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寄递渠道安全工作推进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寄递渠道安全工作推进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2025年上半年我市行业安全工作的总体形势,精准研判当前面临的风险挑战,并就下一阶段,特别是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的发言很有针对性,企业代表也交流了很好的经验,会前还组织实地查看了部分企业分拨中心,总体感觉大家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是深刻的,采取的措施是积极的。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当前寄递渠道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与复杂挑战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寄递渠道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市邮政快递行业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KOM。各企业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业监管部门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寄递渠道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安全生产的“基本盘”还不稳固,风险防控的压力依然巨大。根据*省应急管理部门通报,仅2025年上半年,全省就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43起,重大事故2起,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作为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的“血脉”和服务民生的“通道”,寄递行业连接千行百业、服务千家万户,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当前,我市寄递渠道的安全风险呈现出一些新的、更为复杂的特征,必须予以高度警惕。
首先,安全风险的叠加性与传导性日益凸起。我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邮政快递业务量持续高位运行,日均处理快件量数以千万计。如此庞大的体量,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安全基数。寄递网络作为一个高度开放和互联的系统,已经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上游制造业的产品质量问题、电商平台的违禁品销售问题乃至社会层面的矛盾纠纷,都可能通过寄递渠道这个“放大器”和“传导器”,演变为现实的安全风险。一个环节的疏漏,就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系统性的安全冲击。这种风险的叠加效应,使得安全管理的边界不断扩大,防范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其次,安全隐患的隐蔽性与突发性持续增强。随着技术的发展,违法犯罪分子利用寄递渠道从事不法活动的手法也在不断翻新。一些新型毒品、精神类药品被伪装成普通食品、特产进行邮寄,一些涉恐、涉暴、涉枪等违禁物品被拆分成零件分批寄递,其辨识难度极大,对一线安检人员和传统安检设备构成了严峻挑战。同时,行业内部的操作性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分拨中心场地设施老化、消防器材配备不足、电气线路铺设不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快件包装中夹带的锂电池、易燃液体等,在分拣、运输过程中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数量庞大的末端配送车辆,其交通安全管理也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这些隐患往往潜藏于日常操作之中,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再次,安全监管的艰巨性与长期性前所未有。面对海量的快件,如何确保每一件都得到有效监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尽管反复强调并大力推行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个100%”制度,但在实际操作层面,“重发展、轻安全”的思想依然在部分企业中存在。有的网点为了抢速度、降成本,简化验视流程;有的快递员对实名收寄要求执行不到位;有的安检员责任心不强,对*光机图像中的可疑物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外,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非标化、非标准化的寄递需求,为主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盲区和挑战。这些问题都说明,寄递渠道的安全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二、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思维,全面筑牢寄递安全防线
面对上述严峻复杂的形势,回避不是办法,懈怠更不可取。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运用系统思维,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
第一,必须压紧压实安全生产的责任链条,做到权责清晰、各负其责。安全工作的核心在于责任落实。责任链条出现任何一个“断点”,都可能导致整个安全体系的“塌方”。一要全面夯实企业的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各寄递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真正把安全视作企业的生命线,亲自抓、负总责。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等标准要求,加大安全投入,配齐配强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设备,完善从揽收到投递的全流程安全操作规程。要将安全责任分解到部门、到岗位、到人头,建立严格的内部奖惩和追责机制,确保安全要求在“最后一米”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二要切实强化部门的监管责任。邮政管理部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要敢于“唱黑脸”“当包公”。要摒弃“以罚代管”的简单思维,综合运用“四不两直”突击检查、交叉执法、约谈通报、信用评定等多种手段,保持监管的高压态势。要深入推进《邮政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罚,真正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形成强大震慑。三要广泛凝聚社会的共治责任。安全治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群众监督,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企业加强自律,共同维护行业安全生态。
第二,必须提档升级安全监管的技防水平,做到科技赋能、精准防控。向科技要战斗力,是破解当前监管难题的必由之路。一要坚决推动安检设备的更新换代。要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家《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等政策要求,引导和支持企业淘汰老旧、低效的安检设备,全面配置符合《邮件快件智能*射线安全检查设备技术要求》等最新技术标准的新型智能安检机。新设备不仅识别率更高,还能有效降低一线安检员的劳动强度和误判率。二要加快智能安防系统的深度应用。要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安检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对*光机图像进行智能判读和辅助报警,变“人眼识别”为“人机共判”。要在分拨中心、营业网点等关键场所,普及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并与大数据平台对接,实现对异常行为的自动识别和预警。三要全力构建信息互联的预警屏障。要借鉴“快件铁路运输安检数据交换规范”的经验,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寄递安全信息平台。将各企业安检设备的数据实时接入,实现安检图像、收寄件人信息等数据的汇聚与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识别高风险快件、高风险寄件人,实现从“大海捞针”式的被动防御,向“精确制导”式的主动预防转变。
第三,必须刚性执行寄递安全的核心制度,做到令行禁止、守牢底线。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任何时候都不能在制度执行上打折扣、搞变通。“三个100%”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是保障寄递渠道安全的基石,是法律法规的刚性要求。必须旗帜鲜明地向全行业重申,无论业务多忙、压力多大,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制度都必须100%执行到位。对任何形式的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必须立即停业整顿,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规范化管理是常态长效的保障。要严格依据《邮政业寄递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从禁寄物品目录的张贴宣传,到安检标识的规范使用,再到可疑快件的处置流程,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标准、有规范、有记录,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应急处置是守住底线的关键。必须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各企业要针对火灾、暴恐、违禁品泄漏等各类突发事件,制定详尽、可操作的应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