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精神工作总结

深入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精神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及系列重要指示精神,XX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改进作风的系统工程来抓。自规定颁布以来,特别是进入2025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得到有效提振,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坚持以量化指标为牵引,以基层干部的实际感受为标尺,通过硬性约束和系统性改革,推动减负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迈进,各项关键指标持续向好。
    (一)坚持精文简会,破除“文山会海”顽疾。严格落实文件、会议的前置审核和计划报备制度,从源头上拧紧“水龙头”。一是严控发文数量和篇幅。对标中央和XX省委要求,明确市、县两级年度发文数量和篇幅的“双控”指标。截至2025年7月底,市级层面制发的文件总数较2024年同期下降41.3%,其中政策性文件篇幅平均压缩30%以上。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同步发力,县级发文总量同比下降38.6%,部门发文下降45.2%,切实做到“非必要不发文,可合并就合并”。二是严控会议规模和频次。大力倡导“无会周”“无会日”制度,全面推行视频会议,能通过视频方式解决的,一律不开现场会.2024年全年,全市性会议数量同比减少39.5%。进入2025年,会议精简力度不减,上半年全市性会议同比再减少18.7%,参会范围和会议时长得到有效控制,基层干部“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
    (二)坚持统筹规范,根治督查考核泛滥。针对过去督查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等问题,建立健全市级层面的统筹协调机制,实行“目录管理、计划准入、总量控制”.2025年,全市年度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共整合归并为45项,相较于改革前压减了78%。对计划外事项,原则上一律不予批准,确需开展的,严格履行“一事一报”审批程序。在方式方法上,大力推行“四不两直”工作法,提倡“体验式”调研和“蹲点式”督查,坚决杜绝“走秀式”调研和“盆景式”典型。通过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将减负工作成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指挥棒”作用得到正确发挥,让基层干部从疲于迎检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谋发展。
    (三)坚持靶向施策,破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新变种,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对政务应用程序(APP)和新媒体账号进行全面摸排清理。全市范围内对210余个政务APP、公众号、小程序进行梳理,整合功能重叠、用户量少的应用38个,关停“僵尸”账号52个,有效解决了“指尖上的负担”。二是规范工作群组管理。出台《关于规范政务工作群组管理的通知》,明确“一群一主题、一群一主管”原则,解散临时性、阶段性工作群组超过1200个,禁止随意要求基层干部“打卡留痕”“拍照传视频”“点赞转发”,让基层干部回归工作本身。三是优化线上学习考核。对各类线上学习平台进行整合,统一学习入口,科学设定学习时长和积分要求,杜绝强制排名、过度考核等问题,让学习教育回归初心。
    (四)坚持效果导向,基层获得感与满意度显著提升。减负工作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基层的评价上。根据2025年第二季度对全市2000名基层干部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4.6%。其中,对“精文简会”成效的满意度为96.2%,对“规范督查考核”的满意度为92.8%,对“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满意度为91.5%。超过九成的受访干部表示,当前用于事务性、应酬性工作的时间明显减少,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等主责主业上。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和变异性,整治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一些深层次、隐蔽性的问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持续深化治理。
    (一)“材料依赖”与层层加码存在隐形变异。一些部门虽然减少了正式的红头文件,但通过便函、通知、工作提示等非正式方式索要材料的现象依然存在,存在“明减暗不减”的问题。有的上级部门在布置工作时,仍习惯于“上下一般粗”,对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基层单位提出整齐划一的要求,甚至出现“上午通知、下午就要”的现象,导致基层为应付时限只能粗制滥造、甚至编造数据,陷入“材料政绩”的怪圈。
    (二)考核“指挥棒”异化与“形象工程”依然存在。在一些领域,考核评价仍然过于注重“痕迹”和“颜值”,导致基层为了“不出错”“得高分”,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打造“示范点”“样板间”,搞“面子工程”和“盆景艺术”。有的地方在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存在盲目攀比、脱离实际的现象,热衷于“一刀切”式的美化亮化,而忽视了群众的真实需求和长远效益。
(三)权责不对等与基层力量弱化问题依然突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矛盾依然突出。许多新增的治理任务和工作职责下沉到基层,但相应的资源、权力和人员编制并未同步下放,导致基层“权小责大”“人少事多”。违规、长期借调基层骨干到上级机关“帮忙”的现象屡禁不止,不仅削弱了基层一线的工作力量,也助长了机关的官僚习气,影响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