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在XX市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相关会议的部署要求,总结我们市2024年的双拥工作,并对全力争创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进行总动员、总部署。刚才,XX同志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分析了当前形势,并对下一步任务作出了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请大家务必抓好落实。
    我们XX市是一座具有光荣双拥传统的英雄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在XX工作期间,就曾以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亲自擘画和推动了本市的国防建设与双拥工作,亲自带领我们首次摘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桂冠。这份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强大的动力。我们必须始终牢记这份殷切嘱托,将之转化为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
    刚刚过去的几年,全市军地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锐意进取,推动双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成功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的辉煌成就。这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最高肯定,是全市军民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的生动见证。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我市双拥共建事业的驻XX部队全体官兵、全市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全市的军队离退休干部、烈军属、伤残军人,以及奋战在双拥工作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荣誉归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站在“十连冠”的新起点上,我们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和懈怠。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双拥工作作为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优良传统与特有政治优势,其战略地位和时代价值愈发凸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争创“十一连冠”不是简单地延续荣誉,而是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服务备战打仗大局的政治任务,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实力同步提升的战略举措,更是巩固和发展我市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的现实需要。全市上下要立即行动起来,以志在必得的决心和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以赴投入到新一届的创建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和实干实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在深刻领会双拥工作时代内涵中扛起使命担当
    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首要的是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和把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双拥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压舱石”。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形势如何发展,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光荣传统不能丢,军民鱼水情深的政治优势不能忘。我们要将双拥工作摆在事关全局的战略高度,作为一项固本强基的长期性、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同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双拥工作是服务能打仗、打胜仗核心目标的坚强保障。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新时代的双拥工作,核心指向就是服务部队战斗力提升。我们要紧紧围绕部队备战、练兵、转型、保障等核心需求,把服务部队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双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方的支持保障越有力,部队的备战就越安心;官兵的“后路、后院、后代”问题解决得越好,部队的战斗力根基就越牢固。我们必须树立“服务备战就是服务大局”的观念,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力当好部队的“后勤部”和“服务队”。
    我们还必须深刻认识到,双拥工作是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黏合剂”。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也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军队所蕴含的科技、人才、管理等优势,是地方发展的宝贵资源;地方在经济、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雄厚实力,是军队现代化的坚实依托。我们要打破军地之间的壁垒和界限,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通过双拥共建这个平台,促进军地之间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对接与合作,真正形成军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效益最大化。
    二、聚焦关键环节,在精准服务保障中提升双拥工作质效
    争创“十一连冠”,关键在于行动,核心在于落实。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聚焦部队官兵最关心、地方发展最需要、军民融合最紧迫的领域,拿出实招硬招,推动双拥工作往深处走、往实里落。
    第一,要全力深化“双清单”制度,实现军地需求精准对接。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是我们近年来双拥工作的有效创新,实践证明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抓手。我们要持续完善和深化这一机制,确保其常态化、制度化、高效化运行。地方要主动上门,深入部队一线,全面了解部队在战备训练、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改造、生活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形成详尽的“拥军清单”。对于部队提出的需求,要严格按照“对方所需、尽己所能、当年办结”的原则,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和质量标准。据统计,过去一年,我们通过“双清单”机制,累计为驻XX部队解决了涉及营区道路修缮、水电管网改造、训练设施升级等70余项难题,投入资金超过5000万元。部队也要积极作为,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地方在应急处突、抢险救灾、维稳安保、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需求,形成具体的“爱民清单”。今年,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双清单”的质量,不仅要解决硬件问题,更要向解决官兵“三后”问题等软实力建设倾斜。
    第二,要全力破解“三后”难题,筑牢服务官兵坚实后盾。解决好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是凝聚军心、稳定部队、提升战斗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地方党委政府的硬性责任。在“后路”问题上,要进一步完善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的安置政策。我们要继续坚持“阳光安置”原则,拿出最优质的岗位,确保安置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2024年,我市接收安置的60余名军转干部全部进入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率达到了100%。今年,我们还要加大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的扶持力度,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落实税收优惠等措施,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在“后院”问题上,要用心用情做好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我们将继续拓宽安置渠道,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在招录时,拿出不低于需求总量80%的岗位定向招录事业编身份的随军家属。对于有就业意愿但暂未就业的随军家属,我们不仅要将生活补助标准维持在每月700元的全省前列水平,还要将她们全部纳入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有就业意愿的随军家属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在“后代”问题上,要不折不扣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要继续推广“实验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确保军人子女100%享受就近优质入学待遇。去年我们协调解决了超过230名军人子女的入学入托问题,今年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军人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化发展,让他们在XX市享受到最优质、最温暖的教育。
第三,要全力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战斗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新域新质战斗力则是军队现代化的关键。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历史契机,推动军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度协同。一方面,要支持驻XX部队的科研院所与我市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军事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也把地方的先进技术引入国防建设。另一方面,要深化平急两用、平战结合的重大项目谋划与建设。在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国防需求,贯彻国防要求,确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5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