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3200字

2025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2025年上半年,XXXX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中央、省、市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部署,紧贴XX中心工作主线,坚持政治引领不偏向、舆论导向不偏移、价值取向不偏航,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扎实的工作举措,持续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把稳思想政治“方向盘”,为推动XX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思想支撑和精神动力。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组织严密,构建责任闭环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强化统筹调度。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健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机制,明确由XX书记担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及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意识形态专题会议,围绕思想动态、风险点位、主责任务进行研究部署,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必议事项”,实现与中心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2025年上半年,累计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会议1次、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议2次。
    二是压实岗位职责,明晰责任边界。印发《XX局2025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厘清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科室分工负责的闭环体系,确保责任链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档。
    三是健全监督机制,严管履职行为。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党建责任制考评和纪律监督范围,对所属各单位和科室开展意识形态专项督查2次,针对履责不到位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提醒,限期整改销号,真正把“软任务”转化为“硬约束”,推动各项责任落地见效。
    (二)以学铸魂,筑牢思想根基
    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学深悟透核心要义。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依托党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形式,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云南、上海、河南等地的重要讲话精神,实现跟进学、系统学、结合学。紧扣意识形态主责主线,组织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强化理论自觉、政治自信。制定《XX单位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组织集中研讨X次,班子成员讲授专题党课X次,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二是创新载体形式,拓展学习触角延伸。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工作微信群等平台推送学习资源,建立积分通报机制,激发干部“比学赶超”的内生动力;线下组织参观展览、现场教学、情景式学习等沉浸式活动,引导干部在廉政文化中接受洗礼,在实践锻炼中强化认同。通过双线融合、互动互促,持续提升理论学习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三是紧扣岗位实际,推动学用融合贯通。聚焦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深入思考、交流探讨,撰写学习心得体会X余篇、调研报告X篇,在深化理解中凝聚共识,在以文促思中转化成果,为推动各项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
    (三)守正创新,奏响主流强音
    一是精准策划内容,强化正面引导。紧扣全国“两会”、党纪学习教育等重点主题,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设置展板等方式,将主流声音直抵一线。同步运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传播矩阵,及时推送时政要闻、理论专栏、先进典型,讲好“XX故事”,唱响“时代强音”。截至目前,XX局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稿件X条,形成宣传引导合力。
    二是提升应对能力,强化舆情防控。建立专人专岗舆情监测机制,全天候掌握网络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定期更新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划清职责分工,完善处置流程,做到“预警在前、反应在先”。同时,加强对信教苗头、宣传阵地、QQQ、微信群的日常排查,严格落实实名制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即查即改,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始终稳控在手。
    (四)严管阵地,织密防护屏障
    一是强化平台监管,筑牢网络阵地。严格执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管理机制,健全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明确发布流程、审核标准,确保内容权威、导向正确。组织网络平台安全排查X次,排除隐患X处,推动阵地管理更规范、运行更安全。
    二是规范刊物编辑,把好导向关口。把握宣传阵地政治属性,严控内部刊物内容编辑、审稿、发行流程,确保导向正确、内容可控。上半年出版内部刊物2期,开展自查自纠机制常态运行,未出现任何意识形态方面问题,刊物运行安全平稳。
    三是严把活动审核,筑牢言行防线。对各类会议、讲座、培训等活动实行清单式备案、全流程管控,对受邀专家、讲师背景严格把关,现场管理全过程把控。2025年上半年,共举办各类会议、培训、讲座X场,均未发生意识形态风险,活动导向稳健可控。
    二、存在问题
    一是宣传方式较为传统,融合传播有待拓展。面对短视频、直播、新媒体社群等日益兴盛的传播生态,现有宣传仍以传统图文形式为主,缺乏针对性内容策划与用户思维驱动,未能充分借助算法推荐、互动运营等手段提高信息“出圈”效应,导致主流声音传播力、影响力和到达率仍显不足,官方账号“热度不高、话题不多、活跃不强”的现象仍未根本破解。
    二是分析研判力度偏弱,风险预警尚未前移。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存在“事后总结多、前端识别少”的现象,对已发生问题能跟进掌握、复盘整改,但对潜在风险点的提前感知、动态追踪仍不精准,对重大节假日、突发舆情等敏感时点的应对措施不够主动、手段不够多样,存在“重分析、轻转化”“重研究、轻执行”的落差。
三是队伍力量较为分散,专业支撑仍显薄弱。意识形态工作涉及政治判断、理论阐释、网络治理等多个维度,对综合素养和实战能力要求高。但目前仍以兼职人员承担日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29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