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委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XX市委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二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结分析当前我市污染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与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的紧迫任务,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刚才,我们共同观看了《2024年XX省XX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警示片》,片中揭示的问题触目惊心、发人深省。我们还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X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指示批示“10件事”的核心要义以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的具体要求。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的同志通报了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总的来看,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回顾总结、分析形势的“诊断会”,更是一次直面问题、压实责任的“部署会”,也是一次吹响号角、全力冲刺的“动员会”。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这不仅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热切期盼的内在要求。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与正视差距并重,客观研判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复杂形势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发展的突出位置,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绿色基础。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根据《XX白族自治州2024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4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令人鼓舞的100%,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为16.9微克/立方米,全市6项主要污染物年均值和相应特定百分位数浓度均达到或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要求,其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部分指标更是达到了一级标准。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全市各级各部门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是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结果。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我们围绕XX湖的保护治理,持续推进流域综合整治,水质总体保持良好,为守护好这片“高原明珠”作出了不懈努力。这些成绩的取得,增强了我们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刚才观看的警示片,就是一记响亮的警钟。片中曝光的个别地区和企业环境意识淡薄、主体责任缺失、整改措施不力等问题,虽然不完全发生在我市,但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我们必须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我们必须深刻反思,这些问题在我市是否存在?是否存在类似风险隐患?我们的一些工作是否还停留在表面,未能触及深层次矛盾?
    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挑战同样不容小觑。一是重点领域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在大气方面,虽然优良率达到100%,但臭氧污染在特定时段已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表明我们的大气污染治理已进入精细化、复合型治理的新阶段,对我们的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水环境方面,XX湖流域的保护治理正处于从“抢救性治理”转向“预防性保护”的关键时期,农村庭院排水户的全面彻底整改、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生态缓冲区的严格管控等,每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源文件)。特别是《XX白族自治州XX湖保护管理条例》中关于生态保护缓冲区内建设活动的严格限制,如何平衡好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关系,考验着我们的执政智慧和能力(源文件)。在土壤环境方面,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工作尚在起步阶段,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增风险并存,任务繁重。
    二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从上级督察反馈和我们自查自纠的情况看,部分问题的整改还存在“纸面整改”“敷衍整改”的现象。有的单位对整改工作的艰巨性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和侥幸心理;有的整改措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从根源上建立长效机制;有的整改进度滞后于时间节点要求,整改质量有待提高。必须明确,督察整改是一场严肃的“政治大考”,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懈怠。
    三是责任体系和工作合力仍需夯实。少数部门和乡镇(街道)还存在“环保是生态环境部门的事”的错误观念,“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压力传导还不够到位,存在上热下冷、层层递减的现象。部门之间联防联控、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的机制还不够顺畅,未能完全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因此,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为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更要为面临的挑战感到警醒。要坚决克服盲目乐观、松劲歇脚的思想,以“归零”的心态、“冲刺”的姿态,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把问题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制定得更周密一些。
    二、深化思想与提高站位同步,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生态环境保护,本质上是政治问题,是对我们执政理念、发展方式、责任担当的深刻检验。做好这项工作,首要的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第一,必须从“国之大者”的高度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十个坚持”原则,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等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学习总书记关于XX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就是要深刻理解XX市作为XX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所肩负的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源文件)。保护好XX市的生态环境,不仅仅是地方性事务,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具体行动。全市各级干部要反复学、深入悟,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州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血液、铸入灵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必须从践行宗旨的高度认识污染防治的民生属性。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过去的“盼温饱”到现在的“盼环保”,从过去的“求生存”到现在的“求生态”。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是一场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民心工程。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让市民能够呼吸上更清新的空气、喝上更洁净的水、享受更宜居的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把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诉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回应民生关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三,必须从依法行政的高度理解环保责任的刚性约束。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进入了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新阶段。特别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的出台,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具体化、制度化。规定明确了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负有直接责任,班子其他成员在分管工作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这就意味着,生态环境保护不再是“软任务”,而是“硬指标”,干好是本职,干不好就要被问责。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学习、逐条对照,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那份责任,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决不能把规定当成一纸空文,必须以铁的纪律、铁的手腕,推动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在XX市落地生根。
    三、聚焦重点与系统治理并举,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跃升
    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最终要落脚到行动上。下一阶段,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既定目标,聚焦突出问题,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各项整改任务。
    第一,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一要全力守护“XX蓝天”。在现有良好基础上,必须向更高水平迈进。要持续深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对重点排污单位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管措施。要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加快高排放老旧车辆的淘汰更新,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要加强扬尘精细化管控,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要求,强化道路扬尘和裸露地块的治理。同时,要加强对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协同控制,科学应对,精准施策,确保空气质量持续领跑。
二要全力保卫“XX碧水”。XX湖的保护治理是重中之重,是绝对不能退让的生态红线。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快推进XX湖流域农村庭院排水户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9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