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妇联党组书记在2025年度关爱女性健康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25年度关爱女性健康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妇联、省市妇联工作部署,总结成绩、分析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区上下共同守护女性生命健康,为建设“健康XX”贡献巾帼力量。刚才,区卫健局通报了全区女性健康工作情况,部分街道、社区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总结成绩、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关爱女性健康的责任感使命感
过去一年,全区各级妇联组织把关爱女性健康作为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要抓手,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健康服务网络持续完善。建成“区级指导+街道统筹+社区落实”的三级服务体系,在全区12个街道设立“女性健康服务驿站”,配备乳腺自检模型、宫颈癌筛查采样包、智能血压计等设备,设置“健康资料角”提供12类科普手册。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绘制驿站导航地图,开发微信小程序实现“一键预约”。与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建立“两癌”救治绿色通道,设置专用窗口、独立诊室,为低收入患病妇女提供“三优先”服务,平均候诊时间缩短至20分钟。组建“妇联干部+医护人员+志愿者”健康服务队15支,吸纳三甲医院专家、退休护士、社区网格员等多元力量,开展“健康直通车”活动86场,通过流动体检车、企业专场、校园讲座等形式,为女职工、新业态劳动者、流动妇女提供“家门口”服务,惠及2.3万人次,建立健康档案1.2万份。
(二)重点疾病防治成效显著。实施“两癌”免费筛查提质扩面工程,采用“HPV+TCT”联合检测、乳腺钼靶三维成像等技术,完成宫颈癌筛查1.8万人、乳腺癌筛查1.6万人,筛查覆盖率分别达89%、85%,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建立“筛查-诊断-治疗-救助”闭环机制,对阳性病例实行“社区初筛-医院复核-专家会诊”三级管理,为15名低收入患病妇女发放救助金15万元,协调医保部门落实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个人自付费用同比下降40%。开展HPV疫苗接种惠民行动,争取财政补贴、企业捐赠,为14-18岁在校女生提供国产二价疫苗“接种半价”优惠,在3所中学设立临时接种点,接种率达62%,建立“学校-家庭-医院”跟踪服务链,对未接种女生实施“一对一”宣教。
(三)健康促进活动深入人心。打造“健康XX·巾帼行动”品牌,联合三甲医院妇科、心理科专家举办女性健康大讲堂36场,开发“更年期保健”“职场女性减压”等精品课程,采用“线下讲座+线上直播”模式,单场最高观看量达1.2万人次。开展“健康家庭”创建活动,制定“环境整洁、饮食均衡、运动达标、心理阳光”四维标准,评选“健康示范户”120户,组织“婆媳互夸会”“健康家风故事分享会”等特色活动50场,推广“健康菜谱”“亲子瑜伽”等生活化健康方案。在“三八”妇女节、世界乳腺癌防治月等节点,发起“粉红丝带”“为爱奔跑”公益行动,联合马拉松协会举办主题跑,协调企业按里程配捐,募集善款20万元支持困难妇女健康帮扶,为100名患者提供康复器材、营养补贴。
(四)特殊群体关爱精准到位。针对孕产妇、更年期女性、残疾妇女等重点人群,建立“一人一档”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服务。开展“新生命护航”行动,为120名高危孕产妇提供免费产检、心理疏导,实现孕产妇零死亡。实施“暖心工程”,为50名残疾妇女适配辅助器具,组织康复训练200人次。在工业园区设立“流动健康驿站”,为女职工提供妇科检查、健康咨询等服务,覆盖企业32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对标新时代女性对健康的新需求,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两癌”筛查覆盖率距95%的市级目标仍有差距,流动妇女、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等群体存在漏筛风险;二是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不足,女性心理咨询需求与专业资源不匹配,更年期焦虑、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发现率低;三是健康知识普及不够深入,部分妇女对HPV疫苗、乳腺癌自检等认知不足,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全市平均值;四是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卫健、民政、医保等部门数据未完全共享,健康服务存在“碎片化”现象。对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关爱女性健康工作提质增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实施“健康XX2030”行动的关键之年。全区各级妇联组织要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促健康”工作主线,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织密“两癌”防治网,筑牢女性健康屏障。一要扩大筛查覆盖面。将筛查对象从农村适龄妇女向城镇低保、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延伸,联合人社部门摸清家政服务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底数,设立流动筛查点5个,确保筛查覆盖率达95%以上。二要提升早诊早治率。推广AI辅助诊断系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署“两癌”智能筛查设备,将诊断时间从7天缩短至2小时。建立阳性病例跟踪机制,对确诊患者实行“一对一”健康管理。三要完善救助保障体系。推动“两癌”救助纳入区级民生实事,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将救助标准从每人1万元提高至1.5万元。协调保险公司开发“女性安康”专属保险,为筛查阳性患者提供保费优惠。
(二)构建“心”服务体系,守护女性心理健康。一要搭建服务平台。在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设立“心灵氧吧”,开通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聘请10名心理咨询师常态化坐诊。在街道、社区建设“舒心驿站”,配备沙盘、宣泄人等设备,打造“家门口”的心理港湾。二要培育专业队伍。联合高校心理学院开展“巾帼心理志愿者”培训,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组建“心理危机干预小分队”,对轻生倾向、家庭暴力受害者等重点人群实施紧急干预。三要开展精准服务。针对孕产妇、更年期女性、职场女性等群体,开发“情绪管理”“压力释放”等主题课程,举办“心理剧沙龙”“正念减压工作坊”等活动,年内服务妇女5000人次。
(三)创新健康促进模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一要打造“健康+”宣传矩阵。制作“一分钟健康课”短视频,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推送,开展“健康达人”直播带货,推荐健康产品。在公交站台、社区宣传栏投放“两癌”防治、HPV疫苗接种等公益广告,营造浓厚氛围。二要深化“健康细胞”创建。开展“无烟家庭”“健康楼栋”评选,组织“健康家味道”厨艺大赛、“亲子运动会”等活动,推动健康理念融入家庭生活。三要实施“健康扶贫”行动。针对低保家庭、残疾妇女等群体,发放“健康大礼包”,包含体检卡、常用药品、健康手册,组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四)强化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2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