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PPT课件:“三北”工程总体规划

三北”工程总体规划

  1978年,我国启动“三北”工程建设,建设期为1978—2050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已完成两个阶段、五期工程,实现营造林保存面积3174.29万公顷,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千米,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林草覆盖率分别提高到13.84%、39.63%,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铸就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三北”工程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求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为指导各地区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修编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治理,系统观念、联防联治,质量为先、绿色发展,量水而行、以水定绿,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更加注重“提质”、“兴业”、“利民”,着力优化治理格局,完善政策措施,巩固拓展建设成果,不断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三北”工程第三阶段共分三期建设。其中,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等三大标志性战役,促进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增加0.77个百分点(有关目标及任务基期均为五期工程末,下同),林草覆盖率达40.9%,67%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化土地综合植被盖度达22%。2031—2050年为七期、八期工程,其中,七期工程以全面巩固六期工程治理成果、持续提高关键地区植被盖度为主攻方向,八期工程以提质增效、整体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主攻方向。到2050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增加1.9个百分点,林草覆盖率达43%,可治理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沙化土地综合植被盖度达25%以上,退化草原和湿地有效修复,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沙尘天气、泥沙危害全面缓解,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明显提升,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二、战略布局
  工程建设范围涉及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65个县(市、区、旗,以下统称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13个师市,总面积448.6万平方千米,分为4个屏障建设一级区和30个二级区。
  (一)东部丘陵平原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1个县,涉及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太行山东麓等地,分为7个二级区。该区主要面临林分老化退化、林网缺损、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部分湿地萎缩、黑土流失等问题。
  主攻方向:加强东北平原生态综合治理和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加快退化草原、盐碱地、侵蚀沟和湿地治理,全面治理沙化土地,推进沙化耕地保护性耕作,保护恢复重要物种栖息地和生态廊道,加强冻土和黑土区保护。建设珍贵树种、特色林果和优质牧草基地。
  (二)北部风沙区。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宁夏8个省(自治区)162个县,涉及呼伦贝尔、科尔沁、浑善达克、毛乌素等沙地,库布齐、乌兰布和沙漠,阴山北麓等地,分为10个二级区。该区是我国沙尘传输的主要通道,主要面临风沙危害严重、局部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防护林衰退、湿地萎缩、珍稀物种栖息地受损等问题。
  主攻方向:打好防沙治沙标志性战役,加强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沙地治理和坝上、阴山北麓、贺兰山生态治理,构建防沙治沙体系。加强草原保护和退化草原修复,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强化土地盐渍化治理,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重要湿地保护。积极推行光伏治沙,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优质牧草和生物质能源。
  (三)黄土高原区。包括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6个省(自治区)195个县,涉及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等地,分为4个二级区。该区主要面临土壤侵蚀、植被分布不均衡、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等问题。
  主攻方向:加强黄河多沙粗沙区及十大“孔兑”、黄河宁蒙河段及周边山地丘陵、甘青黄土高原丘陵、渭河泾河流域、晋陕丘陵阶地等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建成保土蓄水屏障。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森林质量提升、禁牧轮牧、退化草地治理和矿山植被恢复,建设林草防护体系,加强湿地抢救性保护。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
  (四)西北荒漠区。包括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4个省(自治区)137个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3个师市,涉及祁连山、阿尔泰山、天山和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古尔班通古特、腾格里、库姆塔格等沙漠,分为9个二级区。该区主要面临流动沙丘和风沙危害严重、锁边林草带和林网缺损、冰川萎缩、水资源矛盾等问题。
  主攻方向:打好沙漠边缘阻击战,加强河西走廊沙化治理与绿廊建设,开展柴达木盆地、环塔里木、环准噶尔荒漠化治理,持续推进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生态治理。强化天然植被封禁保护,加快锁边林草带建设和林网改造,加强农牧交错带综合治理,推进重要河湖湿地和冰川保护,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科学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积极推行光伏治沙,有序发展特色林果、优质牧草及沙产业。
  三、战略任务
  (一)优化生态修复空间
  1.保护自然生态空间。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加强沙生植物保护和已治理沙化土地、水土流失区封育管护。将重点项目统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2.拓展生态治理空间。推进荒山荒坡荒沟、风沙源头、沙漠边缘、绿洲外围、农牧交错带、受损山体、宜绿废弃矿山植被建设,针对灌木林地、疏林地、迹地开展植被恢复和结构优化,促进森林覆盖率合理增长。
  3.扩大人居环境容量。实施见缝插绿、拆违建绿、留白增绿、立体绿化,开展庭院、农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及废弃闲置土地绿化。按标准建设完善铁路、公路、河渠两侧和湖库周边绿道绿廊。依法合规建设农田防护林,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
  (二)扎实推进系统治理
  4.系统治理沙化土地。强化区域联防联治,统筹治理沙漠边缘与腹地、上风口与下风口、沙源区与路径区,在主要风沙口和路径区构建点线面结合防护网络,在沙漠前沿和绿洲外围构筑乔灌草复合系统,依法划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对沙化耕地积极推行保护性耕作。
  5.科学建设防护林体系。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防护目标,合理配置林草植被,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防护林体系,实现多重效益。
  6.加强退化草原修复。科学划定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健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综合采取降低放牧强度、围栏封育、种草补播、清除毒害草等措施,恢复草原生态。
  7.强化湿地保护修复。以重要湿地为重点,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保障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遏制湿地萎缩,加强退化湿地、珍稀物种栖息地和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
  8.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源头、重要水源地、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预防,以及冻融侵蚀区封育保护和水力侵蚀治理,对适宜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对坡耕地集中区和侵蚀沟密集区开展专项治理。
  9.完善农田防护林网。以保护土壤耕作层、改善农田小环境为目标,充分利用道路、沟渠、田坎等空间,因地制宜推进平原、绿洲等重点区域林网建设。
  10.探索多元治理模式。创新推广产业治沙等模式,坚持生态优先、治沙为主,因地制宜推行光伏治沙,统筹相关产业布局,支持探索荒漠化防治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发展路径。
  (三)巩固工程建设成果
  11.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完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科学开展天然林修复,加快正向演替。
  12.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依据生态区位和主导功能,合理优化各级公益林范围,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森林质量和稳定性。
13.加快老化退化林更新修复。科学推进成过熟林更新,稳妥开展退化次生林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8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