮春之初,上巳良辰,祓除病晦,修洁净身,依依杨柳,悠悠天人,以寄我思。

第三个环节:洒水。王羲之一手举着一只金盆,一手拿着一条柳枝,走过每一个人,给他们身上洒水,表示甘露降临。众人无不肃然起敬,受水后合掌致谢。这道礼仪应该源自佛教,说明在东晋,佛教已经相当流行。

修禊仪式结束后,王羲之宣布,休息片刻,吃水果点心,喝茶叙旧,互相交流。谢安有意识将桓伟和殷浩幕僚王彬之叫到一起,表达王羲之的愿望,希望双方团队从国家大局出发,抛弃前嫌、共襄国是。

中午,王羲之设宴请大家在兰亭喝酒吃饭。但因为下午才是主活动,没有让大家放开喝。

午饭后,王羲之宣布,兰亭聚会进入主环节——曲水流觞,由谢安主持。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