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治监督,护航人民城市建设高质量推进——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城市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重点任务,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指导性和实践性。讲话通篇贯穿着人民至上理念和发展为民情怀,鲜明提出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战略目标,为我们深刻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提升城市工作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身为纪检监察战线的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必须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精准把握核心要义,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根据本次中心组学习安排,我结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自身工作职责,谈几点学习体会和贯彻落实的思考。
一、深刻领悟核心要义,把准城市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航向
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从战略上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道路的内在逻辑,为我们在新起点上推进城市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深刻把握其核心政治引领性,坚决扛起“两个维护”重大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强调了坚持和加强党对城市工作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和政治前提。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城市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就是城市工作的指挥棒,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对于纪检监察机关而言,监督保障党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XX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聚焦会议提出的“七个着力”重点任务和关于加强党的领导的具体要求,强化政治监督,确保城市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二)深刻把握其内在理论创新性,自觉运用系统观念谋划城市发展。会议将城市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要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内涵式发展主线,这充分体现了对城市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对系统观念的娴熟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这一科学论断,要求我们必须克服短期行为、功利思维,树立长远眼光和整体观念。内涵式发展要求城市工作从过去追求速度和规模,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这涉及到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等多个维度的系统性重塑。作为监督者,我们不仅要理解这种变革的深刻内涵,更要敏锐把握其中蕴含的创新要求,尤其要关注在推动城市更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治理效能等重点任务中,是否存在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推诿扯皮等阻碍创新的问题。要督促各级各部门真正把系统观念、创新思维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统筹处理好发展与安全、传统与现代、刚性与弹性、地上与地下等各种复杂关系,推动城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三)深刻把握其鲜明实践指向性,切实履行纪律保障护航职责。会议强调,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建立健全科学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为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明确了清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城市工作点多面广、周期长、投入大,涉及巨额公共资金和重要公共资源配置,廉政风险点多发易发。确保城市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廉洁轨道上配置,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党执政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聚焦城市领域,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并严肃纠治那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查处违反科学规律、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要围绕城市安全底线、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重点领域,深化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权钱交易、利益输送、啃食群众利益等腐败问题;要推动健全完善城市发展科学评价体系和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为打造安全、韧性、宜居、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以有力有效监督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城市工作千头万绪,抓落实是关键。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立足职能定位,精准把握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总体部署在XX市的具体实践要求,找准监督保障执行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紧盯责任落实强化政治监督,确保政令畅通一贯到底。政治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一要聚焦核心任务靶向发力。紧紧围绕中央会议部署的优化城市体系、建设创新城市、宜居城市、美丽城市、韧性城市、文明城市、智慧城市“七大任务”,以及我市具体的贯彻落实意见和行动方案,制定详细的监督清单。重点监督相关主责部门和领导干部是否准确理解任务要求,是否制定切实可行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链,是否坚决克服等待观望、推诿塞责等现象。二要紧盯主体责任加压用力。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特别是“一把手”履行城市工作领导责任、组织责任、推动责任。督促其带头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带头谋划部署,带头破解难题,坚决防止“上热中温下冷”。严肃查处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置若罔闻、打折扣搞变通等行为。三要贯通协同形成监督合力。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贯通协调。利用大数据平台,加强对城市重大工程项目、重要资源配置的实时监督、动态预警。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内外衔接的全链条监督闭环,确保中央为城市发展擘画的蓝图在XX市不折不扣地转化为生动实践。
(二)围绕民生关切深化专项治理,护航城市发展行稳致远。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要聚力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紧盯会议提出的“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强化对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的监督。严肃查处违规预售、虚假宣传、挪用资金等问题,推动风险楼盘处置化解,督促相关部门在发展中解决突出问题,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二要重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聚焦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城市更新项目实施、“烂尾楼”清理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坚决纠治漠视群众诉求、优亲厚友、克扣截留、吃拿卡要等行为。重点关注改造方案是否科学民主、补偿安置是否公平公正、项目资金是否规范使用。严查工程建设背后的腐败和不担当、慢作为等问题。三要坚守城市安全生命线底线。围绕会议“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的要求,强化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紧盯老旧管网改造、超高层建筑安全、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城市消防和食品卫生等领域责任履行情况。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排查隐患、堵塞漏洞、完善预案。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导致发生安全事故或重大险情的,严肃追责问责。四要聚焦生态环保监督问责。紧扣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目标,加强对空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以及饮用水源地保护、新污染物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工作的监督。严肃查处环保领域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背后的责任、腐败和作风问题,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突出作风建设常态长效,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高质量推进城市工作,离不开一支作风过硬、担当实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要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会议指出的“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求,下大力气整治在城市规划、项目建设、考核评比中重“痕”轻“绩”、名目繁杂、多头重复、要求过度等问题。坚决查处“堆盆景”、搞“花架子”、数据造假等行为,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落实、解难题上。二要大力整治“吃拿卡要”“不担当、慢作为”顽疾。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基础。深入治理在行政审批、监管执法、惠企政策落实等环节存在的吃拿卡要、推诿扯皮、效率低下、设租寻租等问题。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释放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三要精准运用政策策略激励担当。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精准把握城市工作的复杂性、探索性。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在城市工作中出于公心、先行先试出现的偏差失误,综合考虑动机态度、客观条件、后果影响等因素,大胆容错纠错。及时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创新监督方式提升质效,服务城市治理现代化需求。面对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课题,纪检监察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一要探索“嵌入式”监督。围绕会议提出的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要求,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赋能监督工作。推动在智慧城市平台中嵌入监督模块,对工程招投标、财政资金拨付、公共资源交易、民生服务流程等关键环节进行智能监测预警,提高发现问题线索的及时性和精准度。二要深化重点领域专项巡察。将城市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市委巡察规划。重点对城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承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平台公司、重点民生项目实施单位等,开展机动式、点穴式巡察或专项督查。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普遍性、深层次问题,以高质量巡察助推城市治理效能提升。三要建立全周期监督评价反馈机制。对城市重大项目、重要政策、重点区域发展建立“立项—决策—实施—验收—评估—完善”的全周期跟踪监督机制。定期组织专业力量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重点项目实施后评价,重点评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及廉洁状况。将评价结果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反馈,提出优化完善建议,形成“监督—反馈—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三、强化自身淬炼固本,锻造护航城市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9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