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事业编制干部培训班上的党课讲稿:强基固本铸担当破局攻坚立新功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县委组织部安排我以党课的形式,与在座的各位年轻干部作一次交心谈心。在座的各位,是我县干部队伍的未来和希望,尤其是去年通过公开选拔走上领导岗位、刚刚结束一年试用期的同志们,组织上对你们寄予了厚望。近期,县委组织部将对大家一年来的工作表现进行全面考核,这既是一次检验,更是一次新的检阅。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我深受触动和启发,真切地感受到我县青年干部队伍中确实是藏龙卧虎,大家有思想、有锐气、有干劲,这让我对我县干部队伍的长远发展充满了信心。
县委组织部举办这次培训班,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把优秀的年轻干部更早地纳入组织视野,系统地跟踪、培养和锻炼,为大家的成长进步铺路搭桥,为我县高质量发展储备充足的后备力量。在座的几十位同志,是组织上从全县干部队伍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代表。组织部给我提供了一份数据,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科级干部899名,但从年龄结构上看,存在着明显的断层隐忧:50岁以上的占了近三成,达到26.7%;而35岁以下的干部加起来还不到15%,其中30岁以下的更是凤毛麟角,仅有7人,占比不足1%。这组数据说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对我们而言,不是一道选答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其重要性、紧迫性不言而喻。大家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能够坐在这里,机会来之不易,肩上的担子也无比沉重。
今天,我想围绕“强基固本铸担当,破局攻坚立新功”这个主题,与大家交流几点思考和体会,希望能对大家今后的工作和成长有所裨益。下面,我讲六点意见。
一、自觉做锤炼党性的奋斗者,筑牢理想信念的“压舱石”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对年轻干部而言,工作经验、人生阅历相对不足,面临的考验和诱惑却无处不在,加强党性锻炼,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紧迫。一些年轻干部之所以“高开低走”、中途掉队,根子就在于党性修养这门“心学”没有学到家,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出了问题。因此,我希望大家首先要在锤炼党性上下一番苦功夫、真功夫。
(一)在理论学习中坚定政治信仰。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理论上学懂弄通,思想上才能拨云见日,行动上才能坚如磐石。大家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尤其要结合我们正在推进的工作,深入领会《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等纲领性文件的核心要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发展的举措。学习不能停留在“读过了”“看过了”,要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从而发自内心地认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融入血脉、铸入灵魂。
(二)在对党忠诚中做到言行如一。对党忠诚是具体的、实践的,不是空洞的口号。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坦荡真诚的人,讲真心话、办实在事。想让群众信服,首先要让自己信服;想感动群众,首先要感动自己。如果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对人一套、对己一套,讲的是言不由衷的话,做的是虚与委蛇的事,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又怎么能指望去团结同志、动员群众?大家要始终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归根结底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我们虽然通过个人努力取得了进步,但离开了组织的培养和平台的支撑,个人奋斗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任何时候都要把对党忠告、对党忠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品格,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挺身而出,决不能当政治上的“摇摆人”、行动上的“墙头草”。
(三)在服务人民中践行根本宗旨。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的根本立场。检验我们工作的最终标准,就是看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这几年,我县的发展实践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推进XX河流域综合治理,还是实施XX片区改造;无论是谋划XX文化旅游项目,还是建设XX产业基地,我们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出台,都始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都经过了反复的、审慎的、科学的论证,确保决策符合我县实际、顺应群众期盼。正因如此,这些工作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赢得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这提醒我们,身在基层,和群众的物理距离近了,更要拉近心理上的距离。要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决策办事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想一想,他们最盼什么、最愁什么,我们的政策会不会增加他们的负担,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实惠。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才能无往而不胜。
二、自觉做扎根基层的坚守者,深植干事创业的“基本盘”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群众是最好的先生。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基层一线是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的“练兵场”,是汲取智慧、锤炼作风的“大熔炉”。只有在基层这片沃土上深深扎根,才能汲取源源不断的营养,最终成长为一棵能够为群众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一)要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在乡镇工作了整整十年,那段岁月虽然艰苦,但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那种充实感和成就感,是在机关大院里体会不到的,也成为我一生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希望大家都能热爱自己的岗位,特别是奋斗在乡镇一线的同志们,要真正沉下去、融进去。我们很多同志本身就来自农村,我们的父母亲友很多也生活在田间地头,我们决不能因为岗位变了、身份变了,就忘了自己的“根”和“本”,忘了自己也是普通百姓。要常走农家路、常听农家言、常解农家难,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增进感情、获取力量。
(二)要珍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锻炼机会。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是考验干部能力最直接的“经验交流”。在座有几位从外地来的同志,比如XX、XX等同志,你们远离家乡和亲人,能够在我县这样一个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扎下根来,把宝贵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这片土地,这种精神本身就值得我们所有人尊重,组织上也一定会更多地关心、关注和关爱你们。希望大家把在基层工作看作是一种神圣的事业,而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这份事业的价值,不在于获得了多少物质回报,而在于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实在在地改变一个地方的面貌,提升一方百姓的生活品质。当看到我们负责的村庄道路更宽了、环境更美了,看到群众的腰包更鼓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那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水的。
(三)要练就“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过硬本领。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在这里,大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会处理许多“烫手山芋”。这个过程,正是大家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的关键时期。面对信访维稳、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等复杂局面,不能有畏难情绪,更不能当“甩手掌柜”。要敢于到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困难最突出的地方去打开局面。每一次成功化解矛盾,每一次顺利推动工作,都是一次能力的跃升。只有在一次次的摔打磨练中,大家才能真正百炼成钢,成长为组织靠得住、群众信得过的好干部。
三、自觉做锐意创新的开拓者,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如果我们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习惯于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用老办法应对新情况,就必然会在发展大潮中落伍掉队。年轻干部思想活跃、观念新颖、接受新事物快,正是我县推动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一)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藩篱”。破局,首先要破除思想上的“局”。大家要敢于向“不可能”说“不”,敢于对传统路径和惯性思维进行审视和反思。我县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力争达到6%,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特别是在XX制造、XX文旅等领域打造新的增长极。实现这些目标,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必须依靠创新来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大家要主动学习前沿知识,关注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思考如何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治理效能。譬如,在人社领域,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就业岗位?如何简化社保办理流程,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去谋划和推动。
(二)要善于探索破解难题的“新路”。创新不是异想天开,而是立足实际,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活动。当前我县在人才引进、产业升级、城乡融合等方面还面临不少瓶颈。大家身处工作一线,对这些“中梗阻”和“老大难”问题感受最深。希望大家不要满足于当一个“收发员”和“操作工”,而要做一个勤于思考的“研究员”和“设计师”。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大胆提出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组织上鼓励创新、支持探索,也会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大家能够甩开膀子、安心干事。
(三)要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生态”。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创新氛围的形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部门或单位的骨干力量,大家不仅要自己争当创新先锋,还要带动和影响身边的同事,共同营造一个敢想、敢试、敢闯的工作氛围。要鼓励大家围绕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开展“头脑风暴”,多提“金点子”,多想“好法子”。对于那些具有可行性的创新建议,要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支持,推动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创新活力在全县干部队伍中充分涌流。
四、自觉做精研业务的实干家,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
政治过硬是根本,能力过硬是关键。年轻干部有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这非常宝贵,但光有热情还不够,必须有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如果业务不精、能力不强,关键时刻就会“掉链子”,不仅会贻误工作,也会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
(一)要有“知识恐慌”的紧迫感。当今世界,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超乎想象。我们所从事的人社工作,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涉及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方方面面,每一项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新的政策法规不断出台,新的业务模式不断涌现,如果我们不加强学习,很快就会落伍,甚至可能因为对政策的一知半解而好心办了坏事。大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克服“本领恐慌”,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使自己成为本职工作的“活字典”、政策法规的“明白人”、服务群众的“多面手”。
(二)要下“术业专攻”的苦功夫。业精于勤,荒于嬉。要把研究业务、提升能力当作一种责任和追求。要发扬“工匠精神”,对自己经手的每一项工作、办理的每一个案件、服务的每一位群众,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要沉下心来,系统学习与岗位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业务流程,把政策的边界、操作的要点、执行的尺度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同时,眼光要放宽,不仅要懂本职,还要了解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干部,以适应新时代对干部能力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三)要走“实践出真知”的大路径。书本上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真正的本领要在实践中淬炼。大家要把工作岗位作为最好的学习平台,多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身边的老同志学习。要主动接“烫手山芋”,啃“硬骨头”,在处理复杂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要勤于复盘总结,对成功经验要提炼固化,对失败教训要深刻反思,真正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在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时,大家才能真正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展现出年轻干部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五、自觉做狠抓落实的行动派,当好善作善成的“实干家”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再好,如果不能落到实处,也是一纸空文。抓落实,是检验干部党性强不强、作风实不实、能力行不行的重要标尺。我们尤其要警惕和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能满足于开了会、发了文、作了批示,就算工作完成了。
(一)要树立“结果导向”的理念。工作干得好不好,不是看过程有多热闹,而是看结果有没有实效,群众有没有得到实惠。我们看一位干部,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今年以来,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根据最新统计,2025年1-8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了7.2%,我们把超过75%的财力都投向了民生领域。截至8月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达到6500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这些数字背后,凝结着全县上下的辛勤汗水,也体现了抓落实的成效。希望大家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要发扬“马上就办”的作风。抓落实,必须有雷厉风行的劲头。对定下来的事情,要闻令而动、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5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