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政引领力的方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思政引领力在教育强国“六大特质”中居于首位,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引领性作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严峻复杂,青年学生思想观念更趋多样活跃。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提升思政引领力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应坚持多维发力、深耕细作,不断提升思政引领力,为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1.加强党的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关乎教育的性质,关乎教育的兴衰成败,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高校思政工作行稳致远的“定海神针”,是凝魂聚气、筑牢思想根基的核心,是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的关键。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必须强化政治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确保党中央关于思政工作的决策部署在高校落地生根。
健全制度机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深度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性质不变、立场不移、方向不偏、道路不改。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和促进各方通力合作,汇聚起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建立校地、校企合作机制,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思政教育。积极关注并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将地方的发展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思政教育教学中,完善家校沟通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目标同向、资源同聚、责任同担的育人共同体。
2.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主体能力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刻阐明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在于“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体现了优秀教师的崇高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铸魂强师的重要精神力量。
加强价值引领,提升育人情怀。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修养,引导广大教师坚定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执着于教书育人。强化价值感召,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加强理论学习、涵养高尚情操,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身正为范”的言行熏陶学生,用高尚人格传递价值观,做学生坚定信仰、爱党爱国的引路人,引领广大青少年自觉听党话、跟党走。
健全评价体系,提升育人能力。坚持正确的教师评价导向,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将立德树人实效作为核心指标,在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加大权重,引导教师自觉将价值塑造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加强教师思政素养和育人能力培训,深入挖掘和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营造尊师重教、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引导学生,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3.善用“大思政课”,优化资源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高质量推进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大思政课”是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格局再扩大、路径再拓展,其蕴含的大课堂、大师资、大平台等内涵,旨在打破传统思政课的时空边界与资源壁垒,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宏大格局,是实现思政课与时代同向、与实践同行的重要手段,是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的有效资源供给。只有将“大思政课”理念融入高校思政工作,才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丰富思政引领力的内涵,提升思政引领力的实效。
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打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思政课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依托红色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前沿、乡村振兴一线等丰富社会资源,建立一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精心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引导学生在广阔天地中认识国情、砥砺品格、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邀请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人物走进高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人事迹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创新意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平台,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提高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推动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构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成果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4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