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小河怎样描写三年级,春天的小河怎样描写词语!

听风寻韵/文

(管谟业说:“你爱她也好,你恨她也罢,故乡一如你的血液一般,融入了你的身体里,想忘也忘不掉”。我深以为然!)

不知从何时起,故乡的小河枯竭了,干裂的河床里散落着各种垃圾,满目疮痍,就像一具木乃伊,横陈在村子旁,看着让人心疼。因为缺少河水的滋润,整个村庄也像我一样,苍老了许多。

这条河本是我们的母亲河。河床依恋在村子东侧,淙淙河水自北向南,不知疲倦地日夜流淌,养活着世世代代的村民。追其源,河水来自北方苍莽的伏牛山中,向南曲曲折折,注入湖北境内的汉水,尔后汇入长江,最终奔向无垠的大海。

在村北头,河床被人为挖开一个口子,一条河渠自村北向西,至村西头复折向南,到村南头又急转向东,在村东南又汇入主河道,刚好环绕村子一周。这清水一渠抱村流的河道,村民们叫它寨河。寨河有十余米宽,水深沟险,极难跨越。在村子的西北角和西南角,寨河拐弯处,各有一个大坑,都有篮球场那么大,两坑成犄角之势遥相呼应。寨河之上,村子东、南、西、北各有一座石板桥,叫寨桥,每座寨桥边都有寨门。寨河内侧,有村民们用黄土筑起的寨墙,寨墙沿河渠环村一周。寨墙如城墙般,很高也很厚,寨墙临河一侧非常陡峭,靠村一侧则是缓坡,易登临。寨墙上种植着槐树、榆树、杨树等,树木茂盛,寨墙的坡面种着巴茅、荆条等各种灌木,长满了各种野草,以防水土流失。寨河两边种的都是柳树。夏天,茂盛的杨柳几乎笼罩了整条河渠,依依杨柳挽着小桥流水,别是一番洞天美景。不难看出寨河、寨桥、寨门、寨墙组合起来,其实就是一套防御体系。老辈人讲,在那战火频仍、刀客横行的动乱年代,村村寨寨如同一个个部落,俱引水环村,筑土为墙自保,土铳、瓦罐炮等自制火器皆有,村里男丁,平时是劳力,战时就是勇士。

及至我辈,天下太平,寨门也没了,但乡亲们习惯了,指方位时,仍称四座寨桥的位置为南门、北门,东门里或西门外等。四面寨墙全是优质黄土,被村民们渐次取土建房,逐渐矮了下去,终于夷为平地。那残存的寨墙啊,的确是我和儿时伙伴们戏耍的乐土,梦里尤念。

主河道上,有两座较大的桥,一座在村东略靠北,称为东桥,一座在村东南,称南桥。

东桥,先是石条铺底,在石条上用石碾子并排立起来,上面码一层石碾,再码一层,就是桥墩了,三孔,等距两座桥墩,桥墩上再搭上若干尺余宽的石板,便成了一座石板桥。可能是为了省材料吧,这座石板桥只修到了河中央,没有到达河西岸,在靠近西岸一侧,却是一孔是用砖砌的拱桥,拱桥和石板桥之间,用土填平,这才形成了一座整桥。

南桥和东桥差不多,也是石碾、石条组合而成的石板桥,是座完整的桥,四孔,靠近西岸的桥墩则全由大石块砌成。也许是错觉,总感觉南桥比东桥高大威武些。

听老辈人说,建桥的石料,都是从北边的伏牛山里采集,用牛车、人力车,一车一车拉回来的。晴天,极目北望,可隐约看见伏牛山的影子,感觉甚远,实属不易。

这两座桥,在方圆十余里内,也算两座大桥了。用做桥面的石条,其实并不平整,石条和石条之间有一指多宽的缝隙,从缝隙往下看,就能看见奔流的河水,我就常从石板缝往下看,看久了,会有点儿眩晕。由于没有栏杆,人流量较大的东桥,偶有人、车从桥上掉下去的事情,好在,河底淤泥较多,没有石头啊啥的,所以也没有出过人命,多是受了一番惊吓而已。

不知道为啥,大约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南桥被拆了,修成了一座拦河坝,拆下来的石条,铺成了坝面,坝的中间,有一处泄洪洞,洞的进水口,有石板做成的闸门。

东桥,则一直陪我长大,直到我客居他乡,它仍健在,后来,终于也被拆了,修成了一座漂亮的现代桥,无缝、带栏杆的。但两座古朴的石板桥却永久矗立在我心里。

初春,万物复苏,正是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时节,从南河坝往下游看,满河的苇尖正迫不及待地从泥里钻出来,好奇的四处张望。过了三五日,倏然回望,好家伙,呼啦啦疯长的芦箭已接近膝盖高,郁郁葱葱非常茁壮,放肆地张扬着无限的活力,一簇簇如直指苍穹的利剑,一排排又似等待检阅的威武之师,一望无垠蔚为壮观。

河东岸,也就是村外了,黛绿的麦苗享受着微风的轻拂,惬意地生长着。柳垂金线,归燕低飞,嫩草铺满了河坡,各种野花竞相绽放,温柔的河水也丰盈起来,两岸极目无闲土,河水临堤无旧痕,小河就像一位羞涩少女悄然换了新装。如果再来一场知时节的好雨,感激的自是万千户乡民。当然,美景也会意外呈现:风里麦苗连地起,雨中杨柳带烟垂。

榆荚纷纷绿上枝,便是莺飞蝶舞时,河岸不远处的榆树上,翠玉一般沉甸甸的榆钱甚是诱人,把榆钱捋下来,淘洗后拌了面蒸熟,调了蒜汁、再放点儿香油,堪比人间美味。像这样能蒸了吃的,像寨墙上的槐花、苇丛旁的水芹菜、构树上的构棒槌等等,再加上岸边麦地里能当饺子馅的荠荠菜,这些无疑都是春天给大家的可口馈赠。

我和小伙伴们,最乐意做的,是折了河边柳,做柳哨,读此文的大多数小盆友应该都会做。折取一根没有枝叉的笔直嫩柳枝,左手握紧较粗一端,捏着较细一端的右手发力,两手向相反方向使劲,树皮便和树枝开始分离,如此,一点一点拧,右手一端一直拧到左手的部位,拧通透后,轻轻抽出枝干扔掉,把剩下的皮腔,用剪刀或小刀截出自己想要的长短,然后,压扁一端,用大拇指甲轻轻抠掉一点外层皮露出二层皮,翻个面,再同样抠一次,哨成。抠去外层皮的多少和皮腔的长短,决定了哨子的音质,或高亢尖锐,或低沉雄浑,一排柳哨同时含在嘴里吹,便能听到轮船启航的笛音。

再就是挖螃蟹,嗯,对,是挖螃蟹,不是掏螃蟹。暮春,麦子抽穗的时候,也是河蟹繁殖的时候,此时,带上镢头,去岸边寻找洞穴挖,母蟹多数都很懒,很多都是钻进远离岸边的老鼠洞里去繁殖,一挖一个准,挖出来的螃蟹都是蟹黄满满,这是我的偶然发现,估计知道的人不多。

春末夏初,端午如期而至,据说,五月初四夜里,王母娘娘会悄悄在所有河水里撒了药,孩子们在撒了药的河水里泡澡,能祛病消灾,就像喝雄黄酒、抹雄黄药辣么神奇,但要是天亮再去泡便不灵验了。于是,我和小伙伴们相约,初五起五更,去河里泡澡。五月夜里的河水,还是很凉滴,我们先在岸边生堆火,尔后,光腚跳进河里,说是泡,其实是涮,太凉啦。跳进去马上窜上来,烤烤火,再跳下去,如此折腾好几次。大人是信这个的,只要孩子能无病无灾,这样的荒诞行径大人也是默许的。

火热的夏天来了,河水涨了又涨,游泳、逮鱼、钓鱼、捉泥鳅、抓黄鳝和青蛙……,这个季节简直就是孩子们的狂欢季。在河边长大的孩子,有几个不会水的?且都是无师自通,学费嘛,嘿嘿,多喝几口河水罢了。

主河道上,分布着三个潭。村北头,有一深潭,大家称为北潭,潭不算太大,但是很深,就像一口巨大的深井,一年四季望去,潭水都是黑沉沉的,潭壁上有很多黄色的、似姜块一样的石头,我们这里称这样的石头叫姜石,其实就是一种沙岩,所以这潭,又叫姜石潭。据说,这北潭通着不远处的一口井,井水会跟着潭水涨落,又因为这潭水索过几个人的性命,我便愈发对这个潭产生了恐惧,即便和众多的人在这里洗澡,我也不敢下潜,因为好像没人能潜到底,一是太深,二是下面水太凉,再说,下面还通着一口井呢,万一吸进去岂不玩完了?就是放到现在,我也对这深潭心有余悸。

南潭,在村子东南角,挨着南桥的地方。南潭水也灰常深,但潭面宽阔。北潭就像一只眼睛,时时在恶狠狠地瞪着你,南潭看着貌似慈祥了许多。但游泳时,我是不敢贸然往潭中间游的,因为有这么一个传说,说是村里有一个老太太,一个人中午在南潭边洗衣服,不意间,发现一件衣服正在离岸往里漂,试了试,手够不着,便用棒槌去捞,就在她用棒槌挑起衣服的那一刻,老太赫然发现,衣服下面竟然有一只毛茸茸的手在托着衣服,在她挑起衣服的时候,那毛茸手也缩回水里去了,老太太惊魂未定,赶紧端起衣服往回走。村民们说,那是一个水鬼,等着索人命替它,它好投胎。倘若那天老太把手伸进水里去捞,她就永远回不来了。

从北潭往上游走,约里许,芦苇丛中有一潭,潭不大,似一口铁锅,大家叫它龟潭,这潭不深,水流平缓,一个猛子就潜到水底,细沙底,踩着很舒服,是我们洗澡的好去处。

更多时候,我们是在东桥和南潭之间,宽阔的河面游泳、戏水。这里水流不急,河中间有一小洲,小洲上有不少柳树,涨起来的河水几乎把小洲淹没,爬上柳树跳水,是最刺激的玩法。但不要面朝下学蛙跳扑向水面,别问我为什么,现在想起砸向水面的感觉,我还觉得肚皮疼。

这地段的河西岸边,有一处茂密树林,绿树阴浓夏日长,这里是村民们纳凉的好去处。我和小伙伴们,常在树林里打牌,热了,跳河里戏耍一番,再打牌,然后再洗澡,痛快淋漓。打水仗、比潜水,都是大家的拿手好戏。为了安全,大人是很反对孩子们无休止戏水的,回到家,大人问起,都是一口咬定,没下河,家长会在孩子身上用指甲轻轻划一下,倘能划出一条白痕,那就完了,少不了一顿揍。挨揍归挨揍,一转身就忘了,照样往河里跑。

柳荫下钓鱼、荷塘边钓青蛙、青泥里逮泥鳅…,大家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其实吧,每天能逮多少鱼,能抓几个泥鳅和青蛙,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享受的这个过程。我想,换着任何一个孩子,也难抵这样的诱惑。水不大的时候,从河坝的泄洪洞,逆水猫着腰往里走。泄洪洞挺长,流水的轰鸣声很大,黑咕隆咚的也看不清,水流挺急,还好,努力一下能艰难往前走,主要是这里螃蟹很多,看不清,只能用手摸,到现在,我的左手虎口处,还有大螃蟹钳子夹伤后的疤痕。在这里,你会发现水里有不少红色的亮点,那是虾的眼睛。

大人们也洗澡,白天没空,洗澡多在晚上。拦河坝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蓄起满槽河水。但在夏季丰水期,拦河坝一个泄洪洞明显泄洪不及,河水经常漫过坝顶流过,瀑布一般轰隆隆冲天响。坝顶则被冲得很干净,坝不高,水又缓,所以,拦河坝这里是洗澡的好地方。夜幕降临,一切笼罩在黑暗之中,晚饭后,男人们自觉在远离河坝的上游泡澡,把河坝留给妇女。孩子们也少不了跟着大人一起戏水,整个河面热闹异常,大人们的说笑声、孩子们的尖叫声、河坝流水的轰隆声、此起彼伏的蛙鸣声响成一片,水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欢乐、自然,这时的小河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亲切地拥抱所有的乡亲。

不过,任谁再善良,也有发脾气的时候,小河亦然。大概在我十岁的时候,那一年夏季,天就像漏了一般,一连几天,如注暴雨直下得沟满河平。据说河的上游,有一个叫赵湾的水库,也在泄洪。我怀疑,我们这里的大水,主要就是从水库过来的。而河的下游,主河道里的芦苇更明显阻碍了水的下泄,这时,已经看不到河的影子,到处都是水,白茫茫一片,东桥也淹没看不到了。水开始往村里倒灌,乡亲们冒雨扛袋子抗洪的情景,我记忆犹新。那时,多是土坯房,经过水的浸泡,倒塌不少,危房更多,邻村还有塌房砸死了人的,当时,我们这里成了灾区。好在,这样的水灾,再也木有发生过。

暑假的结束,也预示着秋季的到来。芦苇已长有几米高,芦苇荡里,可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尽管已是秋天,周末仍挡不住我们进入芦苇荡的脚步,芦苇荡里隐藏的东西很多。

先说明一下,我们村所在的位置,是镇平县邓州两县交界的地方,河坝以南开始有分界,东为邓州,西为镇平,我们是镇平境。俗话说:路指中心,河指底。在芦苇荡里,河中心就有一条用土修起来的南北小路,是界界,沿着小路,不用涉水,就很容易到达芦苇荡里。芦苇杆上间或有各种鸟织成的鸟窝,水里有鱼、虾、蟹、泥鳅、黄鳝,还有青蛙和萤火虫

芦苇的叶子已经黄了,清风吹过,苇杆摇曳,苇叶哗哗作响。由于芦苇又高,苇荡又深,人在里面说话,苇丛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灰常奇妙。由于芦苇是一簇一簇生长的,所以在一墩一墩芦苇的根须处,形成了一个个的水坑,里面窝着的鱼不在少数,在这儿捉鱼靠技术,得摸。这技术俺不行,近水知鱼性,村上有几个被村民戏称渔郎的,在这里屡有斩获。我和小伙伴进去,多是掏鸟窝,掏螃蟹,掏黄鳝。但是从洞里掏黄鳝,得小心,因为,冷不丁的你会有意外惊喜,掏出一条赤练蛇来。

一场秋雨一场凉,而秋天的雨又多是连阴。几场秋雨过后,云也开始少了,天也越发蓝起来,水也愈来愈清,愈来愈凉了,顽皮的我们下水次数越来越少。青蛙敛声,燕儿南飞,草叶枯黄,树叶纷纷落下,早上朝水面望去,总有淡淡的、蒸腾的雾霭升起,朝阳斜照下,小河别样旖旎。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曾在邓州为官,时下邓州还有他的花洲书院,邓州距我村也就四十公里,我在想,他肯定来我们这小河边转悠过,否则,这场景他咋就描述得这么精准呢?

清静的河面上,最欢快的,唯有摇尾拨水的鸭子和红掌白羽的大鹅,清澈的水面下,或有数枚它们粗心丢在河底的蛋。寒露到霜降,种麦不慌张,耕种的村民也多了几分悠闲和坦然。黄昏时分,北桥边、南坝旁,耕做归来的村民偶相遇,便会停下脚步,手拄农具聊上几句,不由得想起王摩诘的“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牛铃叮当、羊群咩咩,鸭、鹅的主人向河里抛着小土块,高一腔低一声地赶它们上岸回家。 没有风,袅袅炊烟如一条条青丝带挂在树梢上、挂在树腰间,静止不动,在熔金落日的照耀下,可不颇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韵味么?静谧、祥和的村庄可不就是一幅田园水墨画么?

凛冽的朔风吹过来的时候,感觉小河以及世间万物跟我一起瑟瑟发抖,一年当中,冬日的小河是最了无生机的,晴日也振作不到哪里去。

昨夜北风骤,万里乌云厚。鹅毛着四野,改尽江山旧。当年的雪是豪放的,动不动就下得淹没过脚脖子,雪刚开始下的时候,落在河面那一刻,就立即融化了。及至雪越来越大,水温降低,就能听到悉悉索索雪落的声响,水面的雪花会慢慢积攒起来,如浮沫一般漂在水面上。极目四野,小河、树木、村庄、大地,一切的一切,好像都被冻住了,静静地笼罩在白雪之下。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雪过天晴的早上,你会发现,雪上真的会加霜。太阳仅有的一点儿热量,好像也被冰雪吸走了,除了冷,还是冷,抱着火炉是最大的奢望。然而,雪人还是要堆的,雪仗还是要打的,一旦放开嗨起来,气喘吁吁,脸上、嘴里都冒着白烟,哪里还冷?

河里开始结冰了,过几日,能站上小孩了,再过几日,能上大人了。于是乎,小河上又热闹起来,滑冰的、追逐嬉戏的、抽陀螺的…,又是尖叫声、欢笑声不断,冰上多是孩子,偶尔也有大人来凑热闹。在河边砸开一块冰,抛向冰面,哗的一声响,碎裂的小冰块,能在冰面上滑出好远、好远。再往冰面上扔出一块小石头,叮叮当当,整个冰面都在响,奏乐一般清脆悦耳。过河回家也不用过桥了,从冰上走过,便是捷径。

一朵烟花十里春,漫天璀璨未铺匀。过年了,小河和我们一起享受着节日的快乐,一起听那不绝于耳的欢快爆竹声,一起看那呼唤春风的绚烂烟花。满脸节日喜悦的孩子们也没忘记小河,往冰上插一个大雷子点燃了,看看能炸多大的洞;往水里再扔一个,看看能激起多高的水柱,我想,孩子们咯咯咯的笑了,宽容的小河肯定也开心的笑了,因为这些孩子,也是她的孩子!

其实,小河并没有干涸,在乡亲们的心里,小河依旧淙淙,在我的梦里,常见那满槽河水浩浩荡荡,奔流向南……

1、刀客:土匪。

2、土铳:土制火药枪。

3、瓦罐炮:铸铁土炮,形似瓦罐。

4、管谟业:作家,莫言

2022、2 于杭州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