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十五五”时期党的建设专项规划
“十五五”时期,是XX大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奋进行动2.0”,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五年。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确保学校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依据上级党组织部署与学校第XX次党代会精神,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十四五”时期党的建设工作回顾与分析
“十四五”期间,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师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作用持续彰显,思想建设基础愈发坚实,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管党治党责任有效落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主要成效
在“十四五”期间,学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理论武装持续深化,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斐然,成功创建了X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X个样板支部省级及以上党建示范点数量较“十三五”末期增长了35%。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得到有效发挥。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初见成效,启动了一批以“书记项目”为代表的党建创新项目,探索了党建引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政治生态持续向好,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短板与挑战
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十四五”时期党建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短板和深层次问题。
1.理论武装的深度与广度有待拓展。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组织理论学习时,存在系统性、深入性不足的问题,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创新思路和务实举动的能力仍需加强。
2.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机制尚需完善。党建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仍是需要持续破解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单位依然存在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现象,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和路径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固化。
3.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不充分。少数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党支部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支部在成长成才、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4.高水平党建品牌影响力不足。尽管涌现出一些有特色的党建工作案例,但缺乏一批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标志性党建品牌成果,品牌培育、创建和推广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二、“十五五”时期党的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给学校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学校第XX次党代会擘画的宏伟蓝图为总牵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不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学校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牢牢掌握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权。
2.坚持服务中心大局。紧密围绕学校“十五五”事业发展核心任务,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
3.坚持强基固本。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4.坚持改革创新。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载体、新方法,增强党建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5.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加强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促进党建工作各要素、各环节、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30年,全面建成更加坚强有力、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体系。
——政治领导力显著增强。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各级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思想引领力显著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理想信念教育成果丰硕,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全面提升。
——组织战斗力显著增强。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凸显;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持续增强,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
——发展推动力显著增强。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路径更加清晰、机制更加完善、成效更加显著,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党建+”融合发展品牌。
——自我革命力显著增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更加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更大成果,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持续巩固。
主要量化指标
实现院(系)级党组织“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国家级、省级、校级培育创建梯队全覆盖,力争新增国家级标杆院系1-2个、样板支部3-5个。
实现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务干部、新发展党员培训覆盖率100%,打造高水平党务工作者队伍。
培育形成校级以上“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案例30项以上,其中1-2项入选全国高校最佳案例。
打造5-8个在区域乃至全国高校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校级党建工作品牌。
师生对学校党建工作的满意度稳定在95%以上。
三、“十五五”时期党的建设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围绕总体目标,聚焦短板弱项,系统实施五大重点工程。
(一)实施“凝心铸魂”政治引领工程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深化理论武装。完善“第一议题”制度,健全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巡学旁听机制。打造理论学习品牌项目,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2.强化政治忠诚教育。持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治纪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3.筑牢意识形态阵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课堂教学、学术讲座、网络媒体等各类阵地的管理,确保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二)实施“强基提质”组织力提升工程
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核心,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质增效。
1.优化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院(系)级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院(系)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
2.实施“双创双带”先锋计划。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工作。在教师党支部中推广“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即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在学生党支部中实施“双带”行动,即带动优良学风、带动成长成才。
3.建强骨干队伍。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加强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严把党员“入口关”,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畅通不合格党员出口。
(三)实施“党建+”深度融合卓越工程
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推动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共进。这是本规划的核心任务。
1.“党建+立德树人”。将党建工作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所有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建立“党员导师”制度,引导党员教师在学生思想引领、学业指导、生涯规划中发挥更大作用。组织学生党员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
2.“党建+学科建设”。探索将党支部建在学科团队、重大科研平台和创新联合体上,发挥党组织在凝聚学科方向、汇聚优秀人才、营造创新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