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坤:盛世晚霞别样红
文/张梅英
她,床头摆着的杂志是河北《共产党员》。她说,这本杂志忒好了,让我及时了解了省里的政策,我从年轻一直看到现在。
她,每天雷打不动地看三个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河北电视台《新闻联播》、承德电视台《新闻联播》。她说,我要了解中央精神、了解省里的精神、了解市里的精神。我要把党的教育记在脑海里。
她曾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完成走8000步的任务,最早一个赶到骊宫为游客讲解清史、宣传党的政策。
她,就是出生于1926年,有着76年党龄的老党员耐坤。
第一次采访耐坤时,她90岁,神态炯烁,思维敏捷,说起话来声音铿锵有力,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遇上了好社会,国家忒好啦。在组织和同志们的关怀下,浑身就没有疼的地方。”
一晃五年过去,如今耐坤已经95岁高龄,除行动不如从前外,每天仍保留着看新闻联播的习惯。
在承德当地,她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五年前,一提起“耐大妈”,人们就会不自觉地竖起大拇指,说她是“国家政策的义务宣传员、旅游景点的义务讲解员、养生有道的义务咨询员。”
虽老不服老 最美夕阳红
五年前,接到采访耐坤的任务时,我心中十分忐忑。毕竟对方是年逾9旬的老人。印象中,这样高龄的老人,往往是需要被人搀扶着,或躺在床上,或瘫坐在轮椅里,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当耐坤真实地站在我的面前时,她面色红润,声音响亮,底气十足。胸前戴一条现下流行的白金项链,上身穿一件红黑相间的毛衣、一件灰色的风衣,头发黑得多,白的少,梳理得整整齐齐。精神矍烁,让人无法相信她的真实年龄。
起初,我以为她的头发是染过的。耐坤的儿子告诉我:
“妈妈以前头发全白了,近几年却慢慢都在变黑,甚至连以前受过伤不长头发的地方,都长出了黑发。”
采访过程中,我想为耐坤拍几张照片,她示意我稍等一下,她要先带上假牙,让自己的形象在镜头前更美好一些。
“她爱干净,每天都要用凉水洗头,边洗边唱《健康歌》:‘青春的甘露水,从我头顶进入,冲洗我全身内部,把疾病、烦恼统统冲到地下……’”
见我们听得尽兴,她当即高歌了一曲《感冒歌》:感冒病情,很是流行……一个是胃肠型……
她快乐地唱着歌,那份投入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不约而同地为她叫好!
耐坤的头发原来是白色的,最近几年又在慢慢转黑。耐坤说,这跟她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乐观的心态,加上持之以衡的坚持有关系。她说自己每天坚持走8000步,睡8个小时,吃8分饱,喝8杯水,与游客唠嗑的时候总是党的政策不离嘴,既宣传了党的好政策又活跃了思维。
最让人佩服的,还是耐坤多少年如一日的早起习惯。她告诉我,这么多年来,无论春夏秋冬,她都会早早地起床,因为她要赶在每天早晨6点骊宫开门前,排在第一个,等待开门。偶尔会有人比她去的早,她就会拿出随身带的糖块给别人说,把第一让给我吧。让我第一个进去。对耐坤来说,她什么事情都想做到最好。这不是争强好胜,这是用心到了极致。
“一件事做久了,就成了习惯。”她说。
耐坤说的一件事,指的是她给承德“避暑山庄”景点的游客义务当解说员的事。这件事追溯起来,得到上世纪80年代。
那时,耐坤60岁,刚刚离休,在“避暑山庄”帮着老伴卖冷饮。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避暑山庄作为旅游景区,游客们纷沓而至,景点缺少解说员,很多游客在购买冷饮的同时,还会向她打听景区的一些情况。一来二去,耐坤萌动了义务为游客当解说员的想法。为此,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多方请教老师了解清代的历史、每天坚持收听新闻联播,掌握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她终于对清史有了全面的了解。
一个离休老太太当义务解说员,这本身就是一个新闻。可是,当游客们聆听到她那幽默传神的讲解,都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向她聚拢过来,并对她的解说报以热烈的掌声时。那一刻,耐坤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在她看来,人虽然离休了,找准了新的岗位,却同样可以发光发热。年纪大了,还能够为社会献爱心、作贡献,即使吃点苦受点累,也值!
游客们的肯定给了她巨大的信心。于是,义务解说员这个差事,耐坤一干就放不下手了。游客们满意而归,回去后又会对她的事迹津津乐道。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耐坤的名声传遍了全国各地。《沈阳职工日报》《北京日报》还以“稀奇的导游员”和“听承德老妪讲故事”为题宣传她为游客讲解时的趣闻逸事。这之后,她成了景区的名人,很多人都慕名而来,点名要听她的讲解。时间一长,她的朋友也就多了,逢年过节来自全国各地的问候电话络绎不绝,老伴的买卖也跟着红火起来。
带着一腔热情,耐坤一干就是十多年。
后来,考虑到年纪确实有点大了,一天讲下来身体实在吃不消。她也就不再讲解了。讲解员虽然不干了,但到景区转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
“人老了,就要学会‘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人可以离休,思想不可以离休。”耐坤指着自己对我说。
“我就是不服老,就是愿意把心中的那点爱捧出来,为社会做些好事。”
心中有大爱 对党葆忠诚
1944年6月,耐坤未满18岁便参加了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丰润县仰山村妇联会主任、村自卫队队长。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到处烧杀抢掠,许多村庄都遭到了日军的洗劫。敌人还在一些交通要道上建立据点。浑家屯西大山据点就是日伪军众多据点中的一座,它的存在对我敌后抗日活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组织上决定,派耐坤亲自去敌人据点侦察,要用最短的时间,把敌人的人数、武器装备、换岗时间等了解清楚。
上级领导问:“行不?”
“行,坚决完成任务!”接到任务后,耐坤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她心里早就对敌人充满了仇恨。为了尽快摸清敌人的底细,她乔装打扮混到了据点附近,一番侦察摸清了情况,并及时将情况报告了上级。后来,这个据点被我军民一举拿下,无一人伤亡。
因为耐坤遇事头脑冷静,处事机智勇敢,组织上后来又安排她开展地下工作。耐坤本不姓耐,她的原名叫周贵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为了掩护身份,更好地开展地下工作,她化名叫耐坤,并一直沿用到了现在。
解放后,组织上先后安排耐坤担任承德市妇联组织部部长、福利部部长、妇联副主任、兴隆县妇联主任、兴隆县食品厂书记、河北省总工会承德地区办事处副主任等职务。无论在哪个岗位,耐坤都是工作往前冲,积极作表率;荣誉往后让,主动讲风格。在她看来,不计得失,甘于奉献,是一名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有一年,单位进行干部级别评定。当时,级别评定后可享受一定的工资、出差补助等待遇。按耐坤的资历、级别,本来可以评上,可是单位的一名同事私下里找到她说:你能不能把这次机会让给我呢?你看我家在外地,少不了经常来回跑,这样以后坐火车我就能享受软卧的待遇了。
耐坤听后马上表态:“没问题,这次我不参评了。”后来,又有几次干部级别评定,耐坤依旧发扬风格,主动把机会让给了别人。
耐坤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屈已让人”。她说,我们大家团结在一起,不要因为利益、物质去争,要做到即使委屈自己也要成全别人。对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按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不牵扯矛盾、不激化矛盾”。
对待同事如此,对待家人也是如此。耐坤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唯一的儿子玉宝是老伴带过来的,虽然如此,她将玉宝视若已出,时时处处留心。儿媳生下孙女后,因意外离开人世,她和老伴又为玉宝重新组建家庭,继续供养孙女读完大学,参加工作,成了小家。
耐坤对党的事业有着异乎寻常的责任感,为党分忧永远是她最深厚的情感寄托。她坚持做的另一个件事,就是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多年来风雨无阻。
承德市总工会每个月的9号都会举行支部活动,传达上级精神,念念文件,通报一下最近发生的事。“耐老定时参加。从不耽误,就是阴天下雨也来。”承德市总工会机关党委副书记何山花说。“有时候天气不好,我们劝她别来了,有什么事情我们可以去她家里说说。耐老却说,不能搞那个特殊,我一定参加。别的离退休老党员是一个月来单位一次,她每个月至少要来单位两次。”
耐坤盼着去参加党员活动,认为那是一种待遇。如果知道谁没去,耐坤遇到他就会问:你为什么没来呀?还有比参加党员活动更大的事吗?
耐坤的老伴身体不好,常年离不开人照顾,但只要有组织活动,她就会把老伴送到邻居家呆着,坚持参加。别人劝她何必太认真。她却说,这是组织观念问题,家里这点困难我能克服,不来见见大家我不自在!
耐坤的母亲是60岁去世的。母亲病重时,家里人给她发电报让她赶紧回云见母亲最后一面。她刚回到唐山老家,单位又发来了电报说准备开支部会。耐坤匆匆赶到医院,拉着母亲的手说:“妈妈,您好好养病,我开完会再回来陪您。”说完,又义无返顾地返回了承德。她前脚刚刚赶到,后脚家里的电报随后也到了:母亲去世。
讲述这个情节的时候,耐坤的声音有些颤抖,眼睛里噙起了泪花。“亏欠母亲呀!但我不后悔,如果现在遇上这样的情形,我还是会那样做的。”耐坤老人坚定地说。
这就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她唯一的选择就是党,就是工作。耐坤难能可贵的思想境界,为我们留下了受之不尽、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对耐坤来说,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做好——交党费。每次交党费,她都要挑最新的钱,双手交给组织委员。在她看来,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是一名共产党员向组织作出的最忠诚的表达!
除了按时交党费,还在国家发生洪涝、地震等重大灾害时,她还会主动申请交纳“特殊党费”。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耐坤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单位,向党组织上缴特殊党费,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
2020年,疫情开始后,耐坤再次主动捐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爱心无穷时 学习无止境
耐坤整天面带微笑,让大家开心。
她喜欢唱歌、讲故事,哪里有她哪里就有笑声。一次,单位组织离退休干部与在职员工一起到大连旅游。在大巴车上,她给大家讲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幽默风趣,逗得一车人前仰后合,忘记了旅途的疲劳,留下了一路的欢歌笑语。
景区有一处四十多级的台阶,85岁的她竟然一口气蹬了上去。随行的一群年轻人都竖起了大拇指,纷纷为她点赞!
平日时,耐坤最愿意和邻里乡亲打成一片。谁家孩子上大学了,谁家娶儿媳、聘闺女了,她只要得到消息,从不落理。
耐坤最热衷的事情是回报社会。2003年非典,78岁的耐坤主动申请当了一名街道义务消毒员。每天,她都要背着沉重的消毒桶走家串户消毒。楼道、垃圾箱,只要有死角的地方,她都会走到。街坊邻居们劝她憩一会儿,她总是说,忙完下一个地方再休息。可干完一处,她又接着往下一处去了。
在家里,耐坤每天雷打不动地看三个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河北电视台《新闻联播》、承德电视台《新闻联播》。
她说——
我要看看中央说了啥、省里说了啥、市里说了啥。我要把党的教育记在脑海里,把国家的好政策宣传出去,让大家都了解。
我现在眼睛不太好了,有点白内障,玻璃体混浊。所以看一会儿图像就模糊了,于是我就闭上眼听一会儿。一段新闻说完了,我就再睁开眼看看画面,再闭上眼听一会儿。
我现在年纪大了,想发挥余热,别的事情做不了,有一张嘴,就去宣传党的好政策。宣传国家的好风景,宣传河北的好风景,宣传承德的好山、好水、好风景。
现在经常到骊宫锻炼身体的人见到我都会问:“有啥新消息吗?”
我是一个老党员,就要宣传党的政策。我每天都会看报纸、看河北《共产党员》杂志。现在用放大镜看,累了,就让儿子念给我听。
耐坤握着陪我去采访的承德市总工会机关党委副书记何山花的手说:“你们的工作做得真好呀,给我订了这么好的杂志(指河北《共产党员杂志》)。我忒喜欢看了,忒爱看了。”
离开唐山丰润老家许多年了,老人的口音里仍带着浓浓的唐山味。
耐坤老人的事迹,得到群众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组织的肯定。承德市领导了解后,先后到家里看望她,嘱咐她在保养好身体的前题下,继续发扬好传帮带作用。
她也风趣的跟表态:要努力活到120岁。
随着年龄的增大,现在耐坤的眼神越来越差了,耳朵也有些背。虽然已经看不清电视,但每到《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她必须让家人打开电视,开大声音,仔仔细细地听。
如果儿子得空,她就让他读河北《共产党员》杂志,读《承德日报》上刊登的新闻。
单位有人来看她时,耐坤还要把党的政策讲给大家听。
有一首歌这样写道: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岭。
这首歌就是对耐坤他们那一代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耐坤以她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对党对人民最深厚的感情,见证了这种青松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后人深思和学习。
#贾乙丙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5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