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镇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镇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近期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回顾总结前一阶段我镇安全治理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刚才,大家集中观看了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其中的一幕幕惨痛教训,应当使我们每个人警钟长鸣、深受触动。镇执安办的同志也通报了近期的工作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我都同意。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成绩与挑战,深刻认识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对于我们*镇而言,社会面小场所量大、面广、业态复杂,既是经济社会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安全风险的集中点和多发点。抓好这些“神经末梢”的安全治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稳定。
    今年以来,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家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一线、不辞辛劳,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根据最新统计,今年1—7月,全镇累计排查各类小场所2800余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1086个,隐患整改率达到95%以上,其中重大隐患已全部动态清零。通过这些扎实有效的工作,全镇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类安全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20%和18%,为我镇的高质量发展营造了相对稳定的环境。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每一位同志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属于过去,风险就在眼前。当前我镇社会面小场所的安全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正如刚才会上通报的情况,一些深层次、根源性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第一,风险存量依然较大。“三合一”“多合一”场所屡禁不止,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混合设置的现象在一些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依然存在;小餐饮、小作坊违规使用瓶装液化气、私拉乱接电气线路等问题,如同“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部分小微企业、家庭作坊受限于成本和认知,消防设施配备不足、疏散通道堵塞、安全管理缺失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存量隐患,基数大、治理难度高,是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第二,增量风险不断涌现。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一些新型风险点开始出现。例如,以“剧本杀”“密室逃脱”为代表的沉浸式娱乐场所,内部结构复杂、灯光昏暗、道具多为易燃品,消防安全风险极高。再如,一些利用民房开展的家庭寄宿、网红直播、社区团购仓储等活动,其安全监管存在空白地带,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这些新风险与传统风险交织叠加,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三,思想认识的“警报”尚未完全拉响。一些经营业主的主体责任意识淡薄,重经营、轻安全,认为“事故是别人的,利润是自己的”,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我们的一些干部和安全员,在长时间、高强度的排查整治中,也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厌战情绪和麻痹思想,工作标准有所降低,排查不够深入、整改跟踪不够到位,导致一些隐患“死灰复燃”。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全镇上下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眼睛瞪得大大的”敏锐性,深刻认识到抓好小场所安全治理不仅是业务工作,更是政治任务;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底线。我们绝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必须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务实的作风,把这项工作抓得更紧、更实、更到位。
    二、聚焦关键环节与核心症结,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隐患排查整治走深走实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要解决好社会面小场所的安全问题,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找准核心症结,靶向发力、精准施策。
    (一)必须在“责任”二字上较真碰硬,彻底解决“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问题。安全生产的责任链条,一环扣一环,任何一个环节的松动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当前,责任落实上的“中梗阻”现象依然存在。有的部门认为小场所不属于自己的直接管辖范围,存在推诿扯皮现象;有的村(社区)干部认为自己没有执法权,对发现的隐患“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经营业主面对整改要求,阳奉阴违、敷衍了事。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构建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首先,要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各村(社区)是小场所安全治理的第一道防线,书记、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要把小场所安全纳入网格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明确每个网格员的巡查职责、巡查频次和上报流程。对于网格员上报的隐患,村(社区)要第一时间核实、第一时间劝导、第一时间上报,绝不能“层层衰减”。其次,要压实部门监管责任。经发、农环、住建、执安等部门,要按照“三管三必须”的原则,厘清各自在小场所安全监管中的职责边界。特别是针对“厂中厂”、混合业态等复杂情况,要建立联合会商和联合执法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杜绝“监管真空”。最后,要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要通过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开展警示教育、推行安全生产责任险等方式,倒逼经营业主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对那些拒不整改、屡教不改的“钉子户”,要敢于动真格,依法采取停产停业、查封扣押、媒体曝光等强制措施,坚决打掉其嚣张气焰。
    (二)必须在“排查”二字上深挖细究,彻底解决“看不见、查不全、想不到”的问题。隐患排查是发现问题、防范事故的基础。如果排查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就如同医生看病只问症状不开处方,毫无意义。我们必须坚决摒弃“走马观花”式的检查,开展“地毯式”“过筛式”的深度排查。一是要聚焦重点场所。紧盯“三合一”场所、群租房、老旧小区、沿街商铺、小微企业、小作坊、小娱乐场所等高风险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放一处。二是要聚焦关键环节。重点检查用电、用火、用气安全。电线是否乱拉乱接、是否老化、是否使用大功率电器;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消防器材是否完好有效;燃气管道、阀门、软管是否存在泄漏、老化,是否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这些都是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关键点,必须逐一过关。三是要聚焦特殊风险。针对有限空间作业、粉尘涉爆、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要邀请专家参与排查,或者组织我们的安全员进行专项培训,确保能够精准识别风险。正如近期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安全生产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所示,针对荷藕加工作坊有限空间作业等新型风险,必须通过专业排查和溯源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把排查工作做得更专业、更深入。
(三)必须在“整改”二字上闭环销号,彻底解决“改不了、改不好、改了又犯”的问题。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才是能力。隐患排查出来,如果不能有效整改,那排查就失去了意义。对于排查出的所有隐患,必须建立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整改责任人,将每一个隐患点都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二是明确整改标准,告诉业主应该怎么改、改成什么样,必要时提供技术指导;三是明确整改时限,简单隐患立行立改,复杂隐患限期整改。镇执安办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对所有隐患台账进行统一管理,定期组织“回头看”,对已销号的隐患进行抽查复核,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对于那些确实因客观原因难以整改的重大隐患,要及时上报镇党委、政府,专题研究,综合施策。要学习借鉴一些地方通过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履职,快速解决安全隐患的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