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今年来,县农业农村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相关会议精神和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小县六大”再突破、“八个奋力”干出彩战略部署,锚定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总目标,攻坚冲刺、狠抓落实,为争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我县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获省级优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获罗延发副市长批示肯定。今年以来,王浩书记、刘捷省长、王成副书记先后来新调研缩差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
一、亮点工作
(一)紧扣缩差共富,勇破传统路径制约
根据省市缩差文件精神,高质量谋划“1+1+1+10+X”县域缩差支撑体系(即1个工作构架图,1个实施方案,1个年度工作任务清单,10个工作载体及抓手,全面梳理可争取的综合类和条线类试点),成立县缩差工作专班,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做到全量承接、顶格落实。围绕“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中心工作,结合XX实际,谋划XX县天姥诗路·科创绿海发展轴,形成建设方案。
(二)守牢粮食底线,做优“土特产富”文章
聚焦山区丘陵种粮难题,按照宜粮则粮、宜油则油的原则,积极推进冬种春播。加快“土特产富”全链发展,发布XX县“1+4+N”乡村特色产业链发展体系,全力培育“一镇一亿元产业”。推动招商项目落地见效,有序推进循环农业产业园、素满香食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成功签约温氏肉鸡养殖项目。
(三)实施双轮驱动,推动茶业全链升级
围绕创建“龙井第一县”总目标,以?“名优茶精品化、新式茶工业化” 双轮驱动,提能茶产业全链发展。多渠道打造“禅茶一味 大佛龙井”IP,制定发布《XX县大佛龙井茶溯源标签管理办法》,今年来推广使用大佛龙井“三大防伪标签”27万余枚,举办茶事活动4场,开展品牌特装及推介4场,“大佛龙井”连续16年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前十。全力推进龙头项目-龙井茶供应链链主企业(九舟茶业)快速投产,铺开运营“茶保姆”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组建6支专业服务队伍,提供飞防、中耕、修剪、机采等服务,助力规模茶园主体实现高效管理。“浙农帮帮团”首个基层服务站点入驻“茶保姆”,获央广网报道宣传。“大佛龙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式通过国知局认定。
(四)创新预算管理,深化村级财务改革
聚焦村级财务刚性支出负担重、收支结构性矛盾突出、民生保障不足等堵点问题,创新实施村级财务预算管理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预算管理的办法》等制度文件,督促各村财务收支严格执行当年度财务预算计划,做到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XX县机制前置法化解村级债务案例入选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村级债务化解十大案例。
二、上半年总结
(一)稳粮护田保供,提质增效创优。一是稳粮扩油提升产能。全力推动双季种植,早稻生产实现近年来的突破。种业发展成效显著,选送两家企业的“浙樱粉1号”番茄分别荣获2025“绍兴好番茄”金奖与优质奖。栽培模式屡获殊荣,赤松茸栽培技术被央视《乡村振兴中国行》栏目采访,《山地茭白-茄子高效种植模式示范推广》获2024年度绍兴市农业丰收奖二等奖。二是加强农田建设保护。聚焦农田建设与改革,稳步推进“多田套合”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半年完成永久基本农田与高标准农田数据梳理,形成基础数据库。第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市级初步设计批复,进度和质量均居全市前列。三是保障“菜篮子”供应。持续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成农产品快速检测和抽样任务,检测合格率趋稳趋好。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加大农业执法和案件查处力度,安全事故、动植物疫情保持“零”发生。
(二)搭建平台载体,塑优产业链条。一是产业平台提能升级。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一季度新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4个项目已按计划开工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验收。加大农业招商力度,目前已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个。二是“土特产富”全链发展。茶产业发展提能升级,培育龙井茶供应链链主企业一家、精制企业1家、初制加工企业1家,提升县域茶叶初制加工能力和水平;通过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抖音等多元媒体矩阵发布精品茶推广视频,在《新华每日电讯》《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发布多篇新闻推送稿,阅读量超500万。光唇鱼产业提质增效,完成XX县蟠龙光唇鱼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建设项目验收。三是打造本土特色品牌。积极打造具有XX辨识度的本地品牌,XX白术、回山茭白成功入选浙江省第四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XX来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鲟鱼鱼子酱入选浙江省首批“土特产”新品名单。招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项目,提升光唇鱼养殖水平,打响“XX石斑鱼”区域公用品牌。以XX炒年糕、XX榨面为中心,结合省市农博会、各类美食节活动,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代表性的“碳水王国旗舰店”。
(三)统筹片区资源,激活发展动能。一是谋深谋实片区项目。全面梳理重点村及片区基础条件、资源禀赋、优势短板,明确主导产业和发展定位,规划“一片区一产业链”。申报省级重点村2个,入选市“三宜两富”重点村2个。二是有序推进“一事一议”项目。将“一事一议”项目与发展轴建设紧密结合,计划第一批“一事一议”项目优先保障重点村片区组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对2024年“一事一议”项目开展复核,上半年,已完成2024年项目全面复核。三是探索乡村运营多元模式。多渠道推广共富片区资源,指导乡镇(街道)招引乡村运营优秀人才,积极参加《2025浙江省乡村经营武林大会》,利用省级平台向全国发布我县共富片区优秀资源及招募意向,“梅棠雅集”、“东江十里”两大片区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亮相,目前已有多家团队与乡镇(街道)对接运营事宜。
(四)规范“三资”管理,“消薄提低”固本。一是壮大村集体经济。锚定2025年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60万元实现全覆盖,80万元和10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分别达到40%和25%以上目标,召开强村富民工作部署会,进行系统部署。收集“一村一策”,指导乡镇(街道)谋划更多特色增收路径。二是开展“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全面清查村级债务、闲置资产资源,完成287个村(社)及重点村债务的汇总分析,建立行政村村级闲置资产资源清单,全县面上召开部署会分层推进。三是助力“挂单奔中”。制定全县及各乡镇(街道)低收入家庭“挂单奔中”工作全年目标、推进计划等,深化“共性+个性”帮扶体系,加快共富工坊打造、公益性岗位开发、素食供应基地建设等帮扶举措,全力助推低收入家庭增收共富。
(五)深化“引育用留”,人才培育先行。一是健全培育机制。强化青年入乡“引育用留”全链条,整理汇编《XX大学生和青年创业创新政策》,推进15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建设,招引青年人才就业实习51人,开展技能培训服务和联农促富工作306人次。二是深化培训体系。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机构认定,认定省一类培训机构1家、二类培训机构2家、三类培训机构4家。三是育强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农创客队伍,新增培育农创客217人,组织开展农创客展示展销、农创客沙龙等活动5场,承办全省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会长交流会。完成省千名乡村CEO报名和初审,共49人通过初审,5人被浙江农林大学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录取,总数全市并列第一。
三、下半年思路
下半年,我局将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重要决策部署,以“担当作为挑大梁”的精神,敢为善为,务求落实,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切实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三季进”“全年胜”打下坚实基础。
(一)立标杆、抓落实,考核争先促发展。一是聚力抓好缩差重点。围绕省市年度缩差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按照“月调度、季分析、年总结”要求,以重点工作和关键节点任务完成情况为导向,加强对各项工作统筹协调。同时根据省级发展轴申报通知,全面做好申报准备,定期调度轴上项目落地情况,为争取列入省级发展轴且取得考核优秀奠定基础。二是聚势争创“神农鼎”。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牵头省市对县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调度、考核晾晒等工作。找准争先创优“跑道”,挖掘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亮点和正面典型,积极扩大影响力。三是聚焦提升关键指标。锚定“稳三进二走前列”更高目标,盯牢各项关键指标存量与增量变化,实现固优提中补短。
(二)守粮安、建良田,除险保安稳供给。一是扛稳粮食安全主责。结合县域实际,全方位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合理优化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力争完成粮油任务。千方百计扩大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种植,建设精品小京生基地,通过配套政策扶持、提供技术指导、开展良种选育等举措,保证油料任务完成。二是加大农田建设力度。依据多田套合现状调查,进一步细化图斑调查,确定提升资源潜力,紧扣时序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三是抓实农业生产安全。抓住农耕重要节点,围绕种子、农药、肥料等重要农资产品,开展农资打假集中执法行动,做好农业领域安全生产和风险防范工作,坚决守住安全生产红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覆盖率,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2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