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一、回顾过去,成就斐然,精神文明建设根基更加坚实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是城市文明形象持续擦亮。我们的努力与付出,换来了沉甸甸的荣誉。XX市已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份荣誉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与汗水,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明。更为可喜的是,文明创建的成果正在向全市域拓展,我们定下了到2025年,下辖四县10所,为立德树人提供了优良环境。
二是市民文明素养显著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我们始终把提升市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志愿服务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截至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达57.5万人,建成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站413个。这支庞大的队伍活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他们的无私奉献,汇聚成温暖城市的磅礴力量。我们培育的先进典型更是灿若繁星,先后涌现出全国最美志愿者3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个、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个、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3个,这些闪亮的名字,成为了全市人民学习的榜样。诚信建设制度化深入推进,一个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正在加快构建,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共享。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志着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迈上了新台阶。遍布中心城区的35座城市书房,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亮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成功构建起15分钟“文化圈”和“阅读圈”。文化产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X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X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力争突破X亿元,文化正在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这些成就的取得,为我们迈向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审时度势,深化认识,准确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站在2025年这个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面临着新的时代背景和更高的实践要求。党的XX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这其中,精神文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强大支撑。XX书记在批示中明确要求,要“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为在落实‘两高四着力’中勇挑大梁、走在前列提供强大精神力量”。这为我们当前和今后的工作确立了总目标、总遵循。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的“铸魂工程”。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如果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世界却一片荒芜,那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指标的增长,更是城市品质、文化内涵和市民素养的全面跃升。因此,我们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第二,必须深刻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民心工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我们要顺应这一变化,持续深化文化惠民工程,不仅要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要注重提升文化供给的品质和内涵。无论是推动XX文化、XX文化、XX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还是打造覆盖城乡的“阅读圈”“志愿服务圈”,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必须深刻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赋能工程”。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城市之间的竞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实力比拼,更多地体现为文化软实力和文明程度的较量。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其最亮丽的名片,也是其最持久的竞争力。我们必须锚定更高标准,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目标,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将文明的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让文明成为XX最鲜明的城市特质和最温暖的城市底色,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和项目向这里汇聚。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奋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面向未来,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一)突出思想引领,在凝心铸魂上达到新高度。精神文明建设,首要任务是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我们要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下功夫。一要深化理论武装。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要创新宣传形式。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把“书面语”转化为“家常话”。要充分发挥好全市已建成的15122台“新时代之声”智慧云广播系统终端的作用,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贯通的宣传矩阵,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三要强化价值引领。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法治建设、社会治理、日常生活,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进一步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
(二)赓续历史文脉,在传承创新上展现新作为。XX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XX文化、XX文化、XX文化等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要做好“转化”文章,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创造性转化的核心在于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我们要深入挖掘这些文化遗产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将其与现代科技、时尚设计、城市建筑等领域深度融合。要鼓励开发一批既有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潮起来”。其次,要做好“发展”文章,让文化品牌彰显时代价值。创新性发展的关键是推动文化自身的革新与壮大。我们要持续优化提升XX古城片区、XX水系、XX古镇等重大文旅项目,加快推进XX文化圈、XX文化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成功创建5A级景区1家以上、4A级景区2家以上,新增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以上,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要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文化传承,借鉴我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运用3D建模、VR/AR等技术生动再现革命历史的成功经验,让更多文化遗产通过数字技术焕发新生。
要压实责任,确保如期达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二是内涵要再深化。文明创建不能只重“面子”,更要重“里子”。要持续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3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