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XX区城市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城市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XX省委的系列决策部署,回顾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成效,分析研判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几位社区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既总结了成绩、分享了经验,也剖析了问题、提出了思路,听后很受启发。这充分说明,大家对这项工作是有深入思考、有扎实行动、有明确方向的。
今年以来,全区城市社区的基层治理工作在党建引领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日益浓厚。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例如,部分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还不够充分;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强,“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服务模式的创新性、精细化水平尚需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治理本领也面临新的考验。
召开此次推进会,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正视问题、迎难而上。城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事关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基,事关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抓好这项工作,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紧迫的民生课题。下面,围绕如何推动我区城市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我讲六点意见。
一、筑牢战斗堡垒织密建强组织体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领导是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城市社区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首先,要强化政治功能。社区党组织的首要职责是政治引领。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确保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一线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执行。要善于运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引导社区居民正确理解和支持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其次,要完善组织架构。要持续深化和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这套四级联动组织体系。关键在于“联”与“动”。街道党工委要发挥好“一线指挥部”的作用,统筹协调辖区内各类资源。社区党委要当好“主心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区建设和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网格党支部要成为“前沿阵地”,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第一时间延伸到居民家门口。楼栋党小组则要成为“神经末梢”,及时感知民情、传递党的声音。要确保到2025年底,全区所有符合条件的居民小区、商业楼宇党的组织覆盖率达到100%,工作覆盖动态清零。
最后,要提升组织能力。社区党组织的能力,最终要体现在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上。要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通过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围绕社区治理的难点、痛点问题,组织党员开展讨论、献计献策,真正把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二、凝聚治理合力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现代城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社区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树立系统思维,构建起一个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第一,要做实“大工委”“大党委”机制。这个机制不是挂个名、开个会,而是要实现实质性的融合联动。社区党组织要主动担当起“轴心”作用,积极与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要推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切实履行“双报到”职责,不仅仅是党员个人来报到,更要推动单位的组织资源、服务资源、文化资源向社区开放共享。要探索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实现社区“点单”、单位“派单”、党员“接单”的精准对接,共同解决停车难、环境整治、扶老助残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第二,要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活力。要积极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物业服务企业等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可以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支持专业性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养老、托育、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要大力弘…拓展“红色物业”的内涵,推动物业服务企业成立党组织,将物业管理融入社区治理大局,协调解决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纠纷。
第三,要发挥居民群众主体作用。社区治理的主体是居民。要健全和完善居民议事会、民主听证会、社区评议会等民主协商制度,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是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过充分的民主程序。要善于从热心社区公益的居民中发现和培养“社区能人”“楼栋管家”,让他们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
三、聚焦民生福祉创新精准服务模式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服务是社区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在精准化、精细化上下更大功夫。
一要聚焦重点群体,提供暖心服务。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一老一小一弱”等重点群体,提供更加贴心、专业的服务。针对老龄化趋势,要加快构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建设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并积极引入智慧养老设备,为独居、高龄老人提供紧急呼叫、健康监测等服务。针对双职工家庭的“托育难”问题,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开办普惠性托育机构,或与专业机构合作,提供寒暑假托管、四点半课堂等服务。针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要落实好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建立主动发现和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人。
二要拓展服务领域,满足多元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社区服务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基本公共服务上。要积极探索在文化体育、法律援助、健康促进、终身学习等领域的服务供给。可以利用社区空间,开辟“共享书房”“健身角”,组织法律咨询、健康讲座等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要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效。要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定期上门走访,主动了解居民需求。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通过居民画像、需求分析等方式,提供个性化、菜单式的服务。要建立健全服务效果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居民满意度测评,将测评结果作为检验工作成效、改进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
四、强化科技赋能推进数字智慧治理
在数字时代,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基层治理插上“智慧的翅膀”。数字赋能是提升治理效率、实现精准治理的必由之路。
要持续深化“X”等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推广和应用。这个平台不能成为摆设,要真正用起来、活起来。一方面,要提升数据汇聚和治理能力。要打破数据壁垒,将党建、综治、民政、城管等多部门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社区治理“数据湖”。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掌握社区人口结构、安全风险、服务需求等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力争到明年上半年,平台居民注册率和活跃度要提升到85%以上。
另一方面,要优化平台功能和服务场景。要将“X”平台打造成集社区党建、事务办理、便民服务、邻里互动于一体的“一网全覆盖”综合性平台。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一键报事、在线缴费、预约服务、参与议事。社区工作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处理工单、上报事件、巡查网格。这样既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也提高了响应群众诉求的速度和效率。
同时,要警惕“数字鸿沟”。在推进数字化治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年人等群体的需求。要保留必要的线下服务渠道,并组织志愿者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确保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到智慧治理带来的便利。?如来写作网文库原创↙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