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赴XX县调研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XX市赴XX县调研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8月15日,我和市里的几位同志一道,到XX县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专题调研。我们先后深入XX庄园、XX镇XX村易地搬迁安置点、XX乡XX村委会、XX乡集镇等地,实地察看了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农业水价改革、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情况,并与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和群众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目的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和大家一起交流思想、分析问题、明确方向,共同推动XX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总的来看,这次调研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我欣喜地看到,XX县的广大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新进展、新成效。无论是XX庄园作为行业标杆的持续创新,还是易地搬迁点群众“家门口”就业的幸福笑脸,都生动展现了XX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道路上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在此,我代表市委,向辛勤工作在XX县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结合这次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思,我讲几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聚焦产业升级,在推动“三大转变”中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引擎”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县域经济的命脉所在。XX县农业资源禀承赋优越,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和潜力。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资源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更不等于品牌优势。在调研中我反复强调,现阶段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全力推动实现从“有资源”到“有产品”、从“有优势”到“有品牌”、从“传统”到“现代”的“三个转变”。这不仅是战术层面的调整,更是战略层面的深刻变革。
    第一,要深刻把握“从有资源到有产品”的价值跃升。我们不能满足于做一个原材料的“搬运工”。以核桃和竹子为例,我们拥有丰富的种植资源,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卖核桃原果、砍伐竹子原料的初级阶段,那我们的农民就只能挣到产业链最底端的辛苦钱。XX村委会探索核桃初加工、发展竹产业的做法,方向是完全正确的。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下大力气研究市场需求,把田间地头的“第一车间”,与精深加工的“第二车间”、品牌营销的“第三车间”紧密连接起来,开发出更多像核桃油、核桃乳、竹纤维制品、特色竹编工艺品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沉睡的资源唤醒,把潜在的价值挖掘出来,实现“点石成金”的突破。
    第二,要深刻把握“从有优势到有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品牌就是航船的风帆和灯塔。XX庄园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柑橘的品质,更在于“XX”这个金字招牌所代表的质量标准、文化内涵和市场信誉。这是我们身边的最好教材。全县的柑橘产业乃至其他所有特色产业,都要向XX庄园学习。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在技术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种业开发等方面持续下功夫,巩固和提升我们的品牌形象。要学会讲好XX的品牌故事,将这里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匠心精神融入到品牌文化中去,让消费者不仅买到优质的产品,更能感受到产品背后的价值与温度。一个响亮的品牌,是开拓市场的“通行证”,也是抵御市场风险的“护城河”。
    第三,要深刻把握“从传统到现代”的根本性变革。我们讲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绝不仅仅是机械化,更是管理、技术、思维和模式的现代化。我们要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用现代科技为传统农业赋能。要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农业,通过大数据分析指导种植、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要构建现代化的流通体系,补齐农产品销售端的短板,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电商平台,让我们的优质农产品能够突破地域限制,及时、高效地链接到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市场,卖出好价钱。同时,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也是关键。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社,都要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二、强化龙头引领,在构建“联农带农”机制中夯实群众增收的“稳定器”
    龙头企业是引领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是带动群众增生致富的“发动机”。XX县的产业发展,必须牢牢抓住“引龙头、育基地、拓市场”这个关键。
    一方面,要精准招商“借船出海”。要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不能坐在家里等客商,要主动走出去,围绕我们的优势产业,瞄准国内外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我们的干部要成为懂产业、懂政策、懂市场的“行家里手”,要研究透彻企业的需求和痛点,提供“店小二”“保姆式”的服务,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引进一个好的龙头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更是先进的理念、管理模式和广阔的市场渠道,能够起到“引一产、带一片”的辐射效应。
    另一方面,要精心培育“本土舰队”。在积极引进外来龙头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育本土的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要加大对有潜力、有前景的本地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它们做大做强。XX庄园就是我们本土成长起来的标杆,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它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要深化和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龙头企业绝不能是孤立发展的“盆景”,而要成为带动一方的“风景林”。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将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龙头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营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共同体。我们在XX庄园看到,企业通过技术培训、统一标准、保底收购等方式,已经带动了全县超过1.2万户果农稳定增收,户均年增收超过3.5万元,这就是联农带农最生动的实践。我们要把这种成功的模式总结好、推广好,让更多的群众能够嵌入到产业链中,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三、筑牢发展根基,在统筹安全与发展中守住民生福祉的“生命线”
    发展是硬道理,但安全是硬前提。没有安全稳定的环境,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在调研中,我特别关注了两件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一件是水资源保障,另一件是地质灾害防治。
第一,要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实。水是农业的命脉。XX乡探索出的“自治农业用水模式”,我认为非常好,为山区农业乡镇破解用水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这项改革,看似是“水”的问题,实则是关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态保护和基层治理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把这项改革做活,使其发挥出多重效益。一要支撑产业发展,通过科学定价和精准计量,保障特色高效农业的用水需求,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二要促进资源节约,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广大用水户树立节水意识,从“要我节水”向“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4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