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镇村“两委”换届筹备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村“两委”换届筹备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座谈会,意义非凡,时机关键。这次会议的主题,聚焦于两项紧密相连、互为支撑的核心工作:一是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即将到来的村级组织换届,确保选出好班子、换出新气象;二是如何在新的起点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智慧,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物质基础。这两项工作,一个是组织保障,一个是发展引擎,共同构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镇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和主旋律。刚才,几位村支书、村主任结合各自村庄的实际情况,谈了很好的想法和思路,既有对过去工作的深刻总结,也有对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听了很受启发。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镇党委的总体部署,我讲四点意见。
一、回顾成绩、正视差距,在深刻把握形势中坚定发展信心
近年来,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依靠在座各位村“两委”干部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我镇的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强化,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斐然,乡风文明建设深入人心,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尤其是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我们取得了可喜的突破。
根据初步统计,2024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相较于2023年实现了约18%的增长,平均每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8.5万元,其中有6个村的年收入突破了30万元大关。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镇村级集体经济已经从过去的“空白村”“薄弱村”为主的局面,逐步迈向了整体提升、多点开花的新阶段。这背后,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是同志们带领广大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在此,我代表镇党委,向所有为我镇农村发展事业辛勤耕耘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然而,成绩面前,我们更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一是发展的“温差”依然存在。部分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仍旧在10万元以下徘徊,发展路径单一,主要依赖于土地发包、资产租赁等传统方式,缺乏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产业的“特色”不够鲜明。多数村庄尚未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村一品”产业格局,项目谋划的前瞻性、创新性不足,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三是发展的“造血”功能有待强化。一些项目过度依赖外部“输血”,一旦政策扶持减弱或市场环境变化,就可能陷入停滞。如何真正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构建起稳定、可持续的“造血”机制,是我们必须破解的时代课题。四是人才的“断层”隐忧浮现。随着现任“两委”干部年龄结构的普遍老化,以及农村优秀青年人才的外流,选拔培养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群众信赖的后备力量队伍,已经成为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即将到来的村“两委”换届,正是我们优化班子结构、激发队伍活力、破解发展难题的重大契机。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镇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好换届筹备,谋划未来发展,奋力开创我镇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局面。
二、创新驱动、精准施策,在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上实现新突破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经济基石。这项工作,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各村必须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用心谋划,用力推进。
第一,要强化战略思维,下好产业布局的“先手棋”。产业是根基,谋划是前提。各村要跳出“一亩三分地”的局限,立足长远,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的战略规划。要对本村的土地资源、区位优势、文化底蕴、生态环境进行一次全面的“家底”清查和价值评估。要思考,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潜力在何方?发展的突破口是什么?不能再满足于收点租金、搞点承包的“守摊子”思维,而是要主动作为,盘活闲置资源,激活沉睡资产。村里的废弃校舍、闲置厂房、荒山荒坡,这些都是可以点石成金的宝贵财富。可以通过改造升级,发展乡村旅游、仓储物流、农产品加工、手工作坊等新业态,让“死资产”变成“活资本”。
第二,要深化模式创新,用好“*模式”这把“公开讲话”。镇党委在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模式”,是破解当前土地碎片化、经营分散化难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路径。所谓的“*模式”,其核心要义是通过党组织引领,以村集体为平台,整合分散的土地资源,推行统一规划、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四统一”运作机制。具体来说,各村要积极引导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等形式,将零散的土地集中流转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然后,由合作社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土地条件,确定主导产业和种植品种。在生产环节,通过集中采购农资、统一应用先进技术、统一进行田间管理,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在销售环节,由合作社直接对接大型商超、电商平台或加工企业,改变过去农户单打独斗、议价能力弱的局面,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这种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的弱势地位,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和市场竞争力。各村要深刻领会其内涵,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极推进。镇里要求,到明年年底,全镇推广“*模式”的土地面积要力争达到5000亩以上,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样板。
第三,要拓宽发展路径,念好多样化经营的“致富经”。壮大村集体经济不能“一根筋”,必须坚持多条腿走路。除了大力推广“*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外,还要鼓励各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村企合作”“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等多种发展模式。有区位优势的村,可以围绕城镇发展需求,提供物业管理、环卫保洁、建筑劳务等服务。有生态资源的村,可以发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健康养生等乡村旅游项目。有传统手工艺的村,可以组织起来,打造地方特色品牌,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销售。关键在于要解放思想,敢于尝试,把政策的含金量、资源的潜在值,实实在在地转化为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真金白银。
三、从严把关、选优配强,在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上展现新作为
村级组织换届是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班子强不强,直接关系到一个村的发展和稳定。我们必须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严格程序,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圆满成功。
第一,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把好人选的“入口关”。这次换届,选什么样的人,就是树什么样的旗帜。必须旗帜鲜明地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决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赖的人选出来。具体来说,要突出“五看”:一看政治忠诚,是否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看发展能力,是否具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路和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真本领;三看服务情怀,是否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四看治理水平,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够有效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五看廉洁自律,是否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在群众中有良好口碑。对于那些信念不坚定、能力平庸、作风漂浮、品行不端的人,必须坚决挡在门外。
第二,要着眼长远发展,抓好后备力量的“梯队建设”。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后继有人是根本保障。各村党组织要把发现、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要打破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把眼光放宽,重点从优秀青年农民、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