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字成语大全四个字,航字成语大全四个字开头

周易系辞上》用伪托的孔子的话解释亢龙有悔”说:“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这其实是试图对《周易》进行儒家化解释和改造。

可是这个“亢”字历来是有争议的,《汉典》“忼[kāng]”字条解释说 “ 通‘亢’。极高。《说文?心部》:《易》‘忼龙有悔。’”《说文解字》“忼”字条却说:“慨也。从心亢声。一曰《易》“忼龙有悔”。……今俗别作慷,非是。”这两个解释互相矛盾。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忼”字条说:“忼之本义为忼慨,而周易乾上九忼龙,則假忼为亢。亢之引申之义为高,子夏传曰:亢,极也。广雅曰:亢,高也。是今易作亢为正字。许所据孟氏易作忼是,假借字也。”

究竟是“亢龙”还是“忼龙”,也没有争出个结果来。

再来看《周易系辞上》的解释,仅仅从“亢龙有悔”四个字看不出来含有无民无位的意思,所谓的无民无位都是从九六爻的卦爻位置推断出来,所谓推断其实就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可是把“亢龙”解释为高贵之龙,“亢”解释为高,这个看法几乎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五百多年。

这种解释是建立在象数和义理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周易集解》引王肃也说:“极高曰亢。”《康熙字典》对“亢”字有个新的解释:“又过也,愆[qiān]也。《易·乾卦》亢龙有悔。《正义》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又极也。《左传·宣三年》可以亢宠。”这个解释完全是在把“亢龙”解释为“高龙”之后,再次综合了各种历史解释而后,把“亢龙有悔”四字作为一个成语而给出来的一个新的解释。

种种看法都被闻一多先生否定掉了。闻一多研究《周易》,抛弃了象数和义理的理论基础,他主张“不主象数,不涉义理”,对传承几千年的经典解读不买账,离经叛道,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新看法。这完全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学术精神的。

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给出了一个迥异于其它的看法,他说:“亢龙即直龙”。可是对于闻一多先生的注解,数十年以后,高亨先生不认可,高亨先生在《周易古经今注》中说:“亢,疑借为沆[hàng]。说文:‘沆,大泽。’”可是好多人对这个解释还是不认同。因为高亨先生的解释自相矛盾,他在解释《乾卦》九四爻的时候说“龙本是水中动物。龙跃于渊,得其所之象。”照此理推测,现在龙居大泽,更应该 “得其所”,可是“有悔”,显然是不恰当。

闻一多先生、高亨先生的解释虽然不能令人信服和满意。可是他们的价值恰恰就在于对《周易系辞上》和王肃等注解的不认同。

“亢龙有悔”究竟是什么意思,至今仍然是个谜。那“亢”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我在《我把中国文化的天戳破了》和《龙的最初形象》两篇文章发布以后,“亢龙”的真实含义,几乎就要呼之欲出了。对《乾卦》的龙,绝对不能理解为动物,尽管古人曾经对许多不了解的自然现象有生物化的认识。可是《周易》的记载,却完全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当我们真正搞懂了《周易》以后,就会发现这才是《周易》一书的伟大之处。

“亢龙”,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汉帛书本作“抗龙”。前面已经提到《说文解字》说“一曰《易》‘忼[hàng]龙有悔’。”由此可以推断“亢”的原字字形和“抗”和“忼”十分接近,可见“抗”和“忼”都是误写误记,“抗”、“忼”都不是本字。而“亢”仅仅是原字的古体本字。马王堆汉墓帛书《二三子问》作“杭龙”。这个记录是我们解读“亢龙有悔”的无价之宝。《二三子问》共36行,约2500字,张正烺先生命名为《二三子问》,它的内容主要是以问答的形式,分别对乾、坤、鼎、晋、屯、同人、大有、谦、豫、中孚、少过、恒、解、艮、丰、未济等卦的卦、爻辞进行儒学化解释。可惜的是,何新研究《周易》,一生迷信帛书,却对《二三子问》的这个记录视而不见。至于廖名春研究《周易》,走了一条舔古主义路线,解释起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研究的心思根本没有沉静下来。“杭”与“抗”和“忼”字形十分接近。“抗”和“忼”都是对“杭”的误记。《二三子问》中记录的“杭”,古同航。例如,《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再例如,《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换句话说,“杭”和“航”是异体字。航龙,正是行进中的云龙卷。一个向大陆急速行进的大气旋,一个马上就会登岸的云龙,会带来重大的灾害,怎么可能不会“有悔”?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1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