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曲靖案例为鉴,筑牢乡村政治生态防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乡亲们:
按照会议安排,会前我们集中学习了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云南省曲靖市统计造假、政治生态恶化的典型案例》等内容。这些学习内容犹如警钟在耳,振聋发聩,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引发了我对于纪检监察工作在维护良好政治生态中重要作用的深刻思考。下面,我围绕主题,结合咱们村的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深刻剖析曲靖案例,汲取沉痛教训
(一)统计造假:自欺欺人终酿恶果
在曲靖案例中,统计造假问题严重。部分干部为了所谓的政绩,肆意篡改统计数据,将虚假的数据层层上报。这不仅违背了统计工作的基本准则,更误导了上级的决策。就好比盖房子,地基都是虚的,房子怎么能稳固呢?统计数据是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真实情况的重要依据,虚假的数据就像一颗毒瘤,会逐渐侵蚀整个发展的根基。
从咱们村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在上报村里的产业发展数据、村民收入数据等方面弄虚作假,可能短期内会让我们看起来“成绩斐然”,但从长远来看,会让我们失去上级的信任,也无法准确把握村里的发展状况,进而影响到后续政策的争取和资源的投入。比如,我们虚报了村里的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上级可能会按照这个虚假数据来规划市场和分配资源,到时候我们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不仅砸了村里的招牌,还会让村民的利益受损。
(二)政治生态恶化:腐蚀集体的“隐形杀手”
曲靖案例中政治生态的恶化令人痛心。一些干部拉帮结派、搞权力寻租,把公共权力当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这种不良风气就像传染病一样,在整个官场蔓延,使得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受到排挤,而那些投机取巧、阿谀奉承的人却能得到好处。
在咱们村里,如果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村干部是村民选出来为大家服务的,如果我们中间有人为了个人利益搞小团体、拉关系,不把心思放在为村民谋福利上,那么村里的各项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比如,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如果有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拿到项目,然后偷工减料,不仅会浪费村里的资金,还会影响到村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这种不良风气会让村民对我们村干部失去信任,导致村里的凝聚力下降,各项工作难以推进。
(三)监管缺失:纵容乱象的“帮凶”
统计造假和政治生态恶化的背后,是监管的严重缺失。相关部门没有发挥好监督作用,对造假行为视而不见,对权力的运行缺乏有效的制约。这就好比家里的门没有锁好,小偷自然就会进来。
在咱们村,虽然我们规模小,但同样需要有效的监管。我们村里的财务收支、项目建设等都需要有严格的监督机制。如果我们没有监督,村干部在使用村里的资金时就可能出现随意支配、贪污挪用等问题。比如,村里的集体资金如果没有监督,可能会被个别村干部私自用于个人消费,或者在项目建设中收受贿赂,让不符合标准的工程通过验收。这样一来,村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二、结合本村实际,反思自身工作
(一)数据统计方面
在我们村,数据统计工作一直是由村里的文书负责。之前我们在统计一些数据时,存在不够严谨的情况。比如,在统计村里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时,只是简单地根据村民的口头汇报进行记录,没有进行实地核实。这样就可能导致数据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村里的实际情况。
另外,在上报一些产业发展数据时,我们有时候会为了让数据看起来更好看,稍微夸大一些。比如,在统计村里的果树种植面积时,把一些还没有完全成活的果树也计算在内。现在想想,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不仅误导了上级,也不利于我们对村里产业发展的准确评估和规划。
(二)政治生态建设方面
我们村总体来说政治生态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小问题。有时候在村里的一些决策过程中,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够好。个别村干部可能会比较主观地做出一些决定,没有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比如,在决定村里的一些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没有广泛征求村民的建议,导致项目建成后村民的满意度不高。
而且,在村里的人际关系方面,也存在一些小团体的现象。个别村民之间因为利益关系或者亲戚关系形成了小圈子,在村里的一些事务中互相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里的公平公正。比如,在评选村里的困难户时,可能会因为这种小团体的存在,导致一些真正困难的村民没有被选上,而一些关系户反而得到了照顾。
(三)监督机制方面
我们村虽然有村务监督委员会,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督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成员大多是村里的普通村民,他们对一些政策和财务知识了解得不够深入,在监督过程中往往只是走走过场。比如,在监督村里的财务收支时,只是简单地看看账目是否有出入,没有对资金的使用合理性进行深入审查。
另外,我们村与上级监督部门的沟通也不够顺畅。有时候上级部门来村里检查工作,我们没有及时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导致一些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和解决。比如,在一些扶贫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没有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使得项目在后期出现了一些偏差。
三、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本村工作改进
(一)规范数据统计工作
1.加强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我们计划邀请专业的统计人员来村里给文书和相关干部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正确的统计方法和技巧。培训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等各个环节。通过培训,提高他们对数据准确性和真实性的认识,确保统计数据能够真实反映村里的实际情况。
2.建立数据审核机制
成立专门的数据审核小组,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组成。在数据上报之前,审核小组要对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重要的数据,要进行实地核实,确保数据来源可靠。比如,在统计村里的农作物产量时,审核小组要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测量和统计,然后与村民的上报数据进行比对,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3.加强与上级统计部门的沟通
定期与上级统计部门进行沟通,了解统计工作的最新要求和标准。及时向上级部门请教统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我们的统计工作符合规范。同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统计调查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二)净化村里的政治生态
1.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在村里的重大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召开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时,要让每一个参会人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对决策事项进行充分讨论。然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比如,在决定村里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要提前发布项目信息,让村民了解项目的情况和意义,然后组织村民进行讨论,根据村民的意见对项目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2.加强村干部的廉政教育
定期组织村干部参加廉政培训和学习,通过观看廉政教育片、学习案例等方式,让村干部深刻认识到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行为的危害性。同时,制定严格的村干部廉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4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