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上的汇报材料

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上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此次会议上,汇报某某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某某地处乌蒙山腹地,曾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人口在全国地级市中最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任务艰巨。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牢记嘱托,真抓实干,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守牢底线,织密防贫监测帮扶
    我们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农户自主申报、干部走访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三线并行监测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目前,已累计识别纳入监测对象x户x人,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风险消除率达x%,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同时,持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全市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x万人,建成安置区x个。为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我们大力发展安置区配套产业,像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发展了苹果、香葱等产业,成立了6个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转移输出劳动力2万余人,截至2023年底就业率达93.01%。并不断完善安置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探索实行精细化管理服务模式,让搬迁群众真正融入城镇生活。
    二、产业富民,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某某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1.壮大传统优势产业:苹果、竹子、花椒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苹果种植面积近百万亩,2024年产量达130万吨、综合产值达150亿元,带动13.8万户52.7万人增收。以昭阳区为例,去年带动11.7万农户共45.6万人增收,其中脱贫户和检测对象1.8万户7.2万人,户均收入达8万元以上,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我们绘制苹果产业发展“作战图”,引进陕西海升、联想佳沃等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本地企业发展,高标准建设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基地20万亩;引进多元化产品加工技术,建成苹果汁加工厂1家、脆片加工企业3家、蒸馏酒加工企业2家,培育规模企业65家、苹果合作社672个。
    竹产业基地面积628万亩,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某某市大力发展竹产业,加快实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动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打造助力百姓致富的“绿色银行”。大关县着力建强筇竹产业基地,在竹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一二三产业同步规划实施,立足全链深耕,全县培育发展笋材加工企业19家、涉竹集体经济组织21个、家庭农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82个。花椒种植面积155万亩、综合产值100亿元,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
    2.培育新兴特色产业:近年来,某某小肉串烧烤产业异军突起,从肉牛养殖、肉串加工、调料制作到烧烤店经营,上下游产业链带动就业7万余人,年产值约100亿元。我们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加强产业引导和规范管理,推动小肉串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如盐津县牛寨乡万和村打造了垂钓基地、彩虹步道、星空露营地等新业态,仅2023年“十一”期间就迎来游客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40万元。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全面推行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群众入股、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管理制度,通过种植、流转土地、务工、分红等形式带动群众增收,形成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户增收多赢局面。
    三、促进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新渠道
    某某是劳动力大市,全市有301万名农村劳动力。我们把促进就业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一体推进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
    1.强化技能培训:聚焦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精准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定制式”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近年来,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x万人次,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就业竞争力。
    2.加强就业服务: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市人社局官方直播间自2023年初开播以来,已直播推荐就业岗位5000余个,成为就业服务“新桥梁”。同时,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劳务协作,积极组织群众外出务工,今年以来,已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x万人。
    3.推动就地就近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一批服装加工、电子组装等企业,在乡镇、村建设就业帮扶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全市已建成就业帮扶车间x个,吸纳脱贫劳动力x人就业。鼓励返乡创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办企业、发展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就业。
    四、深化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1.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激发林业发展活力。全市已完成集体林地确权面积x万亩,发放林权证x万本。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等产业,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x万亩,产值达x亿元。
2.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对各类帮扶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