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有企业巡察整改工作约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巡察整改工作约谈会,既是落实上级党委关于巡察整改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对前期整改推进不力、进度滞后问题的严肃提醒,更是推动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举措。刚才,巡察办通报了各单位整改工作进展情况,部分单位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从通报情况看,虽然大部分单位能够正视问题、积极整改,但仍有个别单位存在“认识不到位、行动不迅速、措施不具体、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甚至出现“纸面整改”“数字整改”的倾向。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抓铁有痕”的力度坚决纠正。下面,我结合当前形势和任务,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巡察整改的极端重要性
巡察是政治监督,整改是政治任务。作为国有企业,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看待整改工作,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一,整改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巡视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不解决,比不巡视的效果还坏”。上级党委开展巡察,是对企业的一次全面“政治体检”,反馈的问题直指要害、切中关键。如果我们对待整改敷衍塞责、虚以应付,就是对上级党委权威的挑战,就是对“两个维护”的背离。尤其是涉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方面的问题,必须作为整改的重中之重,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第二,整改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临市场竞争加剧、改革任务繁重、风险挑战增多等多重压力。巡察反馈的问题,既有“老问题”,也有新出现的“新情况”;既有面上共性的“通病”,也有个别深层次的“顽疾”。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比如,反馈中提到的“项目投资决策不规范”“成本管控粗放”“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和竞争力;再如,“选人用人机制不健全”“基层党建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干部队伍士气和党组织凝聚力。我们必须把整改作为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的重要契机,通过解决问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整改是检验企业党委管党治党责任的重要标尺。整改工作能否落实到位,关键看责任是否扛牢、措施是否过硬、作风是否扎实。如果对问题视而不见、对整改推诿扯皮,就是典型的“不担当、不作为”。企业党委必须把整改作为检验“四个意识”强不强、“两个责任”落实到位不到位的经验交流,以整改的实际行动诠释政治忠诚,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彰显责任担当。
二、直面问题短板,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正视整改中的不足
从前期巡察整改情况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觉。
第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整改主动性不强。个别单位对巡察整改的政治性、严肃性认识不足,存在“过关心理”“应付心态”,认为整改是“软任务”、是“阶段性工作”,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整改,没有将整改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比如,有的单位对反馈问题“照单全收”但“照单不改”,整改方案大而化之、措施空洞无力;有的单位对整改责任“上热中温下冷”,班子层面重视,但部门和基层落实不力。
第二,责任落实不到位,整改推进不力。个别单位存在“整改主体责任虚化”问题,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没有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而是当“甩手掌柜”;分管领导对分管领域问题整改不闻不问,甚至以“业务忙”为借口拖延整改;责任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导致问题整改“悬在空中”“落在纸上”。比如,对“三重一大”决策不规范问题,有的单位认为这是“领导班子的事”,与自己无关,没有从制度流程上完善;对“历史问题”整改,有的单位以“情况复杂、涉及面广”为由,久拖不决。
第三,整改措施不具体,成效不明显。个别单位整改措施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现象。比如,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存在”问题,有的单位仅停留在“减少文件数量、会议次数”层面,没有从考核机制、工作方式上深挖根源;对“廉洁风险防控不到位”问题,有的单位仅制定几条“禁止性规定”,没有建立“全流程、闭环式”防控机制。整改效果评估也流于形式,存在“自我评价高、实际成效差”的矛盾。
第四,长效机制不健全,问题反弹风险大。个别单位整改“重当下、轻长远”,对共性问题、深层次问题没有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导致“旧病复发”。比如,对“项目资金监管漏洞”问题,有的单位仅追回资金、处理责任人,但没有完善审批流程、加强审计监督;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问题,有的单位仅调整支部书记、补选委员,但没有建立常态化培训、考核机制。整改成果没有转化为制度优势、治理效能,难以形成长效约束。
三、聚焦重点难点,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整改落地见效
整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第一,紧盯关键问题,集中力量攻坚突破。对巡察反馈的突出问题,要建立“台账式管理、清单式销号”机制,逐项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比如,对“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打折扣”问题,要深入查找思想根源,坚决纠正政治偏差,确保企业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对“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要加大监督执纪力度,严肃查处侵害职工利益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要开展专项整治,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对重点难点问题,党委书记要亲自研究、亲自推动,确保问题整改见底见效。
第二,深挖问题根源,防止“表面整改”。整改不能就事论事,而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反馈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深入分析原因,找准“病灶”、挖出“病根”。比如,对“文山会海反弹回潮”问题,不能简单压缩文件数量、会议次数,而要反思工作机制是否健全、考核方式是否科学;对“选人用人导向偏差”问题,不能仅调整个别干部,而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通过解剖“麻雀”、以点带面,推动问题从“面上改”向“根上治”转变。
第三,强化系统思维,推动整改与业务深度融合。整改不是孤立的任务,而是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整改与贯彻落实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完成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与党纪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比如,在整改“成本管控粗放”问题时,可以同步推进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在整改“科技创新投入不足”问题时,可以同步谋划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通过整改促进业务提升,以业务成效检验整改质量。
四、压实整改责任,以“人人肩上有担子”的合力推动整改落实
整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必须构建“党委领导、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责任体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整改格局。
第一,企业党委要当好“总指挥”。党委书记是整改第一责任人,必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定期听取整改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推动整改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做。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对分管领域问题整改主动担当、靠前指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二,责任部门要种好“责任田”。各责任部门是整改的“主攻手”,必须扛起主体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对反馈的问题,要主动认领、照单全收,不推诿、不扯皮;对整改任务,要细化分解、落实到人,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对整改效果,要严格把关、确保质量,杜绝“虚假整改”“数字整改”。比如,对“物资采购管理混乱”问题,物资部门要牵头完善采购制度、规范采购流程;对“合同管理漏洞多”问题,法务部门要牵头加强合同审核、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第三,监督部门要当好“监督员”。纪委、巡察办要把整改监督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建立“定期调度、专项督查、随机抽查”机制,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比如,对整改滞后、敷衍塞责的单位,要下发督办函、约谈主要负责人;对弄虚作假、拒不整改的,要依规依纪依法处理。同时,要将整改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29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