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民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杨利民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陈校长、余老师夫妇

敬爱的余翘玉老师安祥地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思念!

2022年10月22日,一个难忘的日子。天色阴郁的早晨,收到陈新民王亦凡发来的讣告,余老师10月18日因病仙逝。我立即打电话问询。陈新民说,由于疫情防控,陵园限入,不能如愿举行仪式,只好事后通告。他一再表示感恩亲友们对慈母的尊敬、爱戴、纪念!他发来余老师的遗像,金色的菊花丛中 ,余老师雍容微笑和蔼可亲,还像面对自己的学生那样。

陈新民转告,书法家烈东说,余老师遗容无丝毫病痛痕迹,这种安祥无碍是大境界,是修来的福报。

余老师仙逝,没能为她送上一程,我心中的悲痛和遗憾久久无法排遣,连续多日感到十分压抑!她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她的品格在我心中不断升华,她的形象越来越高大。此时此刻回顾既往,愈发怀念余老师治学严谨执教勤勉,愈发感念她对学生如慈母一样的关怀呵护。

初识余老师是1964年的春天。她随陈校长调到酒泉中学不久。一天课间,我去钟楼寺西边教研室交全班的作业,遇到往教室走的余老师。她中等身材,齐耳短发,衣着整洁,简朴大方,给人端庄秀丽的感觉。真如王肃生同学怀念余老师文章中所描述 ,迎面款款而来的 是一种知性,一种优雅。

杨利民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青年时代的余老师

学校早就有人在说,不论陈校长调到哪里,余老师就把家搬到哪里。从省城到天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历时六年,把初创的天水县一中(后来的市二中),办成了陇上名校。陈校长从兰州一中调到酒泉中学 ,余老师带着三个孩子把家搬到酒泉。以后发生在酒泉中学的许许多多事情告诉人们,余老师是怎样无怨无悔与陈校长同甘苦、共患难,走过那不堪回首的十年。

余老师讲初中代数, 几何,时间不长,教学水平已在学校声名鹊起。我那时已上高一 ,无缘听余老师的课。谁能想到,十四年以后,我竟然有机会面对面听她讲数学。

停课时期,陈校长失去了自由。余老师按照陈校长离家前的要求,把陈新民、陈艳红、陈新国圈在家里闭门读书。没有书,就抄人民日报社论。找到书 ,就抄《古文观止》背颂唐诗宋词,最大限度地减低了校园荒废对三兄妹的影响。

非常年月,像余老师这样抓紧子女学习的人或许还有,肯定不多。陈校长余老师把自己孩子当学生,拿学生当自己孩子。记得陈校长复出后,同学们去看望,他一字不提自己受的那多屈辱,谈的最多的仍然是学习,是读书,是知识改变命运。我同班同学包生有文中回忆和陈校长谈话:“话题永远紧扣读书学习。读书学习 ,教书育人, 已经渗透校长的灵魂深处。(《纪念陈校长》》)”

后来, 陈艳红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曾获全国优秀青年编辑光荣称号 。几十年来默默无闻地从事农业科研和生产经营,直到前不久央视农业频道专题报道后,她的努力才为人所知。

陈新国少年参军戍边。十五年后以中校工程师身份转业地方,一直在国家安全部门工作。

陈新民二十岁即在金塔县中东中学执教。这是一所规模较大的片区中心中学。他把自己代的那个高中班,当成陈校长教育理念的实验田,不趋时流另辟蹊径精耕细作。恢复高考以后,他和自己班的三十名同学(全班共三十九人),先后考入大学中专。当年,这个录取率可以说得上“惊艳”了。三十年后,当年“金榜题名”者,陆续成长为从京城到地方党、政、军、科、教、文,以及企业界的精英。

一个远乡僻壤的农村中学,一时人才频出,经几十年岁月氤氲,高考旧事已成广为流传的教育佳话。陈新民教过的这些农家子弟,在各自的家族,所在的村子,在整个中东镇竖起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榜样,带动起读书风气,带出了众多的读书苗子。我看好这个“中东中学现象”曾与当地同志策划总结研究。

陈新民自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从政,先后在高台县委、省委组织部研究室、漳县县委、定西行署、省人口计生委任职。期间,数次借调到中组部参与课题调研、文件起草 ,还主笔撰写了重要文献。他曾在中央临时机构任职,后转岗中国国土资源报,国土资源部离退休干部局,几十年来笔耕不辍,作品获过国际国内散文大奖。

我曾有文回顾陈校长在酒泉中学领导教育教学改革。余老师是陈校长改革的坚定支持者积极追随者。她在教学中贯彻陈校长的教育理念,抵制空头政治,着力学生文化知识养成。

王肃生:“陈校长要求学校教育"立乎大者",余老师身体力行,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这些懵懂少年介绍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介绍世界上最难解的23道数学题……枯燥数字有了趣味,学科前景令人神往。”(《教诲犹在耳音容常萦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余老师去世后仅仅半个月,已有不同时期的学生写出多篇回忆文章。作者上至八十几岁的老人,下至四十多岁的青年。退休教师张东泉说余老师,活在人心即永生。原武威军分区副司令马炯锦文中写到:“余老师就是为学生燃烧一生的红烛!这样的老师,我此生再没有遇到过。……余老师把她对学生的爱,完全倾注在事业上。我们忘不了她在三尺讲台辛勤耕耘的身影;忘不了她辅导作业时亲切温暖的声音;忘不了她巡视晚自习时充满希望的目光。”(《有幸受教于最好的老师》)

作者写出了广大学子心声:余老师是传道授业的典范,是为人师表的楷模。

1966年夏天,平静的校园狂飙突落,“十年动乱”开始了。从此,厄运压到陈校长余老师头上,又殃及子女。是非颠倒的日子里,陈校长的教育教学改革成了资产阶级教育黑线,罪名很多,反对政治挂帅,无视阶级路线,智育至上白专道路,等等,等等。从工作组,到工宣队,到军宣队,官方组织的批斗不断升温。从口诛笔伐到拳脚相加,群氓加害愈演愈烈。陈校长浑身伤痕累累,耳朵被打聋。在这样严峻形势下,任凭狂风浊浪迭起,余老师竭尽全力保护陈校长。在武斗最凶险的日子里,造反派发疯了,千方百计把陈校长抓去拷打逼供。有一天凌晨,一伙人冲进陈校长家,把他拖出家门。余老师深知此去后果严重,不顾那些歹人拳打脚踢紧追不放。原来,校门口停了一辆汽车,他们要把陈校长拖上车不知往哪去。余老师奋不顾身躺在车轮下,大喊你们碾死我吧,碾死我再拉走陈世勇!这时,天亮了,街上行人多起来。我们部分师生闻讯赶到,一次绑架阴谋破产了。

杨利民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青年时代的余老师

一时间,余老师舍身救陈校长的壮举成为传奇,在学校,在社会上传了开来。余老师成了大多数师生心目中的侠义英雄!

还有一件事令人难忘。当局要把陈校长定为叛徒特务,事由纯属诬陷(构陷操盘手后因贪腐被重判死在监狱),他们想从余老师身上打开缺口找证据。于是,对余老师的审讯逼供不断加码。一天下午,我们路过教室,听到阵阵吼叫声。跑过去隔着玻璃窗看,一些造反派正审讯余老师,喝令她交代陈校长所谓特务问题。我们清清楚楚听到余老师义正言辞:“我认为陈世勇是忠诚的共产党员,解放前,他在兰州大学读书时加入地下党,不怕流血牺牲为兰州解放而斗争,怎么能是特务呢!”

余老师据理力争,审讯者无言以对,皮带拳脚齐上。玻璃窗外的我们,都为余老师的一身正气而动容。这就是我们的余老师!铁骨铮铮,坚守真理,不畏强暴的余老师!

然而,就在那样的批斗中,余老师的腿被打残了,留下后半生无穷的伤痛!

1975年底,陈校长被打发到省供销社酒泉农副二级站任革委会副主任。不久,余老师也调到火车站学校。这是一个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小镇,二级站在火车站南,学校在站北,西洞公社革委会在站西。我们几位同学相约去看余老师,只见这所中小学一揽子的学校破烂不堪,条件比余老师原先任教的县一中差远了。余老

师神情一点不见沮丧,说只要立足讲台,其它都无所谓。我想她所以乐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终于和陈校长在一起了。

每次见面,陈校长余老师与同学们谈论学习之余,少不了臧否世相点评时局。政治阴云还笼罩社会生活的岁月,畅所欲言无障碍沟通,验证着师生友情的品质。

余老师教高中数学,包生有教高中语文,师生在这里成了同事。包夫人张婉萍教初中数学。我们发现,余老师爱孩子,不是一般地爱!包生有张婉萍的女儿小勤,是我们这拨同学中的第一个孩子。时年四十岁的余老师,第一次听人叫奶奶,出自小勤之口。余老师真喜欢小勤,抱起就不想放下。小勤的妹妹小勉出生前后那些日子,余老师把小勤抱回自己家住。今天看看我们在火车站学校的合影,余老师怀抱小勤,那份疼爱呼之欲出。

杨利民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恢复高考,我们复习备考时,数学课得到余老师辅导。余老师课上得好,早已名声在外。这次,终于近距离地感受到她的教学魅力,重点突出,调理清晰,解析难题寥寥数语 ,很有大道至简的讲授风格。

当时,陈校长已调任酒泉师范党委书记。余老师又回县一中。我父亲落实政策后,也回县一中任教了。他和余老师成了同事。县一中我认识的人挺多,说起余老师,异口同声称赞她教学经验丰富,学生都喜欢听她的课。我父亲回到家里也说,你们余老师真厉害,讲课在全校出名了。

余老师他们家住酒泉师范附小操场东南角家属院,我们家在附小对门。两家成了近邻见面机会渐多。余老师仪态端庄,举止优雅,平易近人,与人交往中,看不到一点“名人太太”的影子。每次见面,她朗朗笑语会留下持久的感染力。

余老师这时已经当上奶奶,陈新民王亦凡都去兰州上大学了,把两岁女儿珠珠留给老人。余老师每天都要去一中上课,早晚还要接送珠珠上幼儿园,多时骑自行车送,腿伤复发就推车,推不住车时,就拉着伤腿把孩子背起抱起走。星移斗转,寒来暑往。余老师对孙女的亲情,留在东文化街的足迹里,也留在珠珠成长中。

我们两家的老人很熟悉,文革中造反派追打最紧张时期,我把陈校长余老师接到我家躲藏过一星期。现在又住成近邻,说来也是一种缘份。我母亲常常遇见余老师和珠珠,有时停下来聊一阵。母亲回来给我们说余老师带珠珠的情形,很是感动:“余老师可是心疼珠珠啊,进进出出要么用自行车驮,要么背起,要么抱上。孙娃儿总粘着奶奶。我看余老师只要带珠珠,就不顾自己的腿伤……”

如今,珠珠已成著名电影编剧。余老师看了孙女的作品《红海行动》,无疑是最大的安慰。

1976年,余老师听包生有通报了我和韩雅芳结婚的喜讯。送来两幅缎料被面,一幅亮红,一幅翠绿,这在当时算是最大的贺礼。余老师说,杨利民你二十八岁了,等到一个好媳妇。我和老陈为你俩祝福!我家举办的简单婚宴,没有请来陈校长和余老师。那年月,他们从来不外出吃饭,大家都清楚,也很理解。

改革开放之初,余老师说过,苦日子过去了,好日子来了。陈校长家客来人往慢慢多了起来。但凡老同事,老学生上门,校长必定张罗畅饮,余老师少不了大展厨艺。煎、炸、炒、拌,荤、素、热、凉,一会儿一大桌。主人客人推杯换盏,瞻顾今昔,不胜唏嘘。我们感慨:“余老师你说好日子来了,好日子少不了你的好茶饭呀。”这不是恭维,是实话。

杨利民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余老师和重孙

十一

陈校长和余老师调到兰州二十中后,我曾专门去学校看望,住房比酒泉差得多,家里陈设非常简陋。老人全不在意这些,只是一个劲问酒泉同学事业发展情况。在他们心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

新世纪初,两位老人住进安宁科教城。这是甘肃省政府专为高级知识分子修建的小区。环境优美,房屋宽敞。老人住在自带花园的一楼。余老师有条件养花,收藏奇石了。小园姹紫嫣红,屋里奇石琳琅,四壁挂着同事和学生的书画。怡情雅趣丰富生活,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终于安逸自在。

晚年,陈校长余老师的儿女都在身边尽孝。各地的学生也络绎不绝地上门看望。只要一见学生,陈校长余老师总是乐乐呵呵。长期生活在温馨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之中,是实实在在的老来福……

杨利民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两位老人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依然如故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就,关注学生们下一代的学业。

仁者寿。陈校长九十二岁仙逝,余老师八十八岁仙逝。

敬爱的陈校长余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学生杨利民

2022年11月11日于北京

…………

作者 毕业于甘肃省酒泉中学,兰州大学哲学系,

曾任敦煌市委书记,

甘肃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内蒙自治区委副书记

中纪委驻交通部纪检组长

杨利民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4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