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有企业巡察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依据集团党委关于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的统一部署要求,本人深入、系统地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国资委党委针对深化国企巡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对照集团党委第三巡察组反馈的意见,紧密结合自身分管领域的工作实际情况,全面深入地查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并明确整改的方向。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详细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企改革要求方面
1.政治站位有待提高。对“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调整以及2025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工作进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例如,在新能源项目投资方面,投资进度相较于集团要求滞后了15个百分点,这充分反映出在推动企业战略布局方面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应有的紧迫感,未能从宏观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这些工作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
2.执行国家战略缺乏坚决性。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行动过程中,对高耗能产线的技术改造投入明显不足。科技创新方面,“揭榜挂帅”机制未能得到有效落实,这一机制旨在激发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来看,仅为2.1%,与行业标杆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力提升,不利于企业在国家战略框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3.改革攻坚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方面,进展较为缓慢。其中,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机制执行不够彻底,这反映出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方面存在较大的阻力和困难。例如,2024年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幅低于集团平均水平,这一指标的不理想状况与三项制度改革推进缓慢存在一定的关联,表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和效率提升方面存在需要深入解决的问题。
(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方面
1.“一岗双责”履行不够到位。在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面,仅仅满足于开会进行部署安排以及签订责任状等形式化工作,缺乏深入的监督和管理。全年仅仅开展了2次专项检查,次数较少,难以对党风廉政建设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把控。对于子企业存在的“靠企吃企”问题线索,在处置过程中,跟踪督办力度不足,这可能导致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进而损害企业利益,破坏企业内部的廉洁环境。
2.作风建设工作抓得不够扎实。存在较为严重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要求基层填报的报表系统多达12个,其中重复数据项占比超过30%。这种情况不仅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而且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未能对企业的实际管理和决策产生实质性的积极作用。在调研工作方面,存在“走经典路线”的问题,对困难企业的走访覆盖率不足60%,这使得对基层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难以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政策和决策,影响企业整体发展的均衡性。
3.廉洁风险防控存在漏洞。在招投标、物资采购等企业运营的关键领域,监督管理不够严格。例如,2024年审计工作发现了3起违规关联交易问题,但在整改过程中,未能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这意味着问题可能仍然存在潜在风险,容易引发廉洁风险问题,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
1.党建业务融合深度不够。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事项的程序执行不够规范。例如,2024年有2个重大项目未能严格按照规定履行前置程序,这反映出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决策未能实现有效的衔接和协同。在科研团队中,“党员责任区”的覆盖率仅为45%,这表明党员在科研创新等关键业务领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党建工作与企业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
2.组织生活质量不高。民主生活会中的相互批评环节存在“辣味不足”的问题。在2024年收集的23条意见中,实质性批评仅占30%,这意味着批评与自我批评未能达到应有的深度和效果,未能真正发挥民主生活会在党内监督、促进党员干部自我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主题党日活动与生产经营结合不够紧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党员参与率持续走低,这反映出在党组织活动策划方面未能充分考虑党员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干部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在高层次人才的党员发展工作方面,力度不足。核心技术团队中党员占比不足40%,这对于在企业核心技术领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年轻干部培养方面,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85后中层干部系统培训年均不足40学时,这不利于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从长远来看,可能影响企业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和整体素质提升。
(四)巡察整改长效机制建设方面
1.整改工作存在“过关”心态。针对2024年巡察反馈的7项问题,其中有2项整改措施仅仅停留在建章立制的层面,未能对整改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这种“过关”心态反映出对巡察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充分认识到巡察整改工作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可能导致整改工作浮于表面,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2.举一反三不够全面彻底。在针对招投标领域问题进行整改时,未能同步开展供应商管理专项整治工作。这一失误导致同类问题在2025年一季度的审计工作中再次出现,充分说明在整改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思维和全面性考量,未能从根源上查找问题并进行全面整改,从而使企业面临重复出现同类问题的风险。
3.成果运用不够充分有效。在企业管理中,未将巡察整改工作与绩效考核进行深度挂钩,整改成效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参考权重不足15%。这使得巡察整改工作与企业的激励机制未能有效结合,难以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对巡察整改工作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不利于巡察整改工作的深入推进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二、问题根源剖析
1.理论武装存在差距。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过程中,存在学用脱节的问题。未能将理论学习成果充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导致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企改革要求时,出现理解不深、执行不到位等情况。
2.宗旨意识不够牢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未能在工作中得到牢固树立。在制定薪酬分配、绩效考核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时,没有充分听取一线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忽视了员工的主体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凝聚力。
3.担当精神有所欠缺。在面对企业改革深水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存在“求稳怕乱”的心态。在处置历史遗留问题时,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习惯于按部就班,不敢大胆创新和突破,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健康发展。
4.纪律意识逐渐淡化。对“国企特殊论”存在认识偏差,在业务招待、商务交往等方面,存在一种“情有可原”的麻痹思想。这种思想忽视了纪律的严肃性,容易滋生违规违纪行为,损害企业形象,破坏企业内部的廉洁氛围。
三、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一)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能力
1.建立系统的“第一议题”学习台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学习内容,详细记录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心得以及参与学习人员等信息。通过建立学习台账,确保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便于对学习成果进行跟踪和检查。
2.每月定期开展“总书记关于国企重要论述”专题研讨。组织分管领域的党员干部和员工参加专题研讨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通过深入的研讨交流,加深对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理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3.制定《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清单》并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明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在分管领域的具体任务、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形成详细的落实清单。采用“红黄绿”三色管理方式,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直观标识。绿色表示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黄色表示任务进展存在一定风险或滞后,需要及时关注和调整;红色表示任务严重滞后或出现重大问题,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在2025年Q3前完成分管领域“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工作。
(二)压实治党责任,筑牢廉洁防线
1.深入开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29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