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八五”普法工作总结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各项任务,积极推动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八五”普法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普法工作机制
(一)科学规划,统筹推进
某县高度重视“八五”普法工作,将其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了《某县“八五”普法规划》,明确了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原则和重点任务,为全县普法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同时,印发了《全县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对年度普法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确保普法工作有序推进。
(二)强化责任,落实任务
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建立健全了普法责任制,制定了《某县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明确了各部门、各单位的普法责任和任务,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加强对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县综合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普法责任落到实处。
(三)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普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进全县普法工作。加强与各部门、各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了工作联络、信息反馈、情况通报等制度,形成了工作合力。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普法工作,组建了普法志愿者队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普法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重点对象,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一)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
1.完善学法制度。建立健全了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国家工作人员日常学法等制度,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常态化。将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每年组织集中学法不少于4次。
2.加强教育培训。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依托县委党校等培训机构,举办各类法治专题培训班,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同时,积极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参加网上学法用法考试,参考率和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
3.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参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明纪,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1.推进法治教育进课堂。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确保中小学法治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法治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法治教育水平。
2.丰富法治教育形式。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演讲比赛、模拟法庭等形式,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法兴趣。同时,利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法治体验和实践能力。
3.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法治讲座等形式,引导家长加强对子女的法治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三)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教育
1.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组织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深入企业,开展法律咨询、法治讲座、法律体检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依法经营管理能力。
2.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引导企业将法治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建立法治宣传栏、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法治文艺活动等形式,营造浓厚的企业法治文化氛围。
3.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鼓励企业聘请法律顾问,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纠纷处理等法律服务,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三、创新宣传形式,增强普法工作实效
(一)开展主题普法活动
围绕国家宪法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国家安全日、环境保护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普法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演出、法律咨询服务等形式,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增强普法效果。
(二)加强新媒体普法
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设普法专栏,发布普法信息,推送法治案例,开展线上普法活动。制作了一批高质量的普法微视频、动漫等新媒体作品,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提高普法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1.打造法治文化品牌。结合本地文化特色,打造了一批具有某县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如“法治文化节”“法治文艺汇演”等,通过举办系列活动,展示法治文化成果,传播法治文化理念。
2.创作法治文化作品。鼓励和支持文艺工作者创作贴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21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