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有熟读三国的人士会反驳诸葛亮是徐州琅琊诸葛氏,虽然算不上门阀世家,但也算一方豪强。
而当时诸葛亮3岁母亲病逝,8岁父亲去世。后来在从父诸葛玄的照顾下,随他投奔荆州刘表,后来诸葛玄不幸身亡,诸葛亮只好“躬耕南阳”,“布衣”一说与其说是自谦,倒不如说是对当时自我情况的自嘲。
就像现如今的“小镇做题家”,最开始出来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认知,没有背景,没有资源,也找不到助力,只能“一题一题”地实现自己抱负的“布衣”。
而在我们后来人看来,孔明近乎神,能在群雄并起中,仿佛开挂一样地选择刘备,从而在史书上青史留名。
这也需要我们放进当时的形势中进行分析。
一、刘表

刘表和诸葛玄关系应该不错,不然也不会善待诸葛一族的遗孤们。
大姐嫁到了蒯家,二姐嫁到了庞家,而诸葛亮自己则娶了黄月英。
从姻亲关系上看,诸葛亮攀上了荆州世家,他可以管刘表叫姨夫,管蔡瑁叫舅舅,管蒯家叫姐夫,管庞家叫姐夫,黄家又是自己的岳丈。
然而,当地的察举制度导致肉少狼多,自己家的萝卜都还等着坑出来,利益分配还轮不到外来户诸葛亮身上。
二、孙权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虽然在东吴混地不错,然而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和江夏王黄祖是堂兄弟,孙坚就是死在黄祖手上。关系线这么一搭,诸葛亮也没办法奔往东吴。
三、曹操

曹操势力是颍川士的底盘,诸葛亮一个徐州的土著,荆州的女婿,去别人已经编织好的体系里面虎口夺食,自然是不可能如鱼得水,风生水起。
你看,蛰居隆中的诸葛亮遇上了还在艰苦创业的刘备,这么一通分析下来,皇叔成为了诸葛亮当时唯一的选择。

这从我们后来人的视角来看,诸葛孔明仿佛开了全图挂,对天下群雄不屑一顾,而唯独对当时寄人篱下的左将军青睐有加,几近于神。而实际上,刘备对人才求贤若渴,而诸葛亮又何尝不是只有这个选择。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有趣的视角:“做题家”诸葛亮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抓住了刘备这个“风口”,最终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而与之相反,还有位做题家—范进,久考落第,一朝金榜题名,竟然喜极而疯。

作为一个普通的乡村错题集,说了这些,愿各位能保持自我,能够成为抓住风口的诸葛亮,在自己的行业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莫要做那发了疯的范进,对曾经的过往弃之敝屣,恶臭不堪。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