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XX乡镇综治中心2025年上半年运行情况报告

XX区XX乡镇综治中心2025年上半年运行情况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XX乡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乡镇综治中心作为推进平安建设、化解社会矛盾、服务人民群众的前沿阵地。2025年上半年,本乡镇紧紧围绕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实战化建设目标,不断健全运行机制,整合多方力量,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现将上半年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架构与人员配备情况
  (一)中心规范化建设基础扎实
  如来 写作 网原创▲文章
  XX乡镇综治中心严格遵循上级部署的“五有五规范”建设标准,全面实现了“有固定办公场所、有专业工作人员、有健全工作制度、有必要办公设施、有稳定经费保障”的基本要求。中心整合了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设立了综合协调室、矛盾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站等功能分区,为一站式接收、一条龙调处、一揽子解决群众诉求提供了坚实的物理载体与制度保障。在村级层面,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下设村级综治中心(站),构建了乡级统筹调度、村级主战主调的二级阵地网络,确保群众能够“说理有处去”,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二)核心队伍构成多元专业
  为确保综治中心高效运转,XX乡镇着力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专业化工作队伍。
  一是在专职人员配备方面,乡镇综治中心目前配备专职工作人员5名,其中包括1名中心主任与4名业务骨干,负责日常运行、信息汇总、案件分流与综合协调。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3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他们均具备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或法律专业背景,常驻中心开展矛盾调解工作。
  二是在网格力量整合方面,全乡划分了23个综合网格,配备了60名网格员与157名联户长。这支队伍作为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承担着信息采集、隐患排查、政策宣传与简易纠纷先行调解的基础性职责。
  三是在专业力量引入方面,乡镇积极推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通过与XX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为全乡13个行政村配备了法律顾问,实现了法律服务在基层的全覆盖。法律顾问每周定期到中心“坐诊”,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并深度参与重大复杂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
  二、矛盾纠纷全周期管理机制运行情况
  XX乡镇综治中心致力于构建一套从事前排查预警到事中调处化解,再到事后跟踪回访的全周期、闭环式矛盾纠纷管理体系,确保各类风险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
  (一)“网格化+信息化”前端排查机制
  中心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在矛盾排查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架构,全乡60名网格员每日在责任网格内开展巡查走访,重点围绕婚恋家庭、邻里关系、土地山林、劳资债务等领域,动态排查潜在的矛盾纠纷。排查发现的线索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上报至乡镇综治信息平台,平台对信息进行自动汇总、初步分类。此举改变了以往被动等待群众上门反映问题的模式,实现了对风险隐患的主动发现与源头预防。截至2025年8月底,通过网格排查上报的各类矛盾纠纷线索占总受理数的70%以上,前端发现能力显著增强。
  (二)“分级分类”动态预警机制
  为提升矛盾纠纷处置的精准性与时效性,XX乡镇综治中心探索建立了“蓝、黄、红”三色分级预警机制。
  蓝色预警:指事实清楚、权责明确、争议不大的一般性矛盾纠纷。此类纠纷由网格员、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村级层面就地化解,乡综治中心负责线上指导与备案。
  黄色预警:指涉及人数较多、案情较为复杂、可能存在激化风险的矛盾纠纷。此类纠纷启动“乡村联动”机制,由乡综治中心牵头,指派专职调解员或邀请法律顾问介入,协调相关职能站所共同参与调解。
  红色预警:指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重大安全隐患的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此类纠纷立即上报区级有关部门,并由乡镇主要领导包案负责,成立工作专班,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事态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该机制,实现了对矛盾纠纷的精准研判与梯次应对,有效防止了小矛盾拖成大问题。
  (三)“多元联动”协同化解机制
  中心秉持“大事共议、实事共办、难事共解”的原则,积极构建内外联动、多方协同的“大调解”格局。对内,中心整合了派出所、司法所、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社会事务办等乡镇内部力量,建立了定期会商与信息共享制度。对于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复杂纠纷,由综治中心发起“吹哨”,相关部门协同“报到”,组建临时联合调解小组,进行集中会诊与合力攻坚。对外,中心充分发挥“乡贤”、老党员、老干部等本土力量的“熟人”优势,邀请他们参与调解,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讲道理、用乡土人情解心结,提升了调解的亲和力与实效性。今年以来,乡、村两级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40起,成功化解135起,化解率达到96.4%,初步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成讼”的良好局面。
  三、多元对接机制运行成效
  为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和警情发生,XX乡镇综治中心积极探索,不断深化“诉调对接”与“警调对接”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诉调对接”机制深化司法协同
  中心与XX区人民法院建立了常态化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对于进入诉讼程序的适宜调解的民商事案件,法院在立案前或诉讼中,经当事人同意,可委托或委派至乡镇综治中心进行先行调解。中心接到委派案件后,由专职调解员或特邀调解员在规定时限内组织调解。调解成功的,由中心出具调解协议,并引导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此举不仅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加经济、便捷的纠纷解决渠道。根据不完全统计,部分地区通过该机制,民商事一审受理案件数下降幅度超过15%。参照此趋势,预计本乡镇经由“诉调对接”机制,能有效分流约20%的民事诉讼案件,调解成功率可达70%以上,极大地缓解了基层法庭的办案压力。
  (二)“警调对接”机制前移治理关口
  中心与辖区派出所紧密协作,建立了“警调对接”联动平台。对于派出所在处警过程中遇到的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警情,如情节轻微、尚不构成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处警民警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将警情信息和当事人引导至乡镇综治中心进行调解。中心调解员及时介入,开展情绪疏导与矛盾化解工作。这一机制将大量可能转化为治安案件甚至刑事案件的纠纷,成功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借鉴先进地区经验,通过“警调对接”机制,治安案件发案率可实现有效下降,调解成功率普遍高于80%。上半年,本乡镇通过该机制成功化解了30余起因邻里口角、经济往来等引发的纠纷,有效避免了多起“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四、专业化队伍建设与管理
  社会治理的根基在于人,XX乡镇始终将队伍建设作为提升综治中心核心战斗力的关键。
  (一)专职调解员队伍管理与赋能
  乡镇对3名专职调解员实行规范化管理,明确其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与考核标准。为提升其专业素养,建立了“调解+普法”的工作模式,要求调解员在每起纠纷化解后,同步向当事人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同时,定期举办“调解案例交流会”,组织调解员复盘典型案例,分享“耐心听诉求、依法摆道理、用情拉近距离”等实用调解技巧,推广可复制的基层调解经验。上半年,已累计开展交流会6次,有效提升了调解员的实战能力。
  (二)网格员队伍管理与激励
为确保网格员队伍履职尽责,乡镇制定了详细的网格员管理考核办法,将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简易纠纷的化解成功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并与绩效奖励挂钩。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政策、沟通技巧、信息系统操作等,上半年已组织集中培训4次,参训人员覆盖全部网格员。通过“以考促学、以奖促干”,充分调动了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夯实了基层治理的第一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1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