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关于2025年上半年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情况报告

XX镇关于2025年上半年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情况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XX镇党委、政府于2025年上半年,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本次行动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为总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结合,通过全员动员、上下联动、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举措与实施情况
    本次综合整治行动紧密围绕“清脏、治乱、防污、除荒”四大核心任务,系统性、全方位地推进各项工作,力求实现环境面貌的根本性改观。
    (一)聚焦“清脏”全域净化提升环境基底
    为彻底清除积存垃圾,恢复城乡洁净底色,整治行动采取了“拉网式”排查与“地毯式”清理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一是全面覆盖,无死角清理。组织镇村干部、党员群众及公益性岗位人员,对镇域内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河道沟渠、公共活动空间以及村民房前屋后等区域,进行了全面清扫。重点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废料、废弃家具、白色污染等各类废弃物,并对墙角、围栏缝隙、绿化带深处等长期形成的“卫生死角”进行了根除性整治。二是完善设施,规范化投放。在各村组优化布局,增设了分类垃圾桶超过200个,并根据人口分布和垃圾产生量,科学设置了35处固定垃圾集中投放点。三是建立机制,长效化清运。建立并严格执行“日产日清”的垃圾清运机制,与县级环卫部门无缝对接,确保生活垃圾不在村内堆积、不过夜滞留,从源头上阻断了“二次污染”的可能。
    (二)聚焦“治乱”重塑规整有序空间面貌
    空间秩序的混乱是影响乡镇“颜值”的关键因素。为此,行动着力于规范空间秩序,提升整体观感。一是拆违治乱,释放公共空间。依法依规对影响村容村貌及公共通行的私搭乱建、破旧围栏、简易棚屋等45处违章构筑物进行了集中拆除。二是规范经营,维护街面秩序。引导沿街商户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将占道经营的商品、摊位全部退回店内,并规划设立专门区域,引导流动摊贩规范经营,彻底改变了以往街道拥堵、杂乱无章的现象。三是净化“牛皮癣”,美化视觉环境。组织专门队伍对电线杆、墙面、宣传栏等公共设施上的各类小广告、乱涂乱画进行了地毯式清理,累计清除“牛皮癣”1500余处。四是划线停车,保障交通顺畅。在主要街道和公共区域科学规划非机动车停放线,引导村民将农用机械、电动车、自行车等有序停放至划定区域内,有效解决了车辆乱停乱放、阻碍交通的问题。
    (三)聚焦“防污”筑牢源头管控生态防线
    水体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本次行动以镇域内主要河道及其支流水系为重点,开展了立体式污染治理。一是全面打捞,保障河面清洁。依托“河道长制”工作机制,组织专业队伍与村民志愿者,定期对河面漂浮的生活垃圾、水草、枯枝败叶及废弃农膜等进行打捞,确保河面无大面积可见漂浮物。二是清淤疏浚,修复河道生态。针对部分淤积严重、水流不畅的河段,动用机械设备进行科学清淤,有效清除了河底长期沉积的淤泥、腐殖质等内源性污染物,恢复了河道的自净能力。三是截污堵源,严控污水直排。对河道沿线的所有排污口进行地毯式排查,坚决封堵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等非法排污管道12处。同时,强化日常巡查,安排河道专管员每日巡河,及时发现并处置新增污染问题,形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闭环管理体系,有效防止了河道污染问题的反弹。
    (四)聚焦“除荒”活化利用闲置土地空间
    荒草丛生的闲置地块不仅影响观瞻,更易滋生蚊虫、存在火灾隐患。各村积极组建专项除草队伍,对村域内的荒草问题展开集中攻坚。一是清除道路沿线荒草,保障通行安全。重点清理了道路两侧、人行步道及绿化带内影响视线、挤占通行空间的高秆杂草。二是整治房前屋后荒草,消除安全隐患。对村民庭院周边、闲置宅基地上的积存荒草进行彻底清除,防止其攀附侵蚀房屋设施。三是治理公共区域荒草,改善生态环境。对沟渠岸边、河道护坡及村头地块的连片荒草进行整治,避免了杂草腐烂后污染水体。同时,建立了“每周巡查、每月补除”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整治成果得以巩固,并积极探索将清理后的闲置地块改造为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实现了空间活化利用。
    二、整治工作成效与量化评估
    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本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从动员参与层面看,本次行动累计组织动员镇村干部、党员、公益岗人员及村民志愿者超过580人次,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从环境净化层面看,全镇累计清理各类生活垃圾、建筑废料、积存杂物约210吨,彻底整治卫生死角80余处,清运生活垃圾1.2万吨。城乡主次干道、公共场所及村庄内部的洁净度得到根本性提升。
    从秩序规范层面看,共计拆除各类私搭乱建45处,规范沿街商铺120余家,清理墙体“牛皮癣”广告1500余处,新增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30余处,城乡空间秩序得到有效重塑。
    从生态保护层面看,累计完成15公里长的河道及沟渠清理,打捞水面漂浮物及清淤约18吨,封堵非法排污口12个,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域累计完成杂草清除和环境整治面积约35万平方米,人居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三、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深层问题分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挑战与深层次问题。
    (一)长效管理机制尚待巩固深化
    运动式、突击式的整治活动虽然能迅速见效,但如何将成果固化下来,防止问题反弹,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部分长效机制如“河道长制”、日常保洁巡查等,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监督考核不够严格等问题,从“集中整”向“常态治”的转变仍需付出巨大努力。
    (二)公众环保意识与行为习惯有待提升
尽管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多数群众能够参与到整治行动中,但部分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习惯尚未真正养成。乱扔垃圾、乱堆杂物、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等现象在个别区域仍偶有发生。这表明,要实现从“要我做”到“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