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2025年总河长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2025年总河长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以及对XX省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总河长会议的决策部署,回顾总结去年以来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
刚才,大家集中观看了2025年全市河湖长制工作暗访片。片中曝光的问题,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充分说明我市河湖保护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麻痹松懈。我们必须以案为鉴、举一反三,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把问题整改到位。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推进河湖长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全面深化河湖长制为总抓手,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河湖面貌持续向好,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取得了阶段性积极成效。
一是责任体系不断健全,治理合力得到新加强。我们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履职尽责,去年以来累计巡河巡湖超过18.2万人次,主动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11.32万个,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们创新监督体系,《XX市全面强化河湖长制监督体系》等典型经验获得水利部简报推介。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水利、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115次,办理涉水案件132件,严厉打击了各类涉河湖违法行为,形成了“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我们聚焦关键领域,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市主要支流治理4个重点项目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有效提升了河道行洪能力。全市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进度达到86%,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了坚固防线。我们按时高质量完成了2024年度河湖健康评价,为精准施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水利部下发的疑似问题图斑,我们累计复核11163个,查实问题1572个,并于去年11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做到了动态清零。三是流域面貌持续改善,生态底色焕发新光彩。我们坚持系统治理,河湖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通过深入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我市水土保持率得到有效提升。生态流量监管得到强化,主要河流生态流量稳定达标。全市完成了194个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巩固。我们的工作成效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水润XX》等宣传片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播出,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河湖保护的浓厚氛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河湖治理保护工作与中央、省委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不少差距和短板。刚才的暗访片,就是一记响亮的警钟。有些地方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基层河长巡河不深入、不细致,满足于“挂名”应付,巡河记录“纸上谈兵”,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有待提高。有些领域治理根基不牢固,“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任重道远,一些区域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出现反弹回潮;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还不够彻底,部分区域黑臭水体治理效果不稳定;砂石土矿开采监管不力的问题,在个别县市依然突出。有些环节工作机制不顺畅,部门协同仍有壁垒,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的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探索不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依然尖锐。这些问题,既有历史遗留的沉疴,也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必须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拿出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逐一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全面开创我市河湖治理保护工作新局面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河湖长制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以建设“幸福河湖”为目标,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推动我市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美丽XX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具体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坚持开源节流,在“水资源”刚性约束上展现新作为。水资源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理念,把“三条红线”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
一要严格总量控制。我们必须坚决执行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确保到203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9.3亿立方米以内。要加强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管理,对重点用水户实施精准监控,坚决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二要提升用水效率。必须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业领域要倒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升级,确保到203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39立方米以下。农业领域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力争到203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8以上。同时,要积极推进城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力争全市非常规水源年利用量不少于1000万立方米,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效益。三要优化供水格局。要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依法清理整治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和排污口。要分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规范化建设,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第二,坚持标本兼治,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上实现新突破。良好的水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必须坚持水里岸上同治、上下游左右岸共治,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一要深化“三源齐控”。针对农业源,要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种养循环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针对生活源,要加快补齐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针对工业源,要紧盯重点涉水工业园区和企业,实施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管,严防偷排漏排。二要巩固“清非”成果。要持续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决防止问题反弹。特别是要持续加强河道采砂综合整治,运用“人防+技防”手段,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运砂、销砂行为,维护河道健康生态。三要根治“黑臭”顽疾。要常态化开展入河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做到“一口一策”、精准治理。要坚持系统思维,将黑臭水体治理与城市更新、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实现长治久清。
第三,坚持生态优先,在“水生态”系统修复上取得新成效。河湖不仅是水体的通道,更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还河湖以健康美丽。一要强化生态空间管控。要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依法保护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等关键生态功能区。要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执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为水生动植物营造安全的栖息环境。二要推进系统性修复。要从过去单一的、局部的工程性治理,转向全流域、系统性的生态修复。要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恢复河湖的自然形态和生态功能。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历史欠账较多的区域,要编制专门的修复方案,动真碰硬、举一反三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三要探索价值实现路径。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可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特色水产养殖等生态产业,让优质的水生态环境转化为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的生态福利和经济效益,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四,坚持关口前移,在“水安全”保障能力上迈上新台台阶。保障水安全是河湖长制的底线任务。我们必须树牢汛旱并防的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一要强化监测预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预报体系,提高雨情、水情、汛情、旱情的预测预报精准度,为科学决策和精准调度提供支撑。二要筑牢防御屏障。要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