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同志们:
    今天,围绕“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主题开展研讨,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部署要求的实践思考。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我谈三点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把握“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的政治逻辑,切实增强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风正则民风淳,党风是风向标,社风民风是晴雨表。”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风与社风民风的内在联系,为我们抓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从理论维度看,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生命线,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中央八项规定,作风建设始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抓手。优良党风本质上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外化,必然对全社会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产生示范引领作用。
    (二)从历史维度看,这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革命战争年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作风,赢得了群众“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碗米做军粮”的衷心拥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的精神,带动全社会形成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风尚;新时代以来,以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开局,党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历史反复证明,党风正,则民心聚、事业兴。
    (三)从现实维度看,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市正处于“十四五”规划中期攻坚、“再造一个新**”战略实施的关键期,既需要党员干部以“拼抢实”的作风攻坚破难,更需要通过优良党风带动全社会形成“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只有以党风“龙头”带动社风民风“龙身”,才能凝聚起上下同心、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清醒认识当前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中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
    近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党风政风持续向好,社风民风整体向上。但从监督检查、巡察反馈和群众反映情况看,仍存在一些“不匹配”“不对焦”问题,需要高度警惕。一是“四风”隐形变异问题仍未根治,对社风民风产生“负向传导”。个别干部“不吃公款吃老板”“不收现金收电子券”等问题暗流涌动;有的窗口单位“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把“按程序办”异化为“推拖绕”;还有的干部“酒局文化”“圈子文化”未彻底摒弃,甚至在婚丧嫁娶中搞“小范围聚餐”“变相传情”,这些行为直接损害群众对党风的信任,进而影响社风民风的价值判断。二是责任传导“上热中温下冷”,引领作用“层层递减”。部分基层党组织对“以党风带民风”重视不够,存在“重业务轻作风”倾向;个别领导干部“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上“说得多、做得少”,甚至出现“裙带关系”“特权现象”,导致群众产生“干部都这样,我们何必认真”的消极心态。三是廉洁文化浸润不够,“软约束”作用发挥不充分。我市虽打造了**廉政教育基地、**清官文化园等载体,但覆盖面、感染力仍需提升;部分基层“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流于形式,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缺乏有效引导;年轻一代对党的优良传统认知不足,“躺平”“攀比”等不良风气在个别群体中滋生,需要通过党风引领注入“正能量”。这些问题警示我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以“永远吹冲锋号”的韧劲,推动党风与社风民风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三、以“四个聚焦”推动优良党风成风化俗,为社风民风持续向好提供坚强保障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必须主动扛起“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的政治责任,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以严明纪律树牢“风向标”。坚持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市委“**”工作部署,建立“清单化”监督机制,重点查纠“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推动党员干部把“两个维护”体现在严守纪律、担当作为上。今年以来,我们已开展作风建设专项督查**次,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人,释放了“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
(二)聚焦“纠树并举”深化正风肃纪,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一方面,以“零容忍”态度严查“四风”问题。紧盯节假日等关键节点,开展“点穴式”察访、“大数据”筛查,对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吃喝等问题露头就打;对“影子公司”“期权腐败”等新型腐败,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5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