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专题学习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汇编(14篇)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专题学习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汇编(14篇)

目录

1.跨时空对话抗战英雄时代浪潮中激荡青春回响 2
2.定格历史瞬间让伟大抗战精神永放光芒 5
3.高擎抗战胜利“火炬”照亮新时代“赶考路” 8
4.蘸墨“抗战精神”共谱“改革答卷” 11
5.定格历史瞬间让伟大抗战精神永放光芒 14
6.跨时空对话抗战英雄时代浪潮中激荡青春回响 17
7.蘸墨“抗战精神”共谱“改革答卷” 20
8.在“勿忘”与“铭记”中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23
9.从伟大抗战精神读懂“人民至上”的永恒密码 26
10.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29
11.读懂伟大抗战精神背后的此心不变 32
12.承风骨、闯险隘、开新局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35
13.触摸烽火印记读懂抗战碑刻里的精神密码 39
14.悟信仰、植情怀、勇实干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42
15.循迹山西之行让伟大抗战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45

跨时空对话抗战英雄时代浪潮中激荡青春回响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段时间来,阔步新时代,我借着书信、月光、博物馆里的物证,在一次次与您跨时空对话中,想告诉您,盛世中国山河锦绣,如您昔日所盼所愿,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信念坚定、志向高远,奋进拼搏、矢志不渝,必将接过您手中的“接力棒”,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激荡青春回响。
    这盛世里有您守护的“山河无恙”,激荡着许党报国的信念回响。“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这场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共伤亡3500多万人,战争的惨烈、苦难的记忆如烙印镌刻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里。一双“靰鞡鞋”,我仿佛听到了您在零下三四十度寒夜里跋涉的铿锵之音;一封“抗战家书”,我仿佛感受到了您以“小我”赴“大我”的坚毅笃定……每每回望历史深处,总为您的壮举而触动,您用血肉之躯筑成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拥抱如今的美好生活,我们分外珍惜,更觉使命在肩,我想告诉您,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再任人欺凌,这盛世里有您守护的“山河无恙”,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也坚定着许党报国的信念,争先恐后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带着您的理想继续奔跑。
    这征途上有您燃烧的“信念追求”,激荡着奋斗拼搏的精神回响。我知道,您从未真正离开。“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的坚定信念依然燃烧,“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志向追求永远动人,“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团结精神始终奔涌……80多年前,您在黑暗里播下的火种、在风雨中挺立的脊梁,今时今日,变成了我们在春风里拥抱的梦想、在困境中迸发的力量,您从未真正离开。今天,我想告诉您,这征途上有您燃烧的“信念追求”,您看啊,在乡村振兴的战场、在为民服务的前沿、在躬耕科研的阵地、在为国争光的赛场,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早已将奋斗拼搏的精神融进了传承的血脉中,站在时代的舞台,我们以挺膺担当之姿续写为民答卷、报国篇章,我们懂得,最好的缅怀不是流泪,而是努力成为像您一样的人,在这个时代写下“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与风采。
    这时代里有您追求的“万家幸福”,激荡着矢志为民的初心回响。风雨飘摇、危机四伏,您把危险留给自己,用担当护民心安。在马石山西麓掩护群众突围,您3次进出日军包围圈,解救1000多名群众,在第4次进入时,您毅然牺牲,用生命唱响了为民之歌;在陕北延安,您挥舞锄头、铁锹奋力开垦南泥湾,修渠引水惠民生,用汗水浇灌丰收的果实……守护万家灯火、追寻美好梦想,您用行动一次次告诉我们:奋斗是答案。今天,我想告诉您,这时代里有您追求的“万家幸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已将矢志为民的初心刻在了奋斗的足迹中,我们以青春为笔、以汗水为墨、以担当为纸,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卷轴上,书写着新的奋斗故事,迈步未来,我们将带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追求,力争在平凡岗位干出非凡业绩,主动投身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科研攻坚等重要领域,让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定格历史瞬间让伟大抗战精神永放光芒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的长卷中,总有一些瞬间如星辰般闪耀,照亮了民族前行的征途。那些脑海深处的记忆,不是褪色的过往,而是承载着力量的精神载体。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战火硝烟中的一幕幕一帧帧,在光影流转中触摸民族的精神根基、同频冲锋担当的信念和顽强,真正带着启示、带着力量,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奋斗篇章。
    定格舍身取义的瞬间,让许党报国的赤诚之心永放光芒。1941年秋,狼牙山五壮士的身影定格在了狼牙山顶峰,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他们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便毅然纵身跃下,他们的身影定格了“为了民族解放,向死而生”的坚定信念,他们也映照着无数战士在民族存亡时挺直脊梁选择“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群像。广大党员干部当从历史的一幕幕一帧帧中感受英雄气魄、同频“愿拼热血卫吾华”的追求和志向。我们虽身在和平年代,但要始终做到血性和魄力不能少、“落后就会挨打”的教训不能忘。我们当主动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前往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见风见雨中成长,真正用实际行动书写报国华章,在时代征程上定格动人的奋斗瞬间,喊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
    定格鱼水情深的瞬间,让矢志为民的担当精神永放光芒。烽火岁月,感人至深的一幕幕里总有人民群众的身影。1941年,八路军侦察员郭伍士奉命前往一线侦察敌情,在执行任务中身负重伤,沂蒙大娘祖秀莲冒死救助伤员,将他藏在山洞里,每日往返十几里山路送药、送饭、擦洗伤口,点滴浸润着“军民情谊比海深”的温度。正是千万民众用推车、扁担、草鞋,汇聚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磅礴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当用情重温动人瞬间,从一张张老照片里读懂穿越岁月永不降温的爱,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断,在工作和生活中,既要以躬身入局之姿走近群众、解决难题,更要以真情实感、无私奉献凝聚身边人,永远做到与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真正以心为桥连通彼此,以实干铺路连接闪光未来,让万家灯火永远流淌着欢乐与幸福。
    定格团结奋斗的瞬间,让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永放光芒。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书写了中国军民抵抗侵略的英勇篇章,更见证了中华儿女拧成一股绳的团结奋斗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在绝境中奋起的磅礴力量。同仇敌忾赴国难,众志成城卫山河。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无论是挺身而出展现“巾帼不让须眉”斗志的妇女自卫队,还是踊跃参军“为了守护每一个家园而战”的平山青年,无论是马本斋组建的回民支队,还是毅然决绝的八女投江……万众一心的瞬间,让我们看到了“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壮阔景象。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接稳历史的“接力棒”,永远拿出“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与昂扬,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以久久为功的决心、奋勇开拓的魄力、迎难而上的韧劲写下无悔答卷,真正让奋斗成为对历史最好的铭记。

高擎抗战胜利“火炬”照亮新时代“赶考路”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从烽火岁月到辉煌今朝,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孕育的伟大抗战精神,却从未有半分褪色,而是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灵的最深处。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承前浪、启后浪,高擎抗战胜利的三把“火炬”,点燃担当作为之光,照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赶考路”,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篇章。
    高擎“为有牺牲多壮志”的信仰火炬,照亮“斗志昂扬、披坚执锐”的“斗争之路”,砥砺拳拳赤子心。“信念如炬,九死未悔。”从“头可断、腹可剖,革命意志不可移”的铁血将军杨靖宇到“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的抗战将领左权;从“万丈深渊何所惧?冲天浩气化旃旌”的英勇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到“英雄奋战刘老庄,为国捐躯血气扬”的新四军“刘老庄连”……无数中华儿女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依靠必胜信念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党员干部要深刻体悟抗战英雄的斗争精神,传承至死不渝的红色基因,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科学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打磨斗争意志,为顽强斗争提供思想指南、注入真理力量。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摸爬滚打中不断磨炼攻坚克难的本领能力,锤炼舍我其谁的政治担当,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斗争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高擎“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初心火炬,照亮“念兹在兹、人民至上”的“为民之路”,厚植殷殷鱼水情。“新四军,新四军,你为人民死,人民得你生,大家来参军。”一首脍炙人口的民谣《白菜心》唱出了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百姓结下的鱼水深情,道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新四军在对敌抗争的艰苦环境中坚持人民至上,团结人民、依靠人民,终成燎原之势。重视民心向背是决定抗战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是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必然抉择。党员干部要不断夯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原则问题,时刻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做到站起来当伞,为百姓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人民鞠躬尽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以真抓实干的作风耕耘事业,以埋头苦干的吃苦精神浇灌事业,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高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火炬,照亮“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自强之路”,践行铮铮强国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打完子弹就上刺刀冲锋”的平型关大捷,到“以血肉之躯对抗精良装备”的百团大战;从“不惜用生命扑入火海”的台儿庄血战,到“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坚守孤城47天”的衡阳保卫战……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中,中国人民用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意志和力量,谱写了一曲民族独立、崛起、图强的壮丽史诗。如今,我们迎来了改革新征程,“深水”“浅滩”“暗礁”交替叠加,既绕不开也躲不过,必须愈难愈进、勇往直前。使命未竟,征衣不解。党员干部要始终以自强不息的奋斗姿态干事创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铆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闯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冲劲,在劈波斩浪中奋勇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毫不动摇地完成每一项改革任务,奋力实现既定目标,让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蘸墨“抗战精神”共谱“改革答卷”

    202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纪念日。在全面深化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今天,伟大抗战精神仍彰显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广大党员干部应以史为鉴,蘸墨“忠诚不渝”“实干担责”“为民奉献”的抗战精神,谱写“全面深改”优秀答卷,赓续中华民族伟大荣光。
    起笔“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革命理想,在厚植信念底色中勾勒“忠诚不渝”的“改革答卷”。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正是在“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旗帜感召下,杨靖宇以野草棉絮充饥战至最后一刻,王二小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引至包围圈,曾贤生虽气绝身亡然紧握武器屹立不倒,抗日英雄们视死如归,以实际行动捍卫着“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尊严荣誉,诠释着“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初心信念。唯有理想信念的坚定指引,方能为改革“巨轮”的航行指明方向。要疏通理想信念的“源头活水”,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和纪律规矩铸魂润心、淬炼意志,逐字逐句读,踏踏实实悟,切实把握理论精髓、汲取历史智慧、鼓足奋进斗志。要补足坚守正行的“精神之钙”,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中成为改革工作的坚定拥护者、坚决执行者、坚实捍卫者,不负先辈志愿答好“为党忠诚”之卷。
    着墨“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一往无前,在砥砺奋进姿态中晕染“实干担责”的“改革答卷”。回望历史,壮烈跳崖绝不乞降的狼牙山五壮士,建立十余个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李兆麟,靠一己之力组建威名远震游击队的刘震东……正是靠着四万万军民前仆后继投身革命,一寸寸守土、一枪枪御敌,才能击退侵略者,实现国家独立。立足当下,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波……全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勠力同心,取得了改革开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放眼未来,中华大地勃勃待发,正候全面深化改革“又踏层峰辟新天”。为此,要发扬“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永葆“你追我赶”的奋斗姿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以“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使命感,立足自身岗位,勇挑重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觉悟答好“笃行奋进”之卷。
    挥毫“一缕忠魂行去缓,十万百姓沿江送”的念兹在兹,在躬耕民生福祉中擘画“为民奉献”的“改革答卷”。面对战场的枪林弹雨,面对敌人的残酷无情,是“四万万人齐下泪”的念兹在兹,支撑着抗战英雄们保家卫国。在敌后战场,我军开辟了独具智慧的地道战、地雷战,创造了化整为零的麻雀战、游击战,发起了重挫敌军、扬眉吐气的“百团大战”,留下了“黑陶罐”“八路坟”“芦苇荡”的鱼水故事,无一不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生动注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之路上,要“知其所来”,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法宝,从人民的需求出发制定改革政策,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更要“明其将往”,把群众同不同意、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尺”,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答好“为民服务”之卷。

定格历史瞬间让伟大抗战精神永放光芒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的长卷中,总有一些瞬间如星辰般闪耀,照亮了民族前行的征途。那些脑海深处的记忆,不是褪色的过往,而是承载着力量的精神载体。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战火硝烟中的一幕幕一帧帧,在光影流转中触摸民族的精神根基、同频冲锋担当的信念和顽强,真正带着启示、带着力量,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奋斗篇章。
    定格舍身取义的瞬间,让许党报国的赤诚之心永放光芒。1941年秋,狼牙山五壮士的身影定格在了狼牙山顶峰,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他们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便毅然纵身跃下,他们的身影定格了“为了民族解放,向死而生”的坚定信念,他们也映照着无数战士在民族存亡时挺直脊梁选择“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群像。广大党员干部当从历史的一幕幕一帧帧中感受英雄气魄、同频“愿拼热血卫吾华”的追求和志向。我们虽身在和平年代,但要始终做到血性和魄力不能少、“落后就会挨打”的教训不能忘。我们当主动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前往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见风见雨中成长,真正用实际行动书写报国华章,在时代征程上定格动人的奋斗瞬间,喊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
    定格鱼水情深的瞬间,让矢志为民的担当精神永放光芒。烽火岁月,感人至深的一幕幕里总有人民群众的身影。1941年,八路军侦察员郭伍士奉命前往一线侦察敌情,在执行任务中身负重伤,沂蒙大娘祖秀莲冒死救助伤员,将他藏在山洞里,每日往返十几里山路送药、送饭、擦洗伤口,点滴浸润着“军民情谊比海深”的温度。正是千万民众用推车、扁担、草鞋,汇聚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磅礴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当用情重温动人瞬间,从一张张老照片里读懂穿越岁月永不降温的爱,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断,在工作和生活中,既要以躬身入局之姿走近群众、解决难题,更要以真情实感、无私奉献凝聚身边人,永远做到与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真正以心为桥连通彼此,以实干铺路连接闪光未来,让万家灯火永远流淌着欢乐与幸福。
    定格团结奋斗的瞬间,让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永放光芒。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书写了中国军民抵抗侵略的英勇篇章,更见证了中华儿女拧成一股绳的团结奋斗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在绝境中奋起的磅礴力量。同仇敌忾赴国难,众志成城卫山河。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无论是挺身而出展现“巾帼不让须眉”斗志的妇女自卫队,还是踊跃参军“为了守护每一个家园而战”的平山青年,无论是马本斋组建的回民支队,还是毅然决绝的八女投江……万众一心的瞬间,让我们看到了“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壮阔景象。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接稳历史的“接力棒”,永远拿出“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与昂扬,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以久久为功的决心、奋勇开拓的魄力、迎难而上的韧劲写下无悔答卷,真正让奋斗成为对历史最好的铭记。

跨时空对话抗战英雄时代浪潮中激荡青春回响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段时间来,阔步新时代,我借着书信、月光、博物馆里的物证,在一次次与您跨时空对话中,想告诉您,盛世中国山河锦绣,如您昔日所盼所愿,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信念坚定、志向高远,奋进拼搏、矢志不渝,必将接过您手中的“接力棒”,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激荡青春回响。
    这盛世里有您守护的“山河无恙”,激荡着许党报国的信念回响。“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这场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共伤亡3500多万人,战争的惨烈、苦难的记忆如烙印镌刻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里。一双“靰鞡鞋”,我仿佛听到了您在零下三四十度寒夜里跋涉的铿锵之音;一封“抗战家书”,我仿佛感受到了您以“小我”赴“大我”的坚毅笃定……每每回望历史深处,总为您的壮举而触动,您用血肉之躯筑成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拥抱如今的美好生活,我们分外珍惜,更觉使命在肩,我想告诉您,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再任人欺凌,这盛世里有您守护的“山河无恙”,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也坚定着许党报国的信念,争先恐后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带着您的理想继续奔跑。
    这征途上有您燃烧的“信念追求”,激荡着奋斗拼搏的精神回响。我知道,您从未真正离开。“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的坚定信念依然燃烧,“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志向追求永远动人,“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团结精神始终奔涌……80多年前,您在黑暗里播下的火种、在风雨中挺立的脊梁,今时今日,变成了我们在春风里拥抱的梦想、在困境中迸发的力量,您从未真正离开。今天,我想告诉您,这征途上有您燃烧的“信念追求”,您看啊,在乡村振兴的战场、在为民服务的前沿、在躬耕科研的阵地、在为国争光的赛场,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早已将奋斗拼搏的精神融进了传承的血脉中,站在时代的舞台,我们以挺膺担当之姿续写为民答卷、报国篇章,我们懂得,最好的缅怀不是流泪,而是努力成为像您一样的人,在这个时代写下“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与风采。
    这时代里有您追求的“万家幸福”,激荡着矢志为民的初心回响。风雨飘摇、危机四伏,您把危险留给自己,用担当护民心安。在马石山西麓掩护群众突围,您3次进出日军包围圈,解救1000多名群众,在第4次进入时,您毅然牺牲,用生命唱响了为民之歌;在陕北延安,您挥舞锄头、铁锹奋力开垦南泥湾,修渠引水惠民生,用汗水浇灌丰收的果实……守护万家灯火、追寻美好梦想,您用行动一次次告诉我们:奋斗是答案。今天,我想告诉您,这时代里有您追求的“万家幸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已将矢志为民的初心刻在了奋斗的足迹中,我们以青春为笔、以汗水为墨、以担当为纸,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卷轴上,书写着新的奋斗故事,迈步未来,我们将带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追求,力争在平凡岗位干出非凡业绩,主动投身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科研攻坚等重要领域,让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蘸墨“抗战精神”共谱“改革答卷”

    202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纪念日。在全面深化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今天,伟大抗战精神仍彰显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广大党员干部应以史为鉴,蘸墨“忠诚不渝”“实干担责”“为民奉献”的抗战精神,谱写“全面深改”优秀答卷,赓续中华民族伟大荣光。
    起笔“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革命理想,在厚植信念底色中勾勒“忠诚不渝”的“改革答卷”。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正是在“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旗帜感召下,杨靖宇以野草棉絮充饥战至最后一刻,王二小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引至包围圈,曾贤生虽气绝身亡然紧握武器屹立不倒,抗日英雄们视死如归,以实际行动捍卫着“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尊严荣誉,诠释着“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初心信念。唯有理想信念的坚定指引,方能为改革“巨轮”的航行指明方向。要疏通理想信念的“源头活水”,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和纪律规矩铸魂润心、淬炼意志,逐字逐句读,踏踏实实悟,切实把握理论精髓、汲取历史智慧、鼓足奋进斗志。要补足坚守正行的“精神之钙”,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中成为改革工作的坚定拥护者、坚决执行者、坚实捍卫者,不负先辈志愿答好“为党忠诚”之卷。
    着墨“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一往无前,在砥砺奋进姿态中晕染“实干担责”的“改革答卷”。回望历史,壮烈跳崖绝不乞降的狼牙山五壮士,建立十余个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李兆麟,靠一己之力组建威名远震游击队的刘震东……正是靠着四万万军民前仆后继投身革命,一寸寸守土、一枪枪御敌,才能击退侵略者,实现国家独立。立足当下,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波……全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勠力同心,取得了改革开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放眼未来,中华大地勃勃待发,正候全面深化改革“又踏层峰辟新天”。为此,要发扬“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永葆“你追我赶”的奋斗姿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以“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使命感,立足自身岗位,勇挑重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觉悟答好“笃行奋进”之卷。
    挥毫“一缕忠魂行去缓,十万百姓沿江送”的念兹在兹,在躬耕民生福祉中擘画“为民奉献”的“改革答卷”。面对战场的枪林弹雨,面对敌人的残酷无情,是“四万万人齐下泪”的念兹在兹,支撑着抗战英雄们保家卫国。在敌后战场,我军开辟了独具智慧的地道战、地雷战,创造了化整为零的麻雀战、游击战,发起了重挫敌军、扬眉吐气的“百团大战”,留下了“黑陶罐”“八路坟”“芦苇荡”的鱼水故事,无一不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生动注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之路上,要“知其所来”,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法宝,从人民的需求出发制定改革政策,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更要“明其将往”,把群众同不同意、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尺”,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答好“为民服务”之卷。

在“勿忘”与“铭记”中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伟大抗战精神,如巍峨的丰碑,矗立于民族记忆深处;如不熄的火炬,照亮伟大复兴征程。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勿忘”与“铭记”中厚植爱国情怀,擦亮公仆本色,淬炼拼搏意志,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篇章。
    勿忘浴血奋战,铭记赤诚忠心,厚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从腹内只剩草根树皮仍高呼“为了革命,我们要坚持到底”的铁血将军杨靖宇到“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的北国雄狮赵尚志;从“宁死也不做俘虏!”的投江八女到“万丈深渊何所惧?冲天浩气化旃旌”的狼牙山五壮士……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吾辈当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发扬“钻厚板”“凿深井”的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重点书目,在深学中筑牢信仰之基,在细悟中补足精神之钙,在活用中把稳思想之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勿忘鱼水深情,铭记为民初心,擦亮念兹在兹的公仆本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剪下半条被子给百姓”的红军战士到“沂蒙红嫂”用身体架起“火线桥”,再到“冒着炮灰给前线送水送饭”的支前群众,无不彰显着革命军队“心中装着百姓”的初心和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军队”的深情。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始终同人民群众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亦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将根须深深扎进人民的沃土。走进阡陌纵横的乡村田野,看看庄稼长势,问问作物收成,于阵阵稻香中了解农户的生产难题;进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瞧瞧生产进度,问问效益几分,于声声机鸣中掌握企业的发展瓶颈;深入热闹祥和的屋场院坝,唠唠家长里短,聊聊生活难处,于浓浓乡情中体察群众的急难愁盼,怀揣“一项一项抓推进,一件一件保落实”的决心,不断把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把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
    勿忘救亡图存,铭记斗争决心,淬炼闯关夺隘的拼搏意志。从“打完子弹拼刺刀”的平型关大捷到“肉搏冲锋夺高地”的台儿庄血战,从“血浸阵地不退却”的长沙会战到“死战不退守孤城”的衡阳保卫战……先烈先辈们以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必胜决心,在敌强我弱、缺衣少粮的情况下,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需要新担当。当今世界格局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已然迈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前行的道路绝非坦途,各类风险挑战接踵而至,曲折坎坷在所难免。面对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广大党员干部当以“不坠吾辈青云志”的魄力,勇闯改革开放“深水区”;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啃下科技创新“硬骨头”;以“滴水能穿石上岩”的恒心,解开基层治理千千结;以“夙夜匪懈谋发展”的毅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在一次次挑千钧重担、接“烫手山芋”的火热实践中,推动新时代党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从伟大抗战精神读懂“人民至上”的永恒密码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以“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团结奋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广大党员干部当步入历史深处追寻红色足迹,在深情回望中读懂“人民至上”的永恒密码,奔赴新的赶考路,真正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奋斗答卷。
    从军民共筑的“血肉长城”,读懂“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永恒密码。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人民的力量,将动员民众、组织民众、依靠民众视为争取抗战胜利最基本的条件。回望烽火岁月,一幕幕鱼水情深的画面让我们潸然泪下,从开垦南泥湾、修筑水渠润甘田的八路军,到一首《白菜心》歌唱的为老百姓奉献付出的新四军,从沂蒙红嫂用身体搭起的“火线桥”,到平型关大捷中群众自发为八路军送粮草、抬担架……无数事实深刻证明,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更生动展现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磅礴合力。广大党员干部当从重要史实中读懂“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在干事创业中用心校准“人民航标”,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导向,带着一片赤诚、满怀热情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真正做到永远与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用一生奉献书写“为了谁”的初心答卷。
    从舍生取义的赤胆忠心,读懂“为人民勇担当、愿奉献”的永恒密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抗日战争中,无数共产党员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挺身而出、慷慨赴死,无数无名英雄主动奔赴抗战第一线,用生命和热血诠释了“人民至上”的担当,用无悔和拼搏展现了“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大爱襟怀。在冰天雪地里孤身战斗数日,只吃草根、树皮仍然坚守阵地的杨靖宇将军;用行动践行“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的张自忠;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最终跳崖牺牲的“狼牙山五壮士”;“舍小家为大家”为守护万家灯火而战的左权……今天的党员干部,虽无需像先烈那样直面枪林弹雨,但“为民担当、为民奉献、为民奋斗”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当主动挑稳担子、冲锋一线,永远追求“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境界,用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
    从全民抗战的磅礴伟力,读懂“靠人民启新程、创伟业”的永恒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从根据地群众“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的家国大义,到妇女自卫队、马本斋组建的回民支队、踊跃参军的平山青年,每一个爱家园、爱祖国、爱民族的华夏儿女,身上都流淌着同样的血脉、都烙刻着同样的追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当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要主动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既要拿出舍我其谁的担当和魄力,主动去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做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硬核担当,也要搭建群众参与的平台,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升级等维度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真正绘就“同心圆”,携手奋斗向未来。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于历史长河中谱写了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谈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阐述全民族抗战的重大历史意义,强调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历史中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用心感悟革命先烈用生命传承下来的红色精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一往无前、劈波斩浪的澎湃动力,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夯实信仰根基,把忠诚熔铸为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回望民族危亡之际,无数革命先辈怀揣“愿拼热血卫吾华”的赤诚,在枪林弹雨中坚守对党的信仰。杨靖宇腹内只剩草根树皮仍高呼“为了革命,我们要坚持到底”,赵尚志带着满身伤痕重建抗日武装,左权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以热血和生命诠释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留下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如今山河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英雄风骨天地长存,唯有让忠诚成为行动自觉,方能在时代征程上校准航向,让党旗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弘扬苦难辉煌中孕育的伟大抗战精神,从中感悟全体中华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从中感悟我们党初心不改、一切为国为民的坚定人民立场,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把对党忠诚融入骨血、浸入灵魂,从根源上牢牢守住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前站稳政治立场,于风浪考验中坚定前行方向,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在乡村振兴的田野、科技创新的前沿、基层治理的一线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厚植奉献情怀,把初心转化为躬身为民的实干担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烽火岁月里,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鱼水情,恰是心中有民、心中有责的生动注脚。从帮助老百姓垦荒种地、救灾抗疫,解决华中人民实际困难的新四军,到开垦南泥湾、修渠引水惠民生,用生命保护群众粮食的八路军;从“沂蒙红嫂”用身体架起一座“火线桥”,到“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大义……这份军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穿越时空依然热烈滚烫、依然感人至深。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俯下身子、扎根基层,用心倾听群众呼声,精准体察民生冷暖,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无论是在乡村振兴中推动产业富民、环境整治,还是在城市治理中做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都需要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作为,勇于直面矛盾,善于破解难题,以钉钉子的韧劲和啃硬骨头的担当,在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和困难中践行为民初心,铺就通往幸福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强健清廉风骨,把自律锤炼为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环境中严守纪律、清正廉洁,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与凝聚力。“甘为民仆耻为官”“只见公仆不见官”是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清正廉洁作风的真实写照;“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律,筑就了抗日军民一心的铜墙铁壁。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廉洁自律,是纪律,是本色,是对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更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底线。广大党员干部要绷紧纪律之弦、筑牢作风之堤,在权力面前保持清醒,在诱惑面前坚守底线,不因“小恩小惠”破防,不为“人情面子”松劲,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使铁的纪律转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要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深刻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重要性,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锲而不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贡献智慧与力量,将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新的高度。

读懂伟大抗战精神背后的此心不变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年光阴,无法冲淡一个民族血与火的集体记忆;十四载烽烟,淬炼出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从白山黑水到中原大地,从太行山麓到琼崖海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阔史诗,最撼人心魄的力量之源,深植于“人民至上”的永恒真理之中。当硝烟散尽,回望那段同仇敌忾、气壮山河的岁月,广大青年要读懂伟大抗战精神背后的此心不变,不断汲取“人民至上”的磅礴伟力,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篇章!
    烽火家书里的抉择,此心是“为了谁”的初心如炬。历史的星空,常由无数个体的微光点亮。赵一曼烈士就义前写给幼子的绝笔信,“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寥寥数语,道尽了为人母的肝肠寸断,更昭示了为国为民甘洒热血的赤胆忠诚。在东北密林,杨靖宇将军战至最后一刻,胃里仅有草根棉絮,支撑他的是“驱逐日寇、光复中华”的坚定信念。这一封封浸透血泪的家书、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是万千中华儿女在“小家”与“大国”、“生路”与“大义”面前的生死抉择。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一代要永远铭记,我们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我们的一切力量,都来自人民;我们的一切胜利,都归于人民。要永葆赤子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矢志为民奉献的精神灯塔,始终心怀“为了谁”的初心宗旨,让初心如炬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熊熊燃烧。
门板桥上的民心,此心是“依靠谁”的凝心聚力。战争的伟力,蕴藏于民众的汪洋大海。百团大战中,正太铁路沿线百姓拆下自家门板架桥铺路,助八路军飞渡天堑;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演绎了超越血缘的母子深情;白洋淀的雁翎队员,驾轻舟出没芦苇荡,神出鬼没打击日寇;大后方的民众,节衣缩食支援前线,“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这拆下的门板、救命的乳汁、穿梭的轻舟、捐献的粮布,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民心向背最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8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