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公司项目发展攻坚专题部署会上的讲话

在2025年公司项目发展攻坚专题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公司项目发展攻坚专题部署会,主题鲜明,意义重大。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回顾总结、分析形势的“诊断会”,更是一次统一思想、压实责任的“动员会”,还是一次聚焦问题、攻坚克难的“部署会”。主要任务是,全面复盘2025年上半年项目发展工作,深刻剖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动员公司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超常的决心和举措,坚决打赢下半年项目发展攻坚战,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视严峻形势,深刻认识项目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
    今年以来,公司上下紧紧围绕*上级公司的各项决策部署,将项目发展作为企业生存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和“生命线工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规划发展部门和各相关协同部门的同志们,顶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四处奔波,积极寻求项目资源,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此,我代表公司党委,向所有奋战在项目发展一线的干部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客观地、严肃地认识到当前项目发展工作面临的严峻态势和存在的巨大差距。刚才,规划发展部的负责同志已经通报了上半年的指标完成情况,数字是客观的,差距是现实的,问题是不容回避的。坦率地讲,上半年的成绩单与我们的预期、与上级公司的要求、与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存在着明显的落差。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上半年我们累计完成投资额*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38%;新增核准及备案容量*万千瓦,距离全年*万千瓦的目标相去甚远。部分重点跟踪项目,推进速度不及预期,有的甚至出现了停滞或被竞争对手反超的现象。这些情况,必须引起我们全体的高度警觉和深刻反思。
    究其原因,固然有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能源行业竞争空前激烈、优质资源日益稀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我们更应该从主观上、从自身上找问题、挖根源。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我们是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思想认识的深度和高度是否到位?是否真正将项目发展摆在了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推动?是否存在“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不够敏锐,对抢抓机遇的紧迫感不强?第二,工作举措的精度和力度是否到位?我们的一些工作部署是否还停留在“文来文往、会来会去”的层面?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和精度是否足够,对项目的技术经济性、政策符合性、潜在风险点的研究是否透彻?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解决的力度和效率是否达到了攻坚的要求?第三,协同作战的广度和效度是否到位?项目发展绝不仅仅是规划发展部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公司共同的责任。我们的内部协同机制是否顺畅高效?生产、技术、财务、法律等各个环节是否都能够主动靠前服务,形成了强大的攻坚合力?还是存在部门壁垒、推诿扯皮的现象,导致项目信息流转不畅、决策效率低下?第四,干部队伍的能力和作风是否到位?我们的发展团队是否具备在新形势下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把握机遇的过硬本领?是否发扬了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优良作风?面对困难和挑战,是迎难而上,还是畏缩不前?同志们,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在当前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项目发展就是我们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场券”,是我们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动机”,是我们保障职工福祉的“压舱石”。抓不住项目,我们就没有未来;抓不好项目,我们就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放眼*市的整体发展态势,2025年全市计划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达到600个省重大项目清单中*市也有6个项目入选,总投资额高达116.6亿元。这种蓬勃的发展势头,既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我们必须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姿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攻坚项目发展的任务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破解发展难题的实践中去。
    二、把握宏观大势,精准锚定服务国家战略的发展新航向
    做好项目发展工作,不仅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我们必须跳出企业自身的小圈子,站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大局的高度,去审视和谋划我们的发展方向。只有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我们的发展才能行稳致远。当前,我国正处于能源革命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国策这为我们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并主动融入这一宏大叙事。
    第一,要深刻把握“零碳园区”建设的政策风口。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标志着零碳园区建设从概念走向了国家层面的规范化实施。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文件,而是一个清晰的产业发展信号。文件对园区可再生能源占比、单位产值碳强度、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所在的*省也出台了《*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方案》,并计划到2025年建设10家以上的零碳(近零碳)园区。我们公司地处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周边拥有众多工业园区,更依托现有的供热用户资源,这为我们切入零碳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必须抢抓这个机遇,加强对相关政策的科学研判,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将我们自身的新能源开发能力与园区的绿色转型需求深度结合,从单一的发电项目开发,向提供“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零碳智慧能源系统的综合服务商转型。
    第二,要精准对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布局。国家正在大力推动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同时,对于东部负荷中心,分布式光伏、海上风电,以及与各种场景结合的“光伏+”项目,依然是发展的重点。*省作为经济大省和能源消费大省,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决心是坚定的。我们要善于从国家和省级的能源发展规划中寻找项目机会,既要敢于在大型基地项目中“揭榜挂帅”,也要善于在分散式、分布式项目中“精耕细作”。特别是对于储能项目,随着新能源占比的不断提升,其在电力系统中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我们必须加强对储能技术路线、商业模式和政策导向的研究,积极获取和布局储能项目资源,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抢占新的制高点。
    第三,要主动顺应能源体制改革的深化趋势。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隔墙售电”模式的试点,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的推广,都为我们的项目发展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空间。我们不能再用过去的“老眼光”看待今天的市场,不能仅仅满足于获得项目的开发权,更要关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创造。我们的项目发展团队,不仅要懂工程技术,更要懂电力市场、懂金融工具、懂交易规则,真正成为能够驾驭复杂市场环境的专业化队伍。
    总而言之,我们当前所从事的项目发展事业,绝非简单的企业经营行为,而是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我们必须把企业的发展蓝图与国家的战略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在贡献社会中实现价值,这既是我们的政治责任,也是我们最大的发展机遇。
    三、聚焦攻坚克难,以超常决心和举措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目标已经明确,方向已经指明,下半年的关键就在于“落实”二字。面对巨大的目标缺口和有限的时间,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必须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采取超常规的举措,以“攻坚”的姿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根据会议研究,我重点强调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面压实责任,建立“颗粒度”管控的攻坚作战体系。含糊不清的责任等于没有责任,缺乏量化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从今天起,我们必须彻底告别过去那种“大概齐”“差不多”的工作方式。要以结果为导向,建立一套清单化、可量化、可追溯的攻坚责任体系。具体来说:一是要成立项目攻坚专班。由公司主要领导挂帅,规划发展部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对每一个重点项目,都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明确“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机制。二是要制定“作战图”和“时间表”。要将全年剩余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月、每一周,分解到每一个重点项目、每一个关键环节,更要分解到每一个人。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务是什么,时间节点在哪里,完成标准是什么。三是强化过程督导和考核。要建立“周盘点、月分析、季总结”的动态跟踪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公司的督查考核要紧紧跟上,对推进有力、成效显著的要及时表彰奖励;对行动迟缓、贻误战机的要严肃问责通报。要让压力层层传导,让责任环环相扣,在全公司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攻坚氛围。
第二,坚持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2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