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管办公室领导总体国家安全观心得体会
尊敬的XX书记、各位同事:
大家好。
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局党组也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学习非常及时、十分深刻,让我深受教育和启发。作为分管办公室工作的副局长,办公室是保障机关运转的中枢,也是安全风险防范的前哨。结合近期学习和工作实际,我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和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能与各位同事交流共勉。
一、深刻领悟“根”与“魂”,筑牢思想上的“定盘星”
国家安全,首先是思想认识上的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从2014年首次提出到2024年“创新引领10周年”,这一重要思想体系不断丰富发展,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思想灯塔和行动指南。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仅涵盖了政治、军事、国土等传统安全领域,更将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纳入其中,构成了一个“大安全”格局。这要求我们必须跳出就事论事的思维定式,站在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来审视和谋划工作。
办公室作为局机关的“第一道关口”,承接着大量的公文流转、会务组织和信息报送工作。每一份文件的拟定、每一次会议的组织、每一条信息的上传下达,都可能蕴含着意识形态的风险。因此,我感到,办公室的同志必须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强的政治敏锐性。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绷紧意识形态安全这根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所有从办公室出去的文字、信息都经得起检验,坚定维护民政领域的意识形态安全,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真正成为我们思想上的“定盘星”。
二、准确把握“本”与“末”,夯实民生里的“压舱石”
国泰民安,民安是国泰的基石。民政工作直接联系着人民群众,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让我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最终的落脚点是保障人民安全,让每一位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民政工作的本质,就是兜底线、救急难、保民生。当一项低保政策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当一名困境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关爱,当一个家庭的突发困难得到社会救助的介入,这不仅是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难题,更是在人民心中筑起了一道抵御风险、信赖党和政府的坚固防线。反之,如果工作出现偏差,政策悬空,就可能引发群众不满,甚至演变成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点。最近,我局持续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抓好“民呼我为”阵地建设,正是践行“人民信访为人民”理念,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巩固执政根基的具体行动。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加强源头治理,2025年上半年我市涉民政领域的信访量同比下降了约12%,这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矛盾的化解和群众权益的维护。
作为办公室的管理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办公室不仅要做好上传下达,更要做好下情上报。要确保群众的呼声、基层的困难能够原汁原味、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局党组的决策层面,为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要协同相关业务处室,加强对惠民政策的宣传解读,让好政策真正为群众所知、所用,不断夯实民生领域的“压舱石”。
三、统筹兼顾“防”与“救”,建好运行中的“防火墙”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民政服务机构,如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救助管理站等,服务对象多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他们自我保护能力弱,安全风险更为集中。因此,树立“大安全”理念,抓好机构安全生产工作,是民政领域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市正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我理解,所谓“治本”,就是要从根本上、源头上消除隐患。这不仅包括消防、食品、建筑等“硬安全”,也包括服务对象的心理健康、权益保障、欺凌防范等“软安全”。这要求我们的安全管理必须更加精细化、人性化。比如,一个看似微小的消防通道堵塞、一次不规范的食品留样、一句对服务对象带有情绪的话语,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办公室作为全局安全工作的协调部门之一,在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保障信息畅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我思考,下一步,办公室应更加突出“除险固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5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