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乡2025年度跨省转移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X乡2025年度跨省转移就业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更是一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动员会。做好跨省转移就业工作,不仅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更是推动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增进群众福祉的迫切需要。刚才,乡人社部门的同志通报了相关情况,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深刻把握转移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将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是跨省转移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我们欣喜地看到,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了。根据州里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州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819.77元,实现了16.14%的较快增长。这一串数字背后,凝聚着我们每一位外出务工人员的辛勤汗水,也印证了转移就业是实现稳定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我们乡的劳务输出工作也实现了良好开局,去年,在州、县两级人社部门的统筹协调下,我乡成功组织了一批批务工人员奔赴省外就业岗位,仅州一级层面有记录的省外转移劳动力就超过了130人。这不仅为他们个人和家庭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为全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群众的“脑瓜子”更活了。一批批务工人员走出大山、走向沿海发达地区,他们带回来的不仅仅是工资收入,更是先进的思想观念、宝贵的市场信息和实用的生产技能。这种观念上的“破冰”和能力上的“蝶变”,其价值不可估量,为我乡的长远发展储备了宝贵的人力资本。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所面临的形势。从宏观层面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明确提出2025年要实现有组织、有规模的跨省务工转移就业6万人次的目标。州委、州政府也下达了全年转移就业1.3万人次的总任务。这既是压力,更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从我乡自身来看,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能结构单一、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推动跨省转移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正视短板,抢抓机遇,坚定推进转移就业工作的信心决心
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当前,制约我乡劳动力跨省转移就业的瓶颈和障碍依然存在,我们必须敢于正视,并下大力气加以破解。
一是“不想出、不敢出”的思想顾虑依然存在。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群众安土重迁思想较重。同时,语言不通、气候不适、生活习惯差异等现实问题,也让一些群众对走出高原心存畏惧。这种文化适应性的挑战,是我们需要着力化解的“心理关”。
二是“干不了、干不好”的能力短板依然突出。当前劳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我乡的劳动力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职业技能单一的问题。我们的培训体系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加强,存在“大水漫灌”现象,未能实现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三是“供需链、服务链”的结构性短板依然明显。一方面,我们对省外优质岗位信息的获取渠道还不够通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有岗位没人去、有人去没岗位”的错配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我们的服务保障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最为突出的是我们的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全省范围看,职业院校的师生比高达1:29,远超1:20的国家标准,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实训设备同样短缺陈旧,这极大地制约了我们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能力。
挑战固然严峻,但机遇更为难得。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眼前的历史性机遇。
一是政策机遇前所未有。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政策为我们提供了坚实保障。特别是州里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XX州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补助措施(试行)》,明确对跨省转移就业的劳动者给予稳岗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生活安置补贴等多项支持。省级层面也明确,对符合条件的跨省就业人员,给予交通费补贴。这些“真金白银”的政策,为我们送来了强劲的东风。
二是协作机遇前所未有。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为我们搭建了通往发达地区的“黄金桥梁”。我们与XX省XX市、XX市等地的劳务协作关系日益紧密。这不仅是简单的招聘对接,更是产业、人才、文化的深度融合。我们必须用好这些平台,将劳务输出从“零敲碎打”向“组团发展”转变。
三是市场机遇前所未有。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回暖,东部沿海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旺盛。特别是随着产业升级,一些新兴业态如数据标注、人工智能训练等岗位不断涌现,省里已将其纳入政府培训补贴范围。这为我们实现“换道超车”、输送更高质量的劳动力提供了可能。只要我们主动对接、精准发力,就一定能在这片广阔的蓝海中找到属于我们XX乡的位置。
三、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奋力开创转移就业工作崭新局面
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精准施策,靶向发力,重点在“培训、输出、服务”三个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第一,以“精准滴灌”为导向,全面升级技能培训体系。劳务输出,技能是根基。我们必须彻底改变过去“大呼隆”“一锅烩”的培训模式,转向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订单式”精准培训。
一要按需设课,推动“培训”与“需求”无缝对接。要主动加强与XX、XX等地用工企业的联系,建立常态化的需求调研机制。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确保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课时比例不低于3:7让我们的务工人员一出校门就能上岗,一上岗就能胜任。
二要建强师资,推动“硬件”与“软件”同步提升。要清醒认识到我乡乃至我州在培训师资和设备上的短板。一方面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改善我们的实训条件;另一方面要创新思路,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柔性引进东部地区的优秀教师,同时加大对我们本土“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逐步破解师资瓶颈。
三要打造品牌,推动“个体”与“集体”共同增值。要学习借鉴“XX建筑工”、“XX家政”等成功经验结合我乡实际,精心培育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