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关于“谋发展议良策”专题研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关于推动乡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切实组织乡镇内的各方力量,围绕推动本乡镇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研讨工作,现就“谋发展议良策”专题调研,制定本方案。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元,在国家发展大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本乡镇面临着诸多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例如,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乡村建设方面,如何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在生态保护方面,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汇聚乡镇政府、村集体、企业、村民等多方智慧,通过专题研讨的形式,共同探索适合本乡镇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一、研讨背景
1.政策导向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镇发展的政策,如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政策等。这些政策为乡镇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
2.经济发展需求
本乡镇的传统农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需要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向。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瓶颈,需要寻找突破点以提升竞争力,促进乡镇经济的繁荣。
3.社会民生改善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乡镇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医疗设施相对落后等。研讨如何提升社会民生服务水平,是满足群众需求、提升乡镇居民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4.生态环境压力
乡镇在发展过程中,既要追求经济增长,又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然而,部分企业的粗放式发展以及村民环保意识的不足,对乡镇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在发展中实现生态保护,打造宜居乡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研讨目的
1.明确发展方向
深入分析乡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政策环境等因素,确定清晰、可行的发展方向,为制定乡镇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2.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乡镇在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案,提升乡镇的整体发展水平。
3.促进协同合作
搭建一个涵盖乡镇政府部门、村两委、企业、村民代表等多方参与的交流平台,加强不同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推动乡镇发展的强大合力。
4.激发创新活力
鼓励参会人员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提出创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为乡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乡镇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研讨主题
“谋发展议良策:建设富裕、和谐、美丽乡镇”
四、研讨时间和地点
1.时间:[具体日期],上午9:00-12:30
2.地点:乡镇政府会议室
五、参与人员
1.乡镇主要领导:全面负责研讨的组织、引导工作,在总结发言环节提出工作要求和期望。
2.分管领导:参与研讨的各个环节,包括开场致辞、成果汇报等,协调各部门和参会人员之间的讨论,并对研讨成果进行总结。
3.乡镇政府各部门负责人:结合本部门的工作职能,在主题发言、互动交流、集中/分组讨论环节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如农业部门可就农业发展问题发言,规划部门可就乡镇建设规划提出见解等。
4.村两委成员代表:代表各村的利益和需求,反映村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土地流转、村庄环境整治等,并参与讨论解决方案。
5.乡镇企业代表: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分享企业发展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为乡镇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如提出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对营商环境改善的需求等。
6.村民代表:由各村庄推选,他们了解基层群众的心声和实际需求,能够在研讨中反映村民对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的期望和建议。
六、研讨内容
1.经济发展方面
-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特色农业,如探索农产品深加工、打造农产品品牌等。
-怎样扶持乡镇企业发展,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如设立乡镇企业扶持基金、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台等。
-探讨发展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可行性,分析本乡镇的旅游资源优势,如特色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等,以及如何进行开发和推广。
2.社会民生方面
-研究如何改善乡镇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校硬件设施等。
-探讨提升乡镇医疗服务水平的措施,如引进医疗人才、完善医疗设施、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等。
-分析如何丰富乡镇居民的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如建设文化广场、举办民俗文化活动等。
3.生态环境方面
-如何加强乡镇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污染源头,如对乡镇企业的污染排放进行监管、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等。
-探讨打造生态宜居乡镇的途径,如进行村庄绿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
七、研讨流程
(1)开场致辞(10分钟)
由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主持,介绍研讨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首先阐述本次研讨对乡镇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各方共同参与、积极献策的必要性。明确研讨过程中的纪律要求,如尊重他人发言、保持会议秩序等,确保研讨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
(2)主题发言(30分钟)
由乡镇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如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介绍乡镇目前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本次研讨的重点议题。在介绍发展现状时,以详实的数据和实际案例为依据,分析乡镇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居民收入等方面的情况。对于面临的挑战,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例如内部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外部的市场竞争压力等。最后,明确提出本次研讨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如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农业和工业的协同发展、如何提升乡镇的整体形象以吸引更多投资等,为后续的讨论提供方向。
(3)互动交流(20分钟)
参会人员可以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和交流,促进思想碰撞和经验共享。这一环节鼓励各方代表积极发言,无论是对前面主题发言中的疑问,还是自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与研讨内容相关的问题,都可以提出。例如,村两委成员可能会对乡镇企业如何带动村民就业提出疑问;乡镇企业代表可能会对政府的扶持政策细节进行询问;村民代表可能会对改善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提出建议。通过这种互动交流,能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观点和需求,为深入讨论奠定基础。
(4)集中讨论/分组讨论(60分钟)
1.集中讨论
如果参会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不超过30人),将采用集中讨论的方式。参会人员围绕研讨内容展开讨论发言,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在讨论过程中,将重点关注如何针对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农业现代化问题,可能会有参会人员提出引进现代化农业技术设备、成立农业合作社等建议;对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可能会有人建议与周边城市医院建立帮扶合作关系等。
2.分组讨论
如果参会人员数量较多(超过30人),将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根据参会人员的身份和职能属性,将其分成若干个小组,如经济发展组(包括乡镇企业代表、农业部门人员等)、社会民生组(包括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教育和医疗部门人员等)、生态环境组(包括环保部门人员、村两委成员等)。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各小组将分别针对研讨内容进行深入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集中汇报环节向全体参会人员汇报本小组的讨论成果。分组讨论能够让更多的人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来,提高讨论的效率和深度。
(5)成果汇报(20分钟)
由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讨论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0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