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吃喝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按照组织生活会关于聚焦违规吃喝问题开展对照检查的部署要求,我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问题摆进去,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省,认真查摆自身在思想、作风、行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挖根源、剖析根本,明确方向、提出措施。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站位偏低,对标对表尚显不足
一是对违规吃喝行为的政治危害认识不到位。虽参与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专题学习,但思想上“入耳未入心、入心未入骨”,存在“吃一顿、喝一场无碍大局”的侥幸心理,未能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全局、党风政风民风一体推进的政治高度加以把握。对“吃喝之风”背后可能引发的作风滑坡、关系异化等风险缺乏深度思考,未真正将此问题上升到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层面来审视。
二是纪律规矩意识有所弱化。对党纪党规缺乏敬畏,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虽熟记于口,却未完全落到实处。对一些打着“人情往来”旗号的隐形变异吃喝行为心存宽容,甚至在某些非公务场合默认“吃一点、喝一点、陪一陪”,未能划清纪律与感情的界限。譬如,曾参与由朋友组织的饭局,对方身份与本人工作领域存在交集,却未予充分警觉,未能主动回避,说明纪律意识尚未固化成行动自觉。
(二)行为规范失守,警戒红线时有触碰
一是存在接受服务对象宴请行为。在具体工作中,曾认为适度宴请属“礼节性安排”,对背后的潜在利益关联和廉政风险认识不深。曾接受企业人员宴请,虽未涉及明确事项,但客观上模糊了身份边界,违背了干部清廉本色。这种行为不仅侵蚀了个人操守,也在无形中动摇了制度的权威与组织的信任。
二是公务接待管理不严、执行走样。在部分公务接待活动中,为体现“周到热情”,曾安排高档次就餐地点,超范围、超规格接待现象时有发生,亦有不必要的陪餐人员列席,造成公共资源浪费。这种“讲排场、比规格”的做法,背离了中央八项规定节俭务实的本质要求,亟待彻底纠偏。
三是参与私人组织的聚餐存在不当行为。对于一些朋友组织的聚餐活动,未能主动识别其中是否存在隐性违规或浪费倾向,往往因“碍于情面”而参与其中。对于自己身为党员干部的身份和影响缺乏警觉,未在关键节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甚至对场合中可能存在的奢侈浪费行为未加抵制,存在带头作用缺失问题。
(三)作风不实不硬,影响干事状态
一是精力投入不足,存在“吃喝误事”现象。部分应酬性活动时间安排不当,导致工作专注力下降、精神状态不佳,影响履职实效。譬如,在参加某次聚餐活动后次日工作时,明显出现疲倦分神、效率下降等现象,说明部分“饭局”已经干扰了本职工作的正常节奏。
二是接待安排形式主义色彩浓重。个别情况下存在为“做样子”而接待、为“留印象”而铺张的行为,接待内容脱离工作实际、服务对象需求与实际成效“两张皮”,形式重于内容、排场高于效率。这种“面子工程”,既耗费资源,又损害机关形象,严重背离求真务实的工作导向。
(四)监管责任虚化,教育引导乏力
一是对下属管理存在宽松软问题。未能充分履行对下属的廉政提醒、监督管理责任,对个别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未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再学习、再强化流于表面,导致部分同志对“吃喝有界”的红线意识模糊,甚至模仿“上行下效”,陷入惯性误区。
二是对家庭成员教育失之以宽。家庭廉政建设有待加强,未能将纪律要求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对于家属参加不必要聚会等行为,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心态,未能从源头上做好“内防”。未积极向家属传递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最新要求,也未形成家庭共建廉洁防线的良性格局。
二、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理论学习浮于表面,思想定力尚显不足
从思想根源看,对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不深、理解不透,存在“以干代学”“学而不思”的倾向。平时满足于“读文件、听讲座”,理论学习缺乏系统谋划和持续推进,思想武装存在短板。没有真正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政治规矩来对标对表、内化内省,在面对违规吃喝等问题时,缺乏应有的政治鉴别力和行动引导力,容易陷入惯性思维、经验惯性和人情逻辑。
(二)党性修养有所弱化,初心底色有所淡化
随着工作年限增长、职务角色变化,逐渐出现党性锤炼“松一松、缓一缓”的现象。面对复杂的人际交往和现实利益,理想信念的“定海神针”作用有所削弱,党性原则的“方向舵”作用有所退化。在一些场合中,把干部身份“挂在心头”,而非“融入骨髓”,在小事小节上讲情面、讲关系、讲方便,没有时刻自觉以党员的标准检视自己、警醒自己、约束自己,导致在吃喝应酬等问题上守纪意识弱化、边界模糊。
(三)纪律意识未入深层,自律要求有所松动
面对“八项规定”落地常态化背景下的新形势新任务,纪法观念和规矩意识未能与时俱进。对一些隐形变异、巧立名目的吃喝行为警惕性不强、辨别力不足,存在“搞变通”“打擦边球”的心理倾向。在一些“看似无碍”的场合,仍存在“照顾感情”“维系关系”的模糊地带,未能坚决划清纪律红线。纪律意识没有真正植入思想深处、转化为行为习惯,一旦思想“开口子”,行为上就容易“失准星”。
(四)宗旨意识有所淡化,为民初心有所弱化
在日常工作中,群众立场树得不牢、为民情怀养得不深。面对来自管理服务对象的吃请邀约,有时更多考虑的是“情面”与“方便”,而非群众的监督视角与制度的规范要求。没有从群众切身感受和党群干群关系出发去权衡利弊,对违规吃喝对民意公信造成的潜在侵蚀认识不足。宗旨意识的松动,直接导致行动标准的滑坡,影响了自身的群众形象,也折射出服务初心的模糊。
三、整改措施
(一)强化理论铸魂,坚持以学正心以学促行
一是构建系统学习机制。制定个人年度学习计划,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悟,通过集体研学、专题党课、警示教育、交流研讨等方式,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深度化,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校准航向。
二是注重以案促学、以学促改。坚持把典型案例作为“活教材”,深入剖析背后的思想根源和制度漏洞,做到以案为镜、以案为训。通过观看警示片、参加廉政讲座等方式,深挖思想土壤中的“病灶点”,在反思警醒中筑牢思想防线。
三是推动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拒腐防变的定力和能力,自觉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校准行为准则,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严守纪律红线,锻造从严自律的行为底线
一是严守制度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杜绝超标准接待、变相吃喝、公车私用、借机报销等行为。坚决做到不该请的不请、不该赴的不赴、不该喝的不喝,拧紧廉洁自律“总开关”。
二是强化自我监督。把监督作为对自身最深的爱护,自觉接受组织、群众和社会多重监督,主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晒思想、晒行为、晒整改。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决“见苗就掐”,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三是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已有的不当行为,逐条逐项整改销号,及时向组织说明并接受处理;对潜在的风险点,提前研判、防线前移,确保纪律要求始终“顶格”落实。
(三)筑牢思想防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1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