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是这个贺岁档我看的第三部电影,前两部是《满江红》和《流浪地球二》。作为一个年龄很大,但是思想并不足够深刻,观察力不够丰富的普通观众,我觉得《无名》不像贺岁片。贺岁,顾名思义,可能还是个比较轻松、欢快的事,虽然前两者也不够,但是《无名》似乎更沉重一些。不过,《无名》确实是一个很好看的电影,前提是必须看懂。
先说电影情节,对于观察力不够细致、历史知识不够丰富的观众而言,这片子看起来略有点费劲。影片的主要内容,我尝试解读的话,就是讲述了几位优秀的地下工作人员,在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里,坚守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自己、不惜放弃普通人正常生活,为了驱逐侵略者而不懈斗争的故事。
由于有些演员饰演的角色不记得名字,或导演刻意没有给明确名字,以下提及的角色,我直接用演员本名来说,这样还简单和统一,当然,也是因为我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不行。
故事的主线就是,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梁朝伟,是76号的一个高级人员,通过审讯抓获的国民党女特工江疏影时进行交换,最后释放了江疏影(虽然国共有冲突,但是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梁还是用假枪毙释放了江),而江疏影作为回报,给了他一份重要情报,即《在沪日本要人录》;
梁将这份情报传递给我党上海地下组织的联络人周迅,也就是梁生活中的妻子。我党地下组织将包括日本某公爵(在日本战斗部队中实习)在内的一个日军小队全歼。这个小队刚刚在郊外杀害了几十名中国农民,只因为他们在一口水井中发现了几具日军尸体。而这些日军应该是被我党地下组织张婧仪的小组在多次行动中杀死的日本军人。
由于公爵被杀,日本人恼羞成怒,停止了和重庆政府的秘密和谈,这个和谈,是由骑墙派大鹏主导的,这个大鹏是汪伪政府的部长,但暗地里也勾连重庆,他左右逢源,试图作为中间人来促成日本和重庆停战,从而日本专注于太平洋战场,而重庆可以全力对付延安。
和谈终止,即意味着共产党的重大胜利,但也招致了日伪的疯狂报复。有地下组织被破获,这让一直和周迅假扮夫妻的黄觉(一个机要员)产生了退出组织,回家乡生活的想法。他希望能和周迅成为真正的夫妻,要带着周一起走,却听周迅说,早已有了丈夫。黄彻底绝望,在复杂的情绪之下,决定叛变投靠日伪。
日本特务机关头子森博之和伪部长大鹏派梁朝伟亲自去和黄觉见面,也是为了防止情报泄露。
梁朝伟为了地下党组织不暴露,不得不暴露自己,枪毙了黄觉。
王传君和王一博都是梁朝伟的手下,两人关系一直很好。但是王一博懂日语,更得到森博之的赏识。王传君因为各种原因,在得知张婧仪是王一博的未婚妻,同时也是我党地下组织人员的时候,悍然奸杀了张。他的想法应该是王一博不敢为此对付他,因为张的身份。同时,他也有了杀王一博的想法。可惜,王一博早有准备,反杀了王传君。
森博之和大鹏派王一博去抓捕梁朝伟和周迅。两人在一番拼死搏斗后,王一博重伤之下,抓捕了梁朝伟,并声称击毙了周迅。从而获得了森博之的信任。
不久,大鹏被杀,但没有说明是哪一方所为,只是说明了,骑墙派没有好下场。
森博之希望能被派往东北,而且也得到了日本军方的任命,所以拿到了日本关于满洲国的兵力部署信息的绝密文件,森博之非常信任王一博,让王一博看了这份文件。但是他们没有来得及去东北,日本就投降了。森博之和王一博被国民党抓捕,进入了以前他们关别人的监狱。
在监狱里,森博之告知王一博,自己拒绝了国民党政府要求他去协助训练国民党军队的想法,希望能被遣返日本,解甲归田。王一博告诉森博之,他不同意。因为他是共产党,他把从森博之手里得到的日本关于满洲的绝密情报通过地下党,传递给了苏联,从而让苏联红军摧枯拉朽地歼灭了满洲的关东军。森博之彻底绝望,王一博最后用剃须刀杀死了这个恶贯满盈的侵略者。
不久后的香港,王一博,周迅,梁朝伟,都来到这里,应该是担负着新的使命。王传君的家人也到香港继续以开小吃铺谋生。王一博光顾小店,表达了对两人曾经的友情的怀念。
三人都是无名的地下工作者(电影中,都没有透露三人在影片中的真实名字,这就是无名的含义吧),都为了驱逐侵略者不断地斗争,而张婧仪这样的无数英烈,已经长眠,黄觉那样变节的人,也得到了惩处。
全剧大致如此,但是影片完全不是这个顺序来展现的,而是反复穿插,所以很多细节如果稍不注意,根本对不上。尤其直到最后一刻,才揭晓王一博的真实身份,也是共产党(在反杀王传君的时候说的,但这个镜头基本在最后才出现)。这一点,算是一个大反转,有点类似《满江红》中真假秦桧那个情节,不过比那个感觉合理很多。
从情节来看,如果不了解那个时代,对一些情况,会比较困惑,比如日本公爵这样的贵族怎么会成为一个普通士兵;大鹏这样的汪伪部长怎么能摇身一变,立刻坐在谈判桌上代表重庆政府;比如日本石原派和东条派是怎么回事…….。
这是这些细节,构成了这部片子独特的魅力,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些特殊的人,最终各异的命运。个人与时代,人与人之间,信任与背叛,理想与道德。
所以从故事情节上,我觉得《无名》真是一部佳作。不过说实话,这样的片子,第一,如果只看一遍,真的会有很多不解之处,细节的东西,如果一闪而过,就很难让观众全部注意到,那么就会不能理解,但是如果都用类似慢镜头的方式来展现,那节奏就会有些拖沓。本片就是开局有很多镜头,后面是展开细节的,这种重复就是为了观众能一部部把看似不关联的故事一点点拼到一起,这种拼图似的讲故事,有人喜欢,有人会累。我自己,如果不是为了参加征文,会觉得很累。第二,前面说过,贺岁片,想轻松点的,结果看了这片子,一点也不轻松,大晚上的,很烧脑。
但这绝对是好片子,这点无疑。
再说演员吧。片子里能有一定出镜率的演员,一共九个,有的很知名,比如梁朝伟和周迅,黄觉,王一博,有的可能我不了解,但是其实也很知名,简单说说自己的感觉。
梁朝伟,两男主之一,他的地下党身份,我是觉得应该是,因为虽然在那个位置上,但是也没亲手干什么坏事,不过也是到了中间,他杀黄觉之后,我才看懂他一定是,前面和周迅交换情报的细节,我观察不到,也看不出来。
演技上没得说,毕竟是影帝,无论表情,语气,还是最后的一些动作,都担得起这个角色。很容易去对比《色戒》,因为他独特的港味普通话(不知道是不是配音),因为人物的职位,时代,但是一个大正,一个大邪,我看着都差不多。也许那个年代的那类人,自己已经活成了亦正亦邪吧,所以从这个角度,我觉得梁演得好。
王一博,看过他的一部电视剧,就是个酷。这片子,我觉得除了酷,还有阴和狠,但是真没怎么看出浩然正气。所以我真的到最后才知道他是共产党,这可能就是编剧和导演要的效果。
如果谈悬疑和反转,我觉得王一博的表演足够好了,因为前面表现得越冷酷,最后想起来也能理解他内心世界的痛苦、无奈和坚定。在张婧仪因为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诅咒他去死的时候,他的郁闷最后要靠痛殴日本兵来发泄,表演非常到位;在发现王传君奸杀了自己深爱的未婚妻张婧仪的时候,他的痛苦一样让人心痛。因为整部片子的长对白并不多,所以更多的情节、感情都需要靠表情、动作来展现,演员需要非常理解,还要足够好地表达,所以,对能看懂的观众来说,王一博的表演肯定是惊喜。
对于我,略微觉得可能阴狠的气息稍微重了些。
周迅,我觉得这部片子戏份不多,所以出彩的地方也不多,应该算中规中矩吧。作为一个地下党员,她忍受着丈夫就在同一个城市,却不能团聚的痛苦,直到丈夫暴露,她期望能生死与共,那时候的真情流露,应当算是比较入戏之处。对于两位影帝影后,这个对于他们很容易,所以周迅的表现没问题,因为这部戏太男人了,所以女人没法太出彩。
张婧仪,以前不太了解,算漂亮。角色的感觉可能也就是这样,一个以舞女身份作为掩护,专门诱杀色眯眯的日军军官。她的表演,很像《色戒》里汤唯角色在初入地下组织的状态。不知道是导演就是这么设计的,还是她表演的效果。总体感觉,角色充满了悲剧色彩。有热情,不怕牺牲,但缺乏内涵。
江疏影,这个角色我理解是国民党的特工,因为刺杀大鹏失败,面临被枪毙的命运。她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给梁朝伟提供了《日本在沪要人录》,她的表演没问题,但是这个角色分明就是《色戒》中汤唯饰演角色的升级版,也是通过色诱接近日伪高高官,意图锄奸,也是因为日久生情,最后不忍下手,反而被擒。江疏影的角色设定足够媚,足够艳,她的表演也很到位,戏份不多,但人一出来,仿佛就是这么一个角色,这应该是导演选角和她非常相配,所以她几乎本色出演即可。
黄磊,我党上海的重要人员,但是因为长期地下工作,终于丧失了勇气、坚持,希望退出。最初不是想叛变,只是想逃离,但是因为知道他想真正拥有的周迅原来早已有了丈夫,他无法平静了,在长期压抑,存有希望,希望破灭之后,他选择了叛变。黄磊的表演非常稳,把一个意志不够坚定的革命者的心路历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在那个年代,他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并非不善良,并非不爱国,并非多么贪生怕死,只不过他们的意志不够坚定,他们会被一次次挫折,一次次生死磨灭了信仰;他们需要牺牲与家人的团聚,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需要假意认敌为友,他们可能就是累了。
黄磊演出了一个一点也不可恨,甚至有些让人同情的变节者,可惜,变节者就是变节者,尤其是当他供出了我党重要人员的情报时,他只有死路一条。
王传君,他以前的表演也没怎么看过,但觉得他的表演很到位,和王一博的友情松紧有度,对家人的感情有交待,对自己的定义很准确,但在对待张婧仪的时候,不仅色,而且够狠辣。他应该是算准了王一博如果是个汉奸的所有反映,可惜输在了王一博是个共产党员。角色挺丰满的,表演也很到位。只是他的色从何而起,多少有点不能理解,因为他完全可以找其他漂亮女人。这个不是表演的问题,是导演和编剧的设定。可能是我理解能力差吧。
大鹏,这个角色表演的应该也很准确,在抗日战争时期,汪伪的很多高官,本来就是从国民党阵营分化出来的,只不过他们更投机,或者是国民党派系斗争的失败者(比如汪精卫本人以及他的嫡系),或者是意志不够坚定。但是他们很多人很聪明,知道利用国共之间一直存在的矛盾,也知道世界局势的一些走向。所以他们的表现很多时候就是首鼠两端,左右逢源。我不了解这个演员,但我觉得他演得应该就是这么个人。
森博之,剧中唯一戏份较多的日本人(公爵不算了),他似乎也没体现穷凶极恶,不是脸谱化,而是更多用表情,用言语来表现一个活生生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越来越失望,直到绝望,他们开始可能真的有他们的信仰,有他们的理想。但是他们的理想,是建立在对中国人的奴役之上,是建立在无数中国人背井离乡、无数中国人妻离子散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们的理想必将被彻底摧毁,也包括他们的肉体。他想回家做个农夫,是不可能的,他必须为他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付出代价,这就是他最后的结局。心里上彻底被摧毁,肉体同时被消灭。
我觉得这个日本人演得很丰富,一样的有人情味,而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可恶的日本军官。
总体感觉,演员的表演都很好,从这点上,我觉得《无名》要胜出《流浪地球二》和《满江红》。《流浪地球二》本来长处就不是演员的细节,而是故事中宣扬的浓浓的大国担当和宏大的特效,所以只要沙溢、李雪健和吴京足够有张力就行。可是《满江红》这么比起来,就会觉得差了一些,也不是差在演员的表演,而是差在导演和编剧,是导演和编剧让演员这么表演,所以当时觉得很热闹,可过后一想,觉得这片子就是就是个热闹,并没有太多的可以回味的。但《无名》在这点上,就强出不少。
谈到电影美学和导演,我觉得我没什么发言权,因为实在懂得太少。不过对于影片的镜头,音响,画面,我觉得有一些味道,而且是和《色戒》很一致的,应该是因为我看的电影比较少,而这两部电影的年代、背景和地点都有一些类同之处,所以看着《无名》,常会想到《色戒》,那种浓浓的三四十年代上海的风情风貌和风采。还是对比三部电影吧,《流浪》主要是特技和动画,所以场面极其宏大,视觉和音效也非常好,但那是那一类电影都应该拥有的,而《满江红》这方面应该是不错的,因为这本是张艺谋导演的强项。《无名》也不错,很契合心目中应有的那个年代的感觉,即便血雨腥风,也有一丝慵懒,即便刀光剑影,也依然有着东方之珠的风姿。
说到情感,我觉得电影表现了同志情,夫妻情,恋人情,敌我情。每一种情感都有比较鲜明的体现。
梁朝伟和王一博实际上是同志情,俩人为王一博能取得森博之的信任,殊死搏斗,是同志情的一种升华,最后在香港的一拍肩,一回首,足矣;
夫妻情,梁朝伟和周迅用精湛的演技,瞬间让观众体会到了虽不能朝夕相处,却因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而建立的深厚的信任和浓郁的情感。我想,这要不是大陆影片,这要是李安导演,也应该在他俩这次见面,安排点类似色戒的激情戏为好;
恋人情,是王一博对张婧仪的,而张婧仪由于不知情,也许确实对王很失望,我没关注到更多细节,不知道张是不是对王仍旧有着依恋,但王对张的恋情,是肉眼可见的,无论是前面两人的对白后王的暴怒,去殴打日本兵;还是知道张的死讯后,王的痛彻心扉和坚定的报仇。这种恋人之情,在那个年代,也很难,因为那种风雨飘摇的年代,个人的命运实在有太多不确定性了。惟其如此,才更难得;
敌我情。敌我之间,其实不是情,应该是恨。但王一博和王传君之间是有情分的,因为毕竟在一年共事了好几年,可是一朝是敌我,就一定会分个你死我活,王一博和王传君如是,梁朝伟和叛变后的黄磊也一样。本来是同志情,但黄磊叛变了,那就是敌我,那就必须是生死相博。
最后,谈到细节。作为一个观察力不丰富的人,我觉得很多细节我可能都没关注到,有些地方是需要事后来思考得到的,而这些细节,我觉得《无名》应该基本做到了极致,没有很多电影里可笑的穿帮,而是每一个细节,包括服装、背景、动作、语言、文字,都有着可以回味,经得起推敲的精致,这一点,我觉得就是我这么粗糙,都能非常明显感觉到。那么,可以肯定,这部戏,对于细节,已经足够完美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7192.html