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高四着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谱写某某更加出彩新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在某某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推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刚才,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精神,宋争辉同志作了传达。省委某某书记专门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我省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两高四着力”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过去一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
理论武装持续深化。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创新方式方法,用好“学习强国”某某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级融媒体中心等阵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基层一线,通过“百姓宣讲团”、“乡村大喇叭”、“小板凳课堂”等接地气、有温度的形式,让理论宣讲“活”起来、“动”起来,努力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
文明创建硕果累累。这是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第七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中,我省16个城市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全省上下特别是各创建城市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接续奋斗的结果,充分展现了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良好风貌。同时,一大批村镇、单位、家庭、校园获得国家级、省级文明荣誉,创建成果丰硕,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李学生、王百姓、黄久生、张玉滚等一大批闪耀着道德光辉的名字感动某某。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学雷锋我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日益浓厚。
文明实践拓展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并不断向纵深发展。聚焦群众需求,精心设计项目,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化惠民、科技科普、健康义诊、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红”成为某某大地最亮丽的风景线。探索形成了“兰考经验”、“林州模式”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明实践品牌,有效提升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滋养更加丰沛。立足某某厚重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深化“书香某某”建设,广泛开展“某某文化大舞台”、“快乐星期天”、“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网络空间日益清朗。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生态治理工程,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依法管网治网,网络生态持续向好。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打造“豫小文”等网络文明传播品牌,推动网络空间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
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省委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也凝结着全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同志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汗水。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文明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理论武装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还需下更大功夫;精神文明创建的常态长效机制有待健全,部分地方存在“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松懈思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工作理念、方法手段的创新还不够;网络空间治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日益增大;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当前,某某正处在加快建设经济强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某某实践新篇章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某某发展寄予厚望,多次亲临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实施“十大战略”。实现这些宏伟目标,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不是虚的、软的,而是实的、硬的,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动力的关键所在。
某某书记在批示中明确要求我们,要聚焦“两高四着力”(即:高水平推进理论武装工作,高标准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着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着力形成齐抓共管长效机制),努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牵引、总抓手。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落实。
一、聚焦首要任务,在高水平推进理论武装上实现新提升
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灵魂和主线,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
一要持续深化理论学习教育。健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抓好党员干部常态化学习。用好《习近平著作选读》等权威教材,及时跟进学习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要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
二要创新理论宣传普及方式。这是关键!要针对不同群体特点,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形式、新颖便捷的载体,把宏大理论转化为群众易于理解的故事、道理和情感。要建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级融媒体中心等阵地平台,发挥“百姓宣讲团”、“乡村名嘴”、文艺轻骑兵等队伍作用,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要善于运用短视频、H5、动漫等新媒体手段,打造一批“现象级”理论传播产品,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三要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上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二、聚焦价值引领,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展现新作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将其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一要强化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扎实开展“文明某某你我同行”文明风尚塑造行动,聚焦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文明观赛等重点领域,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践行文明规范。要注重从日常入手、从细节抓起,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二要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持续做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讲好他们的感人故事,营造崇尚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要关心关爱先进典型人物,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三要深化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管理使用,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聚焦文化繁荣,在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某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要充分发挥文化在滋养人心、涵养文明中的独特作用。
一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做好“行走某某·读懂中国”品牌。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某某元素,传承红色基因。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某某文化、古都文化、根亲文化等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要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向特殊群体延伸。精心组织好“某某文化大舞台”、“戏曲进乡村”、“快乐星期天”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办好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洛阳牡丹文化节等重大节会活动。深化“书香某某”建设,让阅读蔚然成风。创作生产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富有某某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三要加强优质文化供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提升文化供给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要让人们在文化熏陶中感悟思想伟力、提升文明素养。
四、聚焦融合发展,在提升城乡整体文明程度上开创新局面
要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乡在精神层面实现更高水平融合。
一要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珍惜来之不易的荣誉(16个全国文明城市),把功夫下在平时、抓在日常,坚决克服“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思想。要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着力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公共服务、涵养城市人文精神上下功夫。要学习先进经验,补齐短板弱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从注重外在环境整治向涵养内在文明素养深化,从阶段性攻坚向常态长效管理转变。要指导支持更多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二要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振兴行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重点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将其打造成乡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服务群众的综合平台。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选树宣传“乡村光荣榜”等身边榜样。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留住乡愁记忆。
三要推动城乡共建共享。建立健全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机制。推动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乡,鼓励文化单位、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服务。支持农村特色文化资源进城展示交流。深化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共建活动。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逐步缩小城乡精神文明发展差距,提升全社会整体文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