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电力干部《习近平经济文选》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单位组织我们集体学习了《习近平经济文选》,并传达了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于8月18日召开的专题学习研讨会精神。作为一名身处基层的普通干部,这次学习对我而言,不只是一次理论知识的灌输,更像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上的“充电续航”。它让我跳出日常工作的具体事务,从一个更高、更广的维度重新审视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前进的方向。在此,我想结合个人岗位,谈几点粗浅的感悟与反思。
一、从宏大叙事到行动自觉的认知转变
坦白说,在深入学习之前,每当提及“经济思想”这类宏大课题,总感觉它似乎更多是国家顶层设计的范畴,与我这样一名普通员工的日常工作关联并不直接。但通过对《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部分原文的研读,特别是结合会议上领导同志们的解读,我深刻认识到,这一思想体系恰恰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典范。它系统性地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挑战,其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如同一座灯塔,不仅为国家经济巨轮指引航向,也为我们企业乃至每个人的工作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
这种转变,体现在我思想深处,是从一种“被动接受”到“主动探寻”的升华。过去,对于公司的战略部署和改革举措,我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是什么”和“怎么做”的执行层面。而现在,我开始主动思考其背后的“为什么”。例如,公司强调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这并非孤立的决策,而是对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精准响应和具体落实。理解了这一层,执行任务时便不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而是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工作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也油然而生。
二、在“稳”与“进”的平衡中找准个人定位
学习研讨中,“统筹好‘稳’和‘进’的关系”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这不仅是对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指导,对我们个人而言,同样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何为“稳”?于我而言,“稳”就是立足本职,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作为电力企业的一员,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是我们最核心的职责。这就要求我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将每一个操作流程、每一项安全规程都执行到位,做到零差错、零疏忽。这种“稳”,是公司发展的基石,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坚实基础。它要求我具备一种“螺丝钉”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极致的专业与可靠。
何为“进”?“进”则意味着不能安于现状,要在“稳”的基础上主动求变、积极作为。公司强调“进”的重点是加快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改革。对我个人来说,这种“进”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比如,是否可以优化某个工作流程,使其更高效、更节约成本?面对公司引入的新技术、新设备,我是选择观望还是主动学习掌握?在团队协作中,我能否多一些前瞻性的思考,为团队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多智慧?这种“进”,是一种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是紧跟企业发展步伐,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的内在驱动力。在“稳”中求“进”,在“进”中固“稳”,这种辩证统一的思维,为我如何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提供了清晰的方法论。
三、以基层视角拥抱科技创新的时代浪潮
习近平经济思想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此次学习也明确指出,要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一体推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作为一名非科研岗位的干部,我曾一度认为“科技创新”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专属领域。
然而,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创新并非遥不可及。主动申报和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固然是创新的“主战场”,但在基层,我们同样是创新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我的角色,或许更多的是一个高质量的“使用者”、一个敏锐的“反馈者”和一个积极的“学习者”。当公司推广应用一项新技术、新系统时,我能否快速掌握并高效运用,让技术的价值在我的岗位上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7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