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单位关于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工作情况报告

XX单位关于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工作情况报告
    自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启动以来,XX单位在国资监管机构的统一部署下,紧密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目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本报告旨在系统梳理2024年1月至2025年8月期间,单位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的主要工作、实践探索与初步成果。
    一、把握改革新阶段的战略要求,系统谋划总体布局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愈发凸显。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在圆满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基础上,承上启下的关键部署,标志着国企改革进入了使命驱动的新阶段。单位深刻认识到,此轮改革的核心在于推动国有企业在功能定位上更加精准,在治理体系上更加成熟,在发展动能上更加强劲。
    为此,单位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中央关于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及《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要求,立足国家对国有经济的整体规划,对标“1+N”政策体系,确立了以“服务国家战略、优化资本布局、完善现代治理、强化创新驱动”为四大支柱的改革工作总思路。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已达371.9万亿元,2024年营业总收入达84.7万亿元,利润总额达4.35万亿元,这充分说明国有经济的“压舱石”作用日益巩固。在此背景下,单位的改革工作更加注重从全局审视自身定位,将企业发展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在具体推进上,单位建立了改革任务总台账,将上级下达的改革要点与单位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和路线图。至2024年末,全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单位紧跟步伐,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均按计划节点有序推进,为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高质量完成全部改革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调整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是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单位坚决贯彻落实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围绕发挥国有经济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战略功能,开展了一系列深刻的布局调整工作。
    (一)明确资本投向,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单位严格遵循国有资本“三个集中”的原则,即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在投资决策中,单位设立了战略引导型项目评估体系,优先支持能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的重大项目。通过系统梳理存量资产与业务,单位明确了主责主业边界,制定了非主业、非优势业务的有序退出计划,将回收资金与增量资本集中投向更具战略价值的领域,有效提升了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二)推动产业焕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单位积极响应并深入实施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一方面,大力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升级。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化生产线和能效管理系统,单位下属的传统制造板块在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和绿色低碳水平上均实现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前瞻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单位专门成立了战略投资部门,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技术、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领域,通过股权投资、产业基金、孵化培育等多种方式,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特别是,单位全面启动了“AI+”专项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研发、生产运营、客户服务及内部管理等各环节的深度融合与赋作用,旨在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三)深化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
    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协同水平,单位按照“一业一企、一企一业”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内部资源整合与外部战略性重组。在内部,对业务同质化、产业链关联度高的子公司进行合并重组,减少了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形成了业务更加聚焦、优势更加突出的专业化子集团。在外部,单位积极寻求与产业链上下游、跨行业的优秀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与股权融合,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获取关键技术、核心资源和市场渠道,实现了国有资本形态的转换和价值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在关键领域的影响力与控制力。
    三、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升企业治理效能
    完善的治理体系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基础。单位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着力在“两个一以贯之”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提升现代治理能力。
    (一)深化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
    单位持续巩固和深化董事会建设,确保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引入更多具有专业背景和市场经验的外部董事,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与独立性。同时,全面梳理并落实董事会各项职权,尤其是在中长期发展决策、经理层成员选聘、重大投融资等关键事项上,确保董事会能够依法合规、高效行权。配套建立的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厘清了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形成了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全面推行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组织活力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是改革的关键所在。单位在所属各级子企业中,全面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构建起真正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截至目前,单位所属企业已全面实现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这一数据与全国98%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子企业已建立该制度的水平保持同步。通过签订岗位聘任协议和经营业绩责任书,“岗位凭能力、收入凭贡献”的导向深入人心。同时,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在部分市场化程度高的子企业中,通过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运营效率。
    (三)加强全链条创新体系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单位深刻认识到,国有企业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科技创新中担当主力军。为此,单位着力构建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建立高水平研发平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等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同时,大力弘扬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干部员工撑腰鼓劲,营造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提升产品品牌价值创造力提供了不竭动力。
    四、探索建立战略使命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履行特殊使命
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是本轮改革的一项重大创新,旨在引导国有企业超越单纯的经济效益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单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9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