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风建设深耕教育使命

作风建设深耕教育使命
    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党的自我革新、自我完善,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伟大征程中,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职责。高校教师的作风建设,不仅关乎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更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形象的关键所在。以作风建设深耕使命初心,既是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结合高校教师工作实际,我对作风建设与使命初心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一、深刻把握作风建设与使命初心的辩证关系
    (一)作风建设乃坚守使命初心之重要保障。高校教师之使命初心,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之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教育力量。优良作风,实为实现此一使命之坚实基础。从思想作风来看,唯有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工作作风方面,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态度是确保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可靠性的关键。如果教师存在敷衍塞责、急功近利的不良作风,不仅会影响知识传授的准确性,更会在学生心中种下浮躁的种子,背离教育的本质。朱自清、闻一多等杰出学者,在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守教育岗位,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影响和教育学生,孕育出众多国家栋梁。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激励我们深刻认识到优良作风对于凝聚集体力量、确保使命和初心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性。
    (二)使命初心为作风建设指明方向。高校教师的使命初心犹如灯塔,为作风建设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当教师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时,就会自觉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会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教育教学中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会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科研水平,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条件;在日常生活中,会注重自身言行举止,以良好的道德风范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当前高校教师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的具体表现。一是思想作风方面,部分教师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存在不足,对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未能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紧密结合,导致课程思政效果不尽如人意。更有甚者,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发表不当言论,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二工作作风方面。在教学领域,部分教师备课不够充分,教学方法较为陈旧,课堂管理存在松散现象,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关怀有待加强;在科研活动中,一些人员急功近利的思想较为严重,为了追求论文数量和科研项目的增加,出现了学术不端和数据造假等不良现象。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服务意识不够强烈,办事效率有待提升,官僚主义作风有所显现。三是生活作风方面。个别教师放松自我要求,追求物质享受,言行举止与教师身份不符。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不能把握好分寸,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和师生关系。
    (二)原因剖析。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扎实。部分教师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系统性、深入性的学习,导致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不高,无法从理论高度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难以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二是制度执行不够严格。高校虽然建立了一系列关于教师管理和作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对违规违纪行为的监督和惩处力度不够,未能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三是文化氛围不够浓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缺乏良好的舆论引导和文化熏陶。部分教师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观发生扭曲,进而影响到自身的作风表现。
    三、以作风建设深耕使命初心的实践路径
    (一)坚定不移地加强思想建设,巩固和加强理想信念的根基。首一是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高等院校应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教师培训的关键组成部分,制定全面的学习规划,组织教师深入研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XX大以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线上学习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师深刻领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从而增强其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深入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认真观看革命题材影片、积极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等方式,使教师队伍在沉浸式学习的氛围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将教育报国的初心融入血脉,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三是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必须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设计、课堂讲授、实践教学等关键环节,要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等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以良好的思想作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锻造优良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大力弘扬严谨治学的精神。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学术观念,坚持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原则,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教学领域,教师应精心准备课程,创新教学手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致力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科研方面,要恪守学术规范,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以扎实的研究成果促进学科进步。高校可建立健全学术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开展原创性、高质量的研究,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在教育战线上的全体教师,无论是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还是肩负管理职责的同志,都必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始终坚持以学生和教师的合理需求为工作导向。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应致力于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能,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探索创造更加便捷的条件。教师同志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关心和爱护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助力学生克服实际问题,确保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三是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高校要完善教师工作作风考核评价体系,将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师德表现、服务态度等纳入考核内容,定期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加强对教师工作过程的监督,通过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师工作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对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作风建设要求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三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