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分析当前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为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汇聚磅礴精神力量。今年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理论武装走深走实,主流舆论昂扬向上,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文明新风浸润城乡,意识形态阵地更加巩固,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新成效。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奋斗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以理论武装固本培元,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完成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这一核心任务,首要的就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这项工作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必须抓得更紧、做得更实、学得更深。
(一)要深刻把握理论武装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遵循。当前,我们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爬坡过坎的攻坚期,面临的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交织激荡。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思想核心来引领方向、凝聚共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抓理论武装,就是抓根本、抓长远。只有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才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我市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要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满足于一般性的了解。必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要将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结合起来,一体学习、一体领会、一体贯彻。要深入思考,我们*市在全国、全省的发展大局中处于什么位置?我们的优势在哪里,短板是什么?如何将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地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务实举-措?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精心组织学习培训、专题研讨,推动理论学习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群众拓展,真正做到入脑入心、真信笃行。
(三)要强化理论的宣传阐释和普及转化。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被群众掌握。要创新理论宣讲方式,既要组织好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的系统宣讲,也要发挥好基层百姓名嘴、先进典型的“微宣讲”作用。宣讲内容要紧密结合我市打造新型工业强市的生动实践,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事例、感受得到的变化,把深刻的道理讲明白、讲透彻。比如,讲“新质生产力”,就不能只讲概念,要结合我市钢铁产业的智能化改造、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技术突破来讲;讲“高质量发展”,就要用我市近年来营商环境的优化、民生福祉的改善等具体事实来说话。要推动理论研究阐释工作,围绕我市转型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以主流舆论凝心聚力,营造新型工业强市的奋进氛围
舆论环境是重要的发展环境,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是团结人心、鼓舞士气、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牢牢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旗帜鲜明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一)要精心组织“十四五”成就和新型工业强市建设宣传。“十四五”以来,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我们顶住压力、克难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宣传部门要系统谋划、全方位展示我市在推动以转型促发展、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过程中的生动实践、典型经验和突出成就。这不仅仅是回顾总结,更是为了提振信心、凝聚共识。要用详实的数据说话。要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宣传我市钢铁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在绿色化、智能化方面取得的突破展现老树发新芽的勃勃生机。
(二)要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市级主流媒体要当好“压舱石”和“主力军”,不仅要在传统渠道发声,更要在新媒体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要整合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资源,形成传播合力。要善于运用短视频、直播、H5、图文长图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我们的正面宣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既有“高度”又有“温度”。要加强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的沟通协作,主动设置议题,积极向上推送我市的亮点工作和成功经验,持续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要加强舆情监测研判和应对处置。一个地方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要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群体的舆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对于群众的合理诉求和批评建议,要闻过则喜,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回应、解决问题,通过有效沟通化解矛盾。对于恶意的造谣抹黑、攻击唱衰,要敢于亮剑、坚决斗争,及时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决不能让负面舆论干扰我们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以文化传承赋能增效,激活文旅深度融合的内生动力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必须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心呵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将其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一)要做深做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保护是传承的前提,传承是最好的保护。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好我市的文化遗产。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强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大传承人培养力度,支持开展传习活动,让传统技艺后继有人。特别是要大力弘扬“天工开物”文化中所蕴含的崇尚科学、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这与我们今天打造新型工业强市的时代要求高度契合。要将这种精神融入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其成为激励全市人民开拓进取、精益求精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要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要产生“>2”的化学反应。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精品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高品质的需求。文化是我市最闪亮的一张名片,必须做好这篇文章。要丰富旅游业态,积极培育文化演艺、康养度假、体育赛事、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改变目前观光旅游为主的单一模式。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从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到智慧旅游服务,全方位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将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打造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要积极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依托我市的文化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创意设计、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新业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品牌的文化企业落户*。要支持本土文化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他们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的文化产品。要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制造业等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内涵和创新活力。
四、以文明新风润泽城乡,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善治基石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高楼大厦的“硬实力”,更在于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的“软实力”。打造新型工业强市,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社会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作支撑。
(一)要持续深化社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8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