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委办公室党支部“五个进一步到位”问题查摆台账

XX县委办公室党支部“五个进一步到位”问题查摆台账
    一、XX县委办公室党支部问题查摆台账
    (一)对照“深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查摆问题
    1.问题表现:理论学习“蜻蜓点水”,满足于已读、已学,缺乏“挤”和“钻”的劲头。对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理解不深不透,满足于“听懂了”,但在如何结合我县产业结构升级、推动XX园区转型发展等具体实践上,思考不深入,拿不出有见地的意见建议。学习方式机械单一,多为念文件、听报告,互动式、研讨式学习开展少,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理论武装未能真正入脑入心。
    具体案例:在2025年第二季度关于“新发展理念”的专题学习中,支部虽然组织了集中学习和文件传阅,但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仅有两位班子成员发言,多数党员满足于照本宣科,对如何将新发展理念应用于我县XX生态旅游区的高质量发展缺乏深度思考和具体建议,学习成效未能有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能力,存在“为学习而学习”的形式主义倾向。
    2.问题表现: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有待加强,对社会上、网络上的一些错误思潮和负面言论警惕性不高。有时认为只要自己不信不传就够了,对一些通过自媒体、微信群传播的“政治段子”或抹黑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缺乏旗帜鲜明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主动性,未能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和抵制这些问题。
    具体案例:2025年5月,针对网上出现的关于我县某项民生工程资金使用不透明的谣言,支部内部有少数同志认为是“小道消息,不必较真”,支部层面也未及时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对此类舆情进行正面回击和澄清,错失了主动引导舆论、消除群众误解的最佳时机,反映出在复杂舆论环境下的政治担当和斗争精神不足。
    3.问题表现:学用结合存在“两张皮”现象,理论学习与办公室“三服务”工作实践结合不紧密。在筹备重大会议、起草重要文稿、办理重要批示时,习惯于凭经验、套模板,未能自觉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指导分析问题、谋划思路、提出对策。理论学习的成果没有有效转化为提升文稿质量、决策参谋水平和督查落实效率的实际成效。
    具体案例:在起草《关于加快推进我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文稿时,初稿内容大量停留在对上级文件的复述和原则性要求的罗列上,对我县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瓶颈以及实体经济的具体需求分析不透,提出的措施“穿靴戴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这表明支部在推动党员干部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政策建议的能力上还有欠缺。
    (二)对照“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查摆问题
    1.问题表现:党内政治生活存在“庸俗化”倾向,批评与自我批评辣味不足。在组织生活会上,自我批评多是谈工作问题,轻描淡写思想问题;相互批评多是提希望、“友情提醒”,缺少“红脸出汗”的交锋。有的同志抱着“多栽花、少栽刺”的“老好人”思想,不愿得罪人,导致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有所弱化。
    具体案例:在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上,某位同志在自我剖析时,仅提到自己“有时加班加点不够,需要提高工作效率”,而对其存在的“遇到棘手问题绕着走”的担当精神问题避而不谈。其他同志在对其进行批评时,也多以“希望今后加强学习”“注意劳逸结合”等笼统意见为主,没有一针见血地指出其问题根源,使得组织生活会锤炼党性的作用打了折扣。
    2.问题表现: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力不强,未能完全内化为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和行动自觉。虽然经常组织学习和教育活动,但形式较为单一,对党员干部思想深处的困惑和现实中的“活思想”把握不准。个别党员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偶尔会产生迷茫和懈怠情绪,精神“缺钙”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具体案例:支部组织的“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流程规范但情感触动不足,有的党员同志仅仅是机械地跟读誓词,未能真正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工作实际,反思入党初心和党员使命。活动后的交流发言中,谈理想信念的“大道理”多,谈如何立足岗位践行初心的“实在话”少,显示出党性教育的深度和实效有待提升。
    3.问题表现: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未能时刻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身处县委“首脑”机关,日常与领导接触多,与基层群众直接接触少,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和“机关作风”。在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协调解决基层反映的难题时,有时程序化、公事化有余,带着感情、主动靠前服务不足,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所削弱。
    具体案例:对于XX镇XX村村民多次反映的村道失修、影响出行的信访件,办公室仅按流程转批给了相关职能部门,并未主动跟踪催办、实地了解情况。直到县委主要领导下访时发现该问题依然未解决,才“倒逼”办公室协调力量加紧处理。此事反映出支部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上,主动性和彻底性不够。
    (三)对照“规范权力运行要进一步到位”查摆问题
    1.问题表现:内部议事决策规则执行不够严格,存在程序简化、随意变通的现象。对于一些看似“常规”或“紧急”的事项,有时会以碰头会、口头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正式的支委会研究,使得决策过程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不足。对“三重一大”事项的界定有时模糊,导致个别应由支委会集体研究的事项,实际上由少数领导拍板决定。
    具体案例:在2025年初确定办公室年度大额办公设备采购计划时,由于时间较紧,仅由分管领导与办公室主任商议后便提交了方案,未严格按照程序召开支委会进行充分讨论和表决,也未就采购方案的必要性、经济性在支委成员中广泛征求意见,决策过程不够透明、规范。
    2.问题表现:对关键岗位和环节的制约监督不够有力,“暗箱操作”的风险依然存在。办公室承担着文电运转、会务组织、印信管理等核心职能,但在具体操作流程中,对文件流转的保密纪律、会议席位安排的公正性、公章使用的审批登记等方面,监督检查不够常态化、精细化,更多依赖于个人自觉,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和失泄密风险。
    具体案例:办公室在管理会议室资源时,主要依靠人工登记,缺乏有效的电子化监督手段。曾出现某科室因与管理员关系较好,在未提前预定的情况下“插队”使用重要会议室,导致另一已按规定预约的单位临时调整会议安排,造成不良影响。这暴露了在资源分配这一“微权力”运行上的监督盲区。
    3.问题表现:公开透明的力度不足,“阳光操作”的自觉性有待提高。党务、政务公开满足于按要求在公开栏张贴,内容更新不及时,形式较为单一。对于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福利发放等事项,虽然有制度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的透明度不够,未能有效保障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容易引发猜测和误解。
    具体案例:在2024年度评选“优秀共产党员”的过程中,支部虽然公布了评选条件,但对提名过程、候选人具体事迹、支委会票决情况等关键环节没有进行全面公示,导致有落选同志私下议论,认为评选过程不够“阳光”,影响了支部的凝聚力和评优工作的公信力。
    (四)对照“从严监督执纪要进一步到位”查摆问题
    1.问题表现:日常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未成常态。对党员干部出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多以提醒教育为主,动真碰硬不足。对迟到早退、文风不实、办事拖拉等作风问题,有时碍于情面,批评教育不够严厉,没有真正起到“治病救人”、防微杜渐的效果。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运用得不够充分、不够到位。
    具体案例:办公室某位同志近期在撰写几份重要综合报告时,连续出现多处数据错误和明显错别字,造成了不良影响。支部书记在与其谈话时,仅是轻描淡写地指出“以后要细心一点”,而没有严肃批评其工作责任心滑坡、作风漂浮的问题,更没有要求其在支部会议上做出深刻检查,监督的“利齿”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2.问题表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够健全,重点领域监督存在盲区。对办公室财务管理、公车使用、公务接待、物资采购等廉政风险较高的领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6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