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师节讲话
大家好!今天,我们站在金秋九月的门槛上,迎着初升的朝阳,隆重举行新学年的开学典礼,同时,也以最崇高的敬意,庆祝即将到来的第41个教师节。此刻,校园里洋溢着久别重逢的喜悦,也涌动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优秀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刚刚加入我们大家庭的新同学、新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向每一位为学校发展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教职员工,致以最深的敬意!
暑假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有人在书海中沉淀,有人在旅途中开阔眼界,有人在实践中锤炼本领。而我们的校园,也在悄然变化:新教学楼拔地而起,智慧教室焕然一新,图书馆的藏书更加丰富,运动场的塑胶跑道闪着阳光的光泽。这些,不仅是硬件的升级,更是我们对“教育现代化”最真切的回应。它提醒我们:教育,从来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奔流不息的江河,唯有与时俱进,方能奔涌向前。
今天,我们不仅迎来新学期,更迎来第41个教师节。41年,是几代教育人用青春与热血书写的史诗。从“黑板+粉笔”的传统课堂,到如今“AI+大数据”的智慧教育探索;从“一卷定终身”的单一评价,到“五育并举”的多元成长路径——教育的形态在变,但教育的初心从未改变:立德树人,启智润心。
老师们,你们是这场变革中最坚韧的基石。你们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灵魂的塑造者。我曾无数次在清晨看到你们提前到校的身影,在夜晚看到你们伏案批改作业的灯光。你们在讲台上挥洒汗水,在实验室里严谨求真,在运动场上呐喊助威,在心理辅导室里温柔倾听。你们用一堂堂课,点燃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用一次次谈心,抚平了少年成长的迷茫;用一份份教案,编织着未来的希望。
今天,我们表彰的优秀教师,正是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中,有深耕讲台三十载、桃李满天下的“老黄牛”;有锐意创新、引领教学改革的“弄潮儿”;有扎根乡村、用爱点亮希望的“燃灯者”;也有初出茅庐、却已崭露头角的“后浪”。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坚守,更是一次勇敢的突围。
在此,我想分享三个“教育之问”,与诸位共勉。
第一问: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是只会答题的“考试机器”?还是拥有健全人格、独立思考、社会责任感的“完整的人”?答案不言而喻。我们要培养的,是能适应未来、创造未来的人。他们应具备:批判性思维——不盲从,能辨析;创新能力——敢质疑,善求新;合作精神——懂共情,会协作;家国情怀——知来处,明去向。这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智慧,涵养品格。
第二问:技术浪潮下,教师的角色如何重塑?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新技术正深刻改变学习方式。有人担忧:教师会被取代吗?我的回答是:不会被取代,但必须被超越。机器可以批改作业、推荐习题,但它无法替代教师的眼神交流、情感共鸣和价值引领。未来的教师,应是“学习的设计师”“成长的引路人”“心灵的对话者”。我们要善用技术,但更要坚守“人”的温度。让技术成为翅膀,而非枷锁;让课堂成为思维碰撞的“道场”,而非信息灌输的“工厂”。
第三问:教育的公平与卓越,如何兼得?
我们追求卓越,但绝不以牺牲公平为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0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